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线电视的萧条,最根本的原因是捆绑机顶盒,偏离主责主业,这已经是个社会共识。若不改变这种趋势,有线电视或将沦为逐步退出的落后产能。若无法阻断有线电视捆绑机顶盒的发展路径依赖,便等同于眼睁睁看着它走向灭亡。
有线电视的萧条,最根本的原因是捆绑机顶盒,偏离主责主业,这已经是个社会共识。若不改变这种趋势,有线电视或将沦为逐步退出的落后产能。若无法阻断有线电视捆绑机顶盒的发展路径依赖,便等同于眼睁睁看着它走向灭亡。
十几年前,有线电视曾拥有较高的市场交易价值。交易与分工是一体两面,这意味着彼时的有线电视具备参与市场分工的价值。这个时间窗口就是有线电视的景气上升期,在我国是2005-2015年,与三网融合时间窗口重叠。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有线电视只能通过机卡分离方式参与市场分工。然而,我国错误的技术政策阻断了这个进程。随着有线电视景气周期的结束,其市场价值不断下降,参与社会分工的价值也随之降低,机卡分离的时间窗口关闭了,仅有较早推行机卡分离的欧洲取得了成功,中美的机卡分离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机卡分离所采用的PCMCIA接口标准诞生于1991年,的确很陈旧。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诞生了下载 CA 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然而,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电视市场,开启了“内容补贴硬件”的互联网电视商业模式。几乎国内外所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涉足智能电视产业,电视机俨然成了互联网的天下,逐渐成为有线电视最大的竞争对手。
现在,美国全是广告支持的流媒体(FAST)智能电视。FAST也降低了欧洲机卡分离的意义。有线电视与电视终端产业进行产业分工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
我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进程由政府推动,服务捆绑机顶盒,收费政府定价。机顶盒集中采购,以“免费”的方式给用户。机顶盒作为运营工具,本质上是有线电视公司放在用户家中的固定资产,这就决定了有线电视与机顶盒的深度捆绑。
首先,有线电视公司绝不希望自己 “免费” 发放的机顶盒流通到其他网络,造成资产损失。因此,会要求机顶盒具备启动、认证等一系列安全功能,确保机顶盒一旦离开自身网络就变成“砖头”。甚至,这种要求被写进了行业标准。
其次,有线电视公司为提高资产利用率,还会要求厂家在机顶盒上增加开机广告、字幕广告、角标广告、换台广告、音量条广告、EPG 广告、时移回看广告等功能,早期甚至还有股票信息广播。这些功能的相关技术由多家公司开发,均为私有标准,然后与CAS一同集成到机顶盒中。
这样的机顶盒,本质就是放在老百姓客厅里的专用的广告机和收款机,不可能通用,更让老百姓不胜其烦。
如今,尽管广电总局禁止在机顶盒中植入广告,使得那些私有中间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如果不改变机顶盒的定制集采模式,机顶盒的有线电视固定资产属性就无法改变,经营者让机顶盒离网变“砖头”的诉求也不会消失,市场的天然分割也就难以避免,有线电视公司跳出机顶盒大坑也不可能。
这便是“机顶盒集采=捆绑机顶盒”的底层逻辑,也是有线电视走向衰败的自杀逻辑。甚至,也可以说是有线电视公司自找的烦恼。
有线电视捆绑机顶盒的问题并非短期内形成。政府定价、封闭的技术体系,甚至政府帮助有线电视推广插入式微型机顶盒,都会加重有线电视对机顶盒的依赖,这本质上是帮助有线电视自杀。
例如,当 DDR 价格上涨时,插入式微型机顶盒的采购价格也会大幅上升。
有线电视公司高价采购的插入式微型机顶盒,若 “免费” 放置到用户家中,必然不希望它成为三大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必须确保其离开广电网就变 “砖头”,保险起见,还要捆绑高价套餐。
广电如此,移动、电信、联通也是如此,他们都采购仅适用于自身网络的机顶盒。据估计,广电总共采购了约5亿台,三家电信运营商采购的机顶盒超过10亿台,全国平均下来人手一台还有余。这导致了机顶盒泛滥成灾,成为老百姓看电视的成本,不但无法与开放的电视机产业分工,相互之间反而变成了冤家。
三大运营商血厚,每年仅维护更新的机顶盒采购量就约5000万台,加上门安装维护的费用,每年估计都在100亿以上;有线电视血薄,正被机顶盒拖垮。
不过,三大运营商解绑机顶盒的决心很大,开始大力推广“IPTV软终端”。看来,地主家也余粮不足。
然而,发展IPTV软终端的最终结果,可能就是OTT。这可能会受到政策限制,给有线电视重新做好广播网带来机会。
有线电视没有宽带网基础,若发展IPTV与三大运营商内卷,捆绑更多的盒子,无疑是“他杀”;若发展OTT,就意味着要淘汰自身的广播网,无异于“自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有线电视从灭亡的边缘拉回来!
有线电视捆绑机顶盒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作用的结果。
政府提供新的制度供给,阻断有线电视捆绑机顶盒的发展路径依赖,是唯一的出路。
来源:泰信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