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山水共清欢!万州给你一个旅游的理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0:54 1

摘要:9月18日晚,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唱响。壮阔的长江、来往的游轮、璀璨的城景与舞台光影,梦幻交织,美轮美奂。艺术家们用跨越国界的乐音,共吟“传世之声”,共促文明交流互鉴。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韩毅

高峡如画,风光旖旎;平湖飞歌,恢弘激越。

9月18日晚,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唱响。壮阔的长江、来往的游轮、璀璨的城景与舞台光影,梦幻交织,美轮美奂。艺术家们用跨越国界的乐音,共吟“传世之声”,共促文明交流互鉴。

“So Wonderful(太美妙了)”“So Good(太棒了)”……来自多国研究大河文明的专家学者,无不惊叹:这是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典范。

诗画境界,山水共清欢——万州给出的旅游理由,让世界惊艳!

聚焦“大三峡”

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支点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1200多年前,杜甫曾这样定位万州在三峡的地理坐标。李白也在此把酒临风,留下了“谪仙笑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千古佳话。

不过,与巫山、奉节、云阳比,地处三峡腹地的万州,缺少传统知名景区,加上高铁时代带来的虹吸效应不容忽视,如何让“客流量”变为“客留量”、让“过路站”变为“留客站”?这,是锚定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的万州,需要努力破解的问题。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对蓬勃丰沛的历史文化文本——长江文化,进行再挖掘、再深入、再弘扬,使之与现代生活有机衔接,激活其澎湃生命力,万州在“高峡出平湖”中找到答案。

连续举办八届的世界大河歌会,是一个生动的实践。临江而建的舞台,以天为幕、水为景、城为影,虚实共存、动静交织,美轮美奂。

万州的平湖美景。通讯员 冉孟军 摄

同一个舞台,跨越国家、跨越民族、跨越肤色、跨越语言,一起奏响江河之歌,一起歌唱生命之魂,让各国灿烂的文化姹紫嫣红、和谐共生,让友谊的河流源远流长、心手相牵、情意相连。

与歌会同步推出的还有“新三峡·新万州”文化活动周,涵盖全国村歌西部大区赛、长江流域曲艺创演、江畔音乐会、烤鱼消费季等9项主题活动,酒店、餐饮、景区门票等多重消费优惠,打造出一场好听、好看、好玩的多矩阵文旅嘉年华,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宠粉”体验。

而这,只是万州聚焦“大三峡、大平湖”,擦亮都市游名片的举措之一。

夕阳熔金,平湖铺锦。走进万州城江南片区龙冠山陈家坝街道大石村,茶摊主理人唐帅彬穿梭于茶桌间,接茶客、掺茶水,忙得脚不沾地。

在这里,茶客不只品茗,更沉醉于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平湖,以及夜幕中的璀璨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灯光,让“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文旅宣传品牌口号得到具象化呈现。

“半山是一个高度,也是一种生活。”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来,该区系统性整合山、水、城、人等资源,精细打造了展现山城风貌、瞰城眺江、促进城乡融合、构建消费新场景的“半山圈”。

所谓“半山圈”,是囊括太白岩、戴家岩、天生城、都历山、翠屏山、龙冠山海拔200至500米之间的半山区域,是万州城市天际线的自然屏障,也是瞰城眺江的绝佳观景台,融合了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目前,万州利用“半山圈”,精心布局了云上书屋、摩岩石刻文旅集、崖壁云舍太白街、古塔风华探源行、机场路西茶摊群、云端崖畔咖啡吧、落日流焰烧烤场、趣野星河露营地等众多项目,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激活山水基因、提炼在地文化、强化视觉符号,打造“国际范儿”和“万州味儿”兼备的城市名片。

天生城文旅街区人气旺。通讯员 冉孟军 摄

其中,天生城文旅街区是“半山圈”魅力注脚。该街区以“三街一巷”(烤鱼街、美食街、古街、南浦巷)为核心,融合天生城遗址、三峡非遗等文化元素,让游客白天可漫步古色古香的街巷,夜晚可赏璀璨灯光及品尝万州烤鱼、火锅等地道美食。

据介绍,该街区自开业以来,招商率亮眼,开业商家众多,累计接待游客量惊人,单日最高客流达8万人次,日均稳定在3万左右,千年崖城正华丽转身为渝东北文旅新地标。

除了“半山圈”外,万州还依托“滨江圈、老城圈”,将山水资源转化为文商旅消费动能。

“滨江圈”以长江景观为基础,向江岸要价值,重塑城市的商业地理,依托北滨大道美食街、红花地码头、酒吧一条街等重点载体,打造集体育、文化、教育、餐饮、娱乐、休闲等业态于一体的融合业态,为都市旅游、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老城圈”通过老城、商圈更新改造,不断升级品质消费载体,深度融合文、商、旅、体等元素,在立体城市肌理中“雕刻”消费新场景,让老城区、传统商圈焕然一新,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和潜力。

