摘要: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引发轩然大波的动态:“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实在是太恶心了。”
正如罗永浩自己所说,西贝的“敌人”不是他自己。
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引发轩然大波的动态:“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实在是太恶心了。”
就在罗永浩说了之后,这一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相关话题“罗永浩吐槽西贝”顺势登上热搜,也连带着将西北推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责,西贝也迅速做出回应。当天傍晚,西贝客服就表示,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都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都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
当然,最令人感到意外的,还是西北董事长贾国龙在媒体采访中直接表态:“西贝门店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这番表态,也是直接将西北送上了风口浪尖,在自证和自救之间,西贝选择了“自杀”。
面对这种公关危机,西贝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当然是自证了。
9月12日,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宣布,将从9月12日起在全国所有门店开放后厨,供消费者参观。这一举措本意是非常好的,但随着大批媒体涌入西贝后厨,最终令许多网友发现,贾国龙所说的“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反而成了笑话。
根据许多媒体的现场画面显示,西贝的许多菜都是冷冻制品,其中儿童餐的一些南瓜泥、酱料的保质期甚至高达一年之久。
哪怕是西北的大黄鱼,其保质期也高达18个月。
严格意义上,这算不算预制菜呢?
如果不是冰鲜或现杀现场制作的话,这种菜品至少也符合“半预制”,这跟贾国龙口中的“没有一道预制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贝为了自证没有预制菜,开放后厨参观,原本是很好的事情,但当媒体进入西北后厨之后却发现,西贝的许多菜品事实上都是冷冻货,经过简单的加工之后,出餐成为了菜品。
这和大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月12日晚,罗永浩也在多个平台同步直播,进一步展示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明。其中罗永浩直播时展示的一张截图显示,我国的预制菜报告,其中就将西贝这类连锁餐饮中的预制菜占比标注为80%以上。
除此之外,西贝还有许多冷冻半成品,其中就包括保质期大半年的羊肉、黄鱼以及保质期较长的腌制鸡翅料理包,其中一款海鲈鱼的保质期更是长达18个月。
罗永浩在直播中强调,他并不是认为预制菜不卫生,或者说不好;而是当我去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是想要去吃新鲜现做的,而西北以如此高的人均消费,却还采用半成品的菜,这不符合自己对线下用餐想吃现做菜的预期。
事实上,这也是西贝所犯下的最大错误。
预制菜不是妖魔鬼怪,如果西贝能够大方承认,并考虑下调菜品的价格,那么事实上问题也不会太大,但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却说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让更多人对西贝的好感度降低,进一步影响到了西贝的品牌形象。
而更重要的是,贾国龙作为西贝董事长,早年间曾经在一个活动现场说:“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从“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到现在“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言外之意,贾国龙是想说西北没有“好菜”吗?
不真,这是西北公关犯下的最大错误。
西贝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该不该使用预制菜,而是如果使用了预制菜,或者半预制的菜品,应该明确告诉消费者,大大方方的,而不是像贾国龙自己说的那样,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而面对记者对后厨的探访,西贝却还要辩解说这是“预加工”,不是预制菜。
这种文字游戏,对消费者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反而无形之中拉低了消费者对西贝的好感度。
西贝确实使用了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冷冻食材,这当然和消费者对“新鲜现做”的期待存在明显差距,而西贝不仅没有正视这个问题,反而还试图通过定义来为自己辩护,这种辩护在正常人类对“预制菜”的基本认知面前,其实是苍白无力的。
这是西贝品牌公关乃至贾国龙自己,所犯下的最大错误,没有之一。
正常的企业公关危机,其标准的步骤应该是承认问题、解释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承诺改进。
但西贝呢?
它在第一步就走错了。
西贝没有承认问题,而是开放后厨让大家参观,但如果是真正现做的话,那也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在西贝开放后厨后,反而让更多人看到了大众认知里的“预制菜”,而西贝的做法是什么呢?
是进一步解释,这不是预制菜,这是“预加工”,这种文字游戏,应对少数群体也许还可;但西贝面对的是整个消费者群体,这种低级的文字游戏,是西贝犯下的致命错误,堪称自杀。
西贝长期以来以“西北天然食材”和“手工制作”为品牌核心价值。但这次事件反而暴露了西贝和实际宣传之间的巨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西贝曾申请预制食品相关专利,当前已经获得授权。这一事实也让西贝关于“没有预制菜”的声明显得更加不可信。
品牌定位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脱节,才是西贝犯下的最严重错误之一。
正如罗永浩自己所说,西贝的敌人不是罗永浩,而是西贝对预制菜的定义。
回顾整个事件,西贝本来有多次机会转危为安,如果能够在事件初期就说明哪些菜品是预制的,哪些是现做的,并承诺提高透明度,舆论的反应可能会完全不同。
而西北如果能够在罗永浩提出质疑后,主动邀请第三方机构检查并公布结果,也能够有效化解危机。但西贝的做法是什么呢?
面对预制菜的指控,说自己没有一道预制菜,结果开放后厨之后,却发现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化落差造成了西贝今天的困境。
反噬也很快来到西贝身上。根据西贝董事长自己所说,西贝目前日营业额第一天就掉了100万,第二天掉200-300万。但贾国龙仍然坚称,西贝没有预制。
一个品牌的董事长,显然应该最知道自己企业做的是什么菜;西贝的战略错误,就在预制菜上面,如果西贝能够坚持自己做的就是预制菜,同时针对菜品价格做调整,也能够渡过这次危机。
但西贝偏偏在自证和自救之间,选择了“自杀”。
当初海底捞面对食客撒尿在锅里的时候,如何应对的公关危机,真的值得西贝好好学习一下。
在消费者权益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欺瞒和欺骗以及文字游戏最终都会被揭露,坦诚和透明才是长久之计,西贝的教训给国内餐饮同行上了生动的一课。
是就大胆承认,不是就虚心接受;如果硬要把白的说成黑的,还要玩文字游戏,最终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end.
来源:大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