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津滨海讯(记者 窦永滨 哈喆 通讯员 费苑萌 摄影报道)今年以来,大港油田采油六厂在三次采油与注水工艺领域发力,凭借技术创新和高效管理,为油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津滨海讯(记者 窦永滨 哈喆 通讯员 费苑萌 摄影报道)今年以来,大港油田采油六厂在三次采油与注水工艺领域发力,凭借技术创新和高效管理,为油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编制是三次采油项目推进的关键。采油六厂高度重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设计、建设到投产后的跟踪管理,全程跟进。及时排查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细化连头方案,确保所有项目按计划投产。
围绕粘度达标注入这一核心目标,采油六厂从水质管理、药剂管理、管网维护多方面强化工艺管理与技术创新。加强高效过滤器滤后水质取样化验,严格监督反冲洗流程。针对二氧化碳吞吐井采出水铁离子浓度过高的问题,巧妙利用旧罗茨鼓风机设计外部曝气工艺,实现24小时连续曝气,有效控制铁离子浓度;严格把控药剂入库质量,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并进行称重抽检。强化下粉管理与监测,将溶液配制精度误差控制在±3%以内。规范取样化验操作,减少人为误差;定期组织管线清洗工作,降低管网菌浓引发的生物粘损,使井口粘度合格率提升至98.6%;联合相关部门完成注聚泵双簧小球阀组技术改造,不仅将设备维修周期延长至180天,更推动现场注入时率突破98%,这两项专利技术每年可为油田节约运维成本超千万元。
注水是油田开发的“生命线”,采取系列优化措施提升注水效能。管网重组优化方面,通过新建注水泵点、改造注水支线等方式,解决压力低等问题,日增注水量1400方;首创"压力分区+动态调流"模式,将单套系统拆分为双压力层级,年节约电能61万度;开展“管网清洗+欠注井治理”工作,清洗管道、治理欠注井,降低管线压损,增加日注水量;研发凝胶+深部固化复合调剖体系,成功封堵住地层"大漏斗",推动区块综合含水率下降2.3个百分点。
下一步,采油六厂将继续聚焦现场技术难题,深化创新驱动,以更精准的工艺方案和更高效的技术手段,为提升开发效益、实现长远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