“我们用滨江圈的‘光影叙事’、老城圈的‘记忆活化’、半山圈的‘诗意营造’,共同建构了山、水、人、城的新生态,提升万州都市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三峡都市旅游‘金名片’正在加快形成。”万州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与此同时,万州充分发挥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作用,如火如荼升级改造万州港、加快建设三峡游轮中心、火热开展“百万游客打卡万州游三峡”活动,打好“游轮牌”“组客牌”,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万州、畅游三峡,让“大三峡”的支点更强。

聚焦“大乡村”

滩涂起风景,风景变“钱景”

长江如练,碧波倒映。忽地,几只白鹭掠过江面,鸣叫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

来自成都的游客张曦月,站在观景台上,赶紧举起相机,定格下这迷人的景致。

而她眼前的美景,是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的新生模样。

这个长江边的移民村,昔日荒芜的消落带,“前些年,一脚下去,烂泥能没过膝盖”,如今却披上了连绵的绿装,靠江吃江的渔民也上岸吃上了“旅游饭”。

滩涂变景区。通讯员 侯本艳 摄

大江至此,万川毕汇。长江贯穿万州全境,绘就了万州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独特形态。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之于万州,广袤乡村是一道必答题。

“今年来,我们聚焦‘大乡村’,大力挖掘起乡村游潜力,坚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着力连线成片做强乡村旅游品牌,以点带面打造农旅融合亮点,不断激发乡村旅游潜力、提高农民收入。”万州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称。

大周镇铺垭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大周镇借着生态修复的契机,在包含铺垭村在内的十里江岸“绣”起风景,用滨江长廊串联起日月广场、抚琴广场、古红橘种植园等。

2022年,水利部三峡后续项目再度赋能:3000平方米的移民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儿童游乐区装上滑梯、秋千,节点处添设小花坛,让原本单调的江岸生动起来。随后,铺垭露营基地破土动工,25个露营平台沿江铺开;“铺垭印象”民宿群启动建设……让江岸的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

数据见证着变化:目前,大周镇年均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带动增收1000万元。

风光变现,山水生金。如果说,大周镇的蝶变,靠的是水;而恒合土家族乡崛起,则靠的是山,也是万州因地制宜,勾勒城郊茶香、滨江红桔、农业科普、高山避暑的田园诗画的生动体现。

恒合土家族乡平均海拔超1200米。近年来,该乡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康养旅游,成功打造了4A级旅游景区三峡古枫香园以及土家族民俗馆、石桶寨景区等景点,并培育各类民宿130余家,平均每0.6平方公里就有一家民宿,形成了独特的“民宿经济”。

今夏,恒合依托高山清凉气候与浓郁民族风情,推出了“寻味恒合·善食康养”菜品节、夏季乡村村晚、高山生态欢乐跑等文体旅系列活动,将高山清凉、民族文化与乡村生活巧妙融合,成为避暑经济的“热引擎”。今年暑期,该乡就涌进了超过12万人次的避暑纳凉游客,130余家特色民宿一房难求,高山“凉资源”正源源不断为当地带来“热经济”。

聚焦“大瀑布”

三业共融,带动旅游业整体跃升

古树参天,橙香四溢,诗画楠桥……走进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一棵巨大的黄葛树映入眼帘。从古至今,当地村民围着黄葛古树建房聚居,院落因此得名古树别院。

黄葛树下,一间由猪圈改造而成的“古树咖啡”是万州小有名气的网红咖啡店。

“种了半辈子地,没想到50岁了开始学做咖啡。”咖啡师漆建莲侃侃而谈。

同样的地点,不同的场景。她说以前手上拿的是锄头,现在手里端的是咖啡。

“我不仅会做咖啡,还学会了做蛋糕、橙汁、奶茶,每月有两三千元的工资。在家门就能就业,我感到很知足。”她说。

万州大瀑布。通讯员 冉孟军 摄

这是甘宁镇聚焦“大瀑布”“大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来,甘宁镇构建起“一核、两脉、三业、多措”的景村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万州对外旅游的顶流样本、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

即,围绕核心景区——“亚洲第一瀑”万州大瀑布,坚持景村共建、共融、共享,推动大瀑布景区提档升级、增加消费游玩体验项目,擦亮对外旅游“金字招牌”。

推动农文旅三业融合、产科教结合、研学游互动,实现全要素深度交融,让田园变公园,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建成四季有果、全年有景的乡村旅游大环境。

“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81.71万元,同比增长23.86%;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增长6.8%,并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国家级荣誉。”甘宁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在距离万州大瀑布景区不远处,巴国部落景区正在拔地而起。它是万州的又一个重点文旅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该景区依托崖洞、叠瀑、河谷、村落及水电工业等资源,以“三峡洞天·巴人秘境”为定位,将共人部落、濮人部落、獽人部落、苴人部落、奴人部落、夷人部落、蜒人部落、賨人部落八大部落的文化特征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核心景观节点。其中,精品民宿的设计独具匠心,既保留了巴人部落的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让人眼前一亮;登山步道,蜿