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小”——重庆市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让餐桌文明成为重庆的城市IP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10:22 1

摘要:近日,在江津区紫金天街举办的一场治理餐饮浪费主题活动现场,退休教师李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知识竞赛题目笑着说:“‘半份菜的分量通常是常规菜的多少?’这题我会!”李萍当即点击答案,赢得一瓶江津特产花椒油。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

近日,在江津区紫金天街举办的一场治理餐饮浪费主题活动现场,退休教师李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知识竞赛题目笑着说:“‘半份菜的分量通常是常规菜的多少?’这题我会!”李萍当即点击答案,赢得一瓶江津特产花椒油。

排队答题的市民络绎不绝。这场充满烟火气的互动,正是“小案小事”餐饮浪费治理的生动缩影。

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统筹开展的重庆市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中,我市相关部门构建起“部门联动、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治理网络,将“小餐桌”上的治理实践,升华为城市文明新风尚的生动注脚。

多部门联动

让治理形成合力

“节俭养德”“光盘行动”“本店提供小份菜、打包服务”……近日,记者走访江津区圣泉街道万达广场内的部分餐饮店发现,店内都放置、张贴了引导市民文明用餐的提示牌、宣传画。

“以前不管聚餐还是吃宴席,都剩一大堆,太浪费食物了。”正在用餐的市民何为说,现在出来吃饭,服务员不仅要提醒他用公筷公勺,走的时候还会询问要不要打包,“我感觉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这是江津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商务委、餐饮协会持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治理行动的成果。

该区推动社会餐饮做到“四有”,即店堂有宣传、桌上有标识、点餐有提示、剩菜有打包。网络餐饮做到“五有”,即平台有宣传、餐品有描述、点餐有提示、结算有提醒、封签有标识。集中餐饮做到“六有”,即订餐协议有承诺、菜品组合有选择、就餐场所有宣传、餐饮单位有培训、服务人员有提醒、剩菜剩饭有打包。该区通过细化标准,将反浪费责任落实到点餐、消费、打包全链条之中。

某火锅店经理坦言:“现在服务员不仅要推荐菜品,还要当‘节约监督员’!”

“餐饮浪费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中,商务、市场监管、教育、文旅、机关事务等多部门联手,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治理合力。

“作为文明的监督员和反对餐饮浪费的倡导人之一,我经常给店内员工开展‘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和‘垃圾分类’培训,并且在每年的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期间,餐厅会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余量食物大礼包’,在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尽可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渝中区肯德基餐饮店的餐厅经理曾庆伟说,自己去年被评为区里的“文明服务之星——金牌店小二”,餐厅也获得“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授牌。

自“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渝中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动,强化餐饮行业和先进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构建餐饮浪费专项治理行动的新模式。

比如,创新评选了一批餐饮行业的“金牌店小二”,联合肯德基“食物驿站”公益窗口,打造首个餐饮行业“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并开展多个爱粮节粮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区商联会、区餐饮协会、区火锅烧烤行业商会等发出制止餐桌浪费倡议和自律公约,号召行业主体争做反对餐饮浪费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在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风尚。

科技赋能+场景教育

让节约“润物细无声”

治理餐饮浪费,既要靠制度约束,也需用巧劲。各区县以科技为翼、以场景为媒,让节约理念悄然浸润人心。

在渝北区新光天地美食街,市民王楠吃完火锅后举起空盘拍照,扫码上传小程序后,手机立刻弹出领取免费咖啡的通知。

这是渝北区“数字赋能”的创新举措——自2021年起,该区推出“光盘有奖 咖啡留香”活动,通过网上晒“光盘”照片送出免费咖啡7万余杯,现场扫码上传光盘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同时,结合国庆长假活动,渝北区商务委发动100余家餐饮企业积极参加,通过“光盘送优惠券”“光盘送小菜”“光盘送热饮”等特色项目,累计赠送优惠券两万余张,赠送小菜、热饮、菜品打折等1万余次,让节约行为从“道德倡导”转化为“参与互动”。

