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平权引爆单车摄像头增量,谁抓住了市场红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10:26 1

摘要:2025年开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车企,将高速NOA和城区NOA功能下沉至10万元以下车型,驱动着高阶智驾渗透率大幅提升,同步拉高了对高像素、高可靠性摄像头的需求。

智驾平权下,属于供应链端的确定性机会还在增加。

2025年开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车企,将高速NOA和城区NOA功能下沉至10 万元以下车型,驱动着高阶智驾渗透率大幅提升,同步拉高了对高像素、高可靠性摄像头的需求。

从单车搭载数量上看,比亚迪全系标配“天神之眼”DiPilot 100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车配备3个三目前视摄像头、4个高清环视摄像头、4个侧视摄像头、1个后视摄像头,仅摄像头传感器就有12个。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含免费选装促销)NOA交付197.47万辆,同比增长162.31%。上车方案基本上都是多摄像头模组+域控制器架构,其中10V、11V配置占据主流。

另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ADAS摄像头(含一体机,不含舱内)前装标配搭载7615.34万颗(单车搭载3.32颗),同比增长39.20%;其中,7V及以上方案贡献占比已经接近40%。

这也意味着,单车摄像头搭载数量的快速提升,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红利。

在此背景下,一批中国本土供应商,已经完成了从倒车、全景环视摄像头模组的国产替代,以及ADAS全栈摄像头模组的产品布局。

比如铱斯科技,聚焦全景影像系统(AVM)与融合泊车解决方案,赋能L3级以下辅助驾驶功能(如自动泊车APA、高阶泊车AVP),已规模化量产并覆盖上汽、奇瑞、长城等头部车企主流车型,预计2025年核心产品出货量达数十万套。

此外,这家企业还利用自身的全栈技术能力和平台化优势,加速实现硬件复用与功能集成。即以高集成度硬件架构,支持摄像头功能扩展。

例如在AVM系统中集成CMS(电子外后视镜)、盲区监测等功能,满足中高端车型对多元化智能驾驶方案的需求。

结果显然,性价比优势带动大规模量产,这家深度布局3M及以上高端摄像头产品的企业,商业化正循环效应显著。基于自身的软硬件核心技术能力,铱斯科技不仅实现了系统级产品降本,市场份额也在加速上升。

01

CMS破局,规模化量产周期已至?

诚然,智能驾驶进入平权时代,不少车企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致力于把以往只搭载至高端车型上的功能,快速下放至中低端车型。

比如,搭载CMS可明显提升智能驾驶品质。对比传统外后视镜,CMS能够降低风阻,提升续航里程,减少视野盲区,提高驾驶安全性。

尤其是,自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为CMS制定了详细的技术细则,并明确了该技术被允许取代传统后视镜,进一步引爆市场热情。

不过,CMS作为安全件,也决定了其设计难度并不小。

一方面,CMS摄像头的工作环境是车外,需要防水、防泼、耐高温,同时对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要求更高;其次,CMS拍摄的画面,是驾驶员的重要行驶判断依据,因此对其图像的还原度、色彩饱和度、对比度等要求也更高。

而经过近两年的市场洗牌以及方案优化,CMS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预计未来两年其产品力会逐步得到释放。

“CMS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程加速阶段,经过了前两年的技术沉淀以及方案优化,目前CMS的整体功能定义已经趋于清晰,即拓宽可视区域,减少盲区,提升行车安全,尤其是在极端天气环境下;降低整体风阻系数,提升新能源车辆的续航里程。”铱斯科技CTO表示。

目前来看,CMS的技术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基本性能提升,如影像处理算法与实时性能优化。而这也是该产品的核心技术门槛之一。

具体包括图像增强、去噪、畸变矫正等算法的升级,以提升复杂环境(如雨雪、逆光)下的画面清晰度与稳定性;通过优化图像传输链路与处理芯片算力,将系统延迟控制在毫秒级(如50ms以内),减少动态场景下的视觉滞后问题等。

在此背景下,不少CMS厂商通过优化摄像头模组、显示屏等核心部件供应链,进一步降低单件软硬件成本,推动CMS从“选装”向“标配”渗透,以提升市场出货量抢占市场红利。

比如,铱斯科技通过硬件复用与软件升级,在AVM系统中集成CMS,实现了图像延时缩减、畸变校正优化等核心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CMS的画质,进一步强化了其CMS算法识别差异化功能竞争力。

另外,其CMS具备夜视增强、图像去雾等功能,能够有效避免雨雪等恶劣环境对后视镜成像的影响,确保画面成像清晰,提升驾驶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技术的加持下,其CMS产品不仅大大缩短了整体系统延时,可保证时延低于30ms,还开拓了行人识别及障碍物识别、盲区检测、后方来车预警等功能,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多的亮点体验以及可扩展性,性价比优势极其明显。

不过,基于目前CMS的市场渗透率还较低,且新国标并非强制性法规,加上改变消费端的驾驶习惯和接受能力并非易事;乐观预计,至少要2-3年时间才有望迎来大规模量产。

对于铱斯科技等CMS供应商而言,即便是产品具备高性能,也需要配合市场节奏,等待一个爆款车型作为规模化量产契机。

02

发力高端摄像头,突破降本魔咒

除了推出创新产品CMS,铱斯科技还在深度布局高端摄像头,旨在提升产品画质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深度赋能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车身传感器的高分辨率、高性价比需求。

比如,在智能驾驶业务方面,自2024 年成功完成 A 轮融资,获数千万人民币级战略投资,铱斯科技就将业务重心放在了高阶智驾技术研发、智能驾驶产品产能扩张及全球化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智能驾驶视觉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从市场趋势来看,随着国产CMOS的图像传感器迎来技术突破,车载摄像头进入标配时代的同时,将驱动模拟摄像头转型为数字摄像头,摄像头往高清化即更高像素发展,上车成本亦继续下探。

为了迎接这场变革机会,突破车载摄像头降本魔咒,铱斯科技早已提前布局。

一是与行业头部CMOS芯片企业合作,以保证产品的性能以及可靠性;二是与国内新兴摄像头传感器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高集成度硬件平台应用、提升摄像头画质的同时,还降低了车企的适配成本。

“我们坚信通过自身的经验帮助上游供应商优化设计,甚至参与了前期的芯片开发,能够帮助中国的CMOS行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芯片;同时也能够帮助自己,在未来的摄像头行业变革中,拿到更多资源,提供更多的方案给终端用户。”铱斯科技CTO表示。

据介绍,过去两年,铱斯科技以 “视觉感知 + 智能算法” 为核心驱动力,已经构建了覆盖1M-8M 像素的全场景摄像头解决方案,涵盖模拟/数字高清产品矩阵,具体业务布局包括APA、AVM、CMS、DMS、OMS等。

在深度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未来铱斯科技还将基于可拓展、平台化的软硬件架构,进一步优化高像素摄像头的图像算法,提升在暗光、复杂天气下的感知能力;并探索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L3级智驾奠定基础。

按照既定计划,2025年铱斯科技将与更多的头部车企合作,扩大3M及以上像素摄像头的搭载量,重点布局华东、华南市场。

同时,这家企业也将在本年度完成摄像头产品的出海战略,实现海外订单的正式量产,并通过本土化团队和合规化运营提升品牌渗透率。

此外,其在安徽六安的新工厂已建成投产,年产能突破100万套,也将有力支撑全球订单交付。

可以说,鏖战车载摄像头市场黄金发展周期,铱斯科技已经厉兵秣马。未来随着海外市场的快速进击、高端摄像头的放量,其业务增长潜能无疑将被释放。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