在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养老食堂,一款“智慧餐盘”引发关注。老人取餐后,系统自动称重并计算餐费,显示屏同步显示菜品营养数据。

“以前怕浪费不敢多打,现在吃多少拿多少,心里有数!”一位老人用餐后点赞。

通过这款智能餐饮系统,食客实现按需按量取餐,减少餐余浪费。选餐时,显示屏实时显示菜品营养成分和推荐摄入量,人脸识别技术同步记录用餐习惯,系统据此优化次日备餐量。

“老师快看,我的菠菜是不是可以吃了。”在重庆高新区某幼儿园的“小种植园”里,小朋友们蹲在自己种植的一窝窝菠菜前,像守护珍宝般小心翼翼。

在“小种植园”内,每个班级都认领了“责任田”。孩子们亲手播撒青菜种子,观察员本子上画着歪扭的“浇水记录”。午餐时间,以前挑食的孩子主动添饭:“原来种菜要这么久,要做好多事情,我要吃得干干净净!”

幼儿园还推出“过家家”情景模拟游戏,孩子们扮演服务员提醒“顾客”适量点餐,节约意识在游戏中生根发芽。90%的家长反馈家里的餐厨垃圾减少了,萌娃们成了严格的“家庭监督员”。

为让节约理念从校园到社会蔚然成风,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共识,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合理采购食材、加工制作、妥善处理剩余食物等方面,提出有效减少餐饮浪费的建议,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引导496家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将制止浪费纳入737家企业的日常管理体系。

全民共治

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

“治理餐饮浪费,市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我市通过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让节约成为全民自觉。

这段时间,沙坪坝区迎来春日旅游旺季,为进一步规范重点商圈和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合法合规经营,杜绝过期、变质食品及违规操作,该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了一场“畅游沙磁·文明守护”专项联合检查,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参与。

联合检查人员随机抽查餐饮店、特产店,从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储存条件、从业人员健康证到厨房卫生、餐具消毒、食品储存、食品留样等,一个不落,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立即责令相关单位整改。

巴南区老街味道餐厅总经理刘功雨,兼任区餐饮住宿业商会会长,带头推出小份菜、优化服务流程。

“我们在菜品设置上注重营养均衡与口味多样,同时严格控制每道菜品的分量,根据顾客的口味需求和饮食习惯,推出了多种规格的菜品,特别推出了小份菜、预订菜,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刘功雨说,他们还特别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尽量让顾客吃得放心、满意。

在服务流程上,餐厅服务员在点餐时会主动向顾客推荐适量菜品,并提醒顾客注意控制分量。在用餐过程中,服务员会及时关注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刘功雨介绍,现在店里剩菜率下降40%,经验通过商会推广至全区餐饮企业。

在南岸区去南山夜景火锅店,记者看到大门口立着“南岸区放心消费菜单”招牌,上面有火锅店名称、食品经营许可证、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并列举了36种菜品的分量、价格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投诉电话。厨房的墙上还张贴有12种火锅底料的量化标准。

在“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中,南岸区市场监管局创新试点“放心消费菜单”活动,引导餐饮经营主体诚信经营,督促企业落实制止餐饮浪费主体责任,在菜单、二维码点单页面、店铺醒目位置设置“适量点餐、反对浪费”等提示语,倡导商家出售小份菜、半份菜,督促指导2100余家餐饮单位主动公示“放心消费菜单”。

去南山夜景火锅店工作人员表示,“放心消费菜单”推出后,消费更透明、阳光,来就餐的消费者,特别是外地游客明显增多,这也促使火锅店以更高质量的菜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

治理餐饮浪费,重庆已迈出坚实一步。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重庆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治理餐饮浪费的各项工作要求,细化具体工作措施,持之以恒巩固专项行动工作成果,“我们不仅要‘管住浪费’,更要‘养成文明’,让‘餐桌文明’成为重庆的城市IP。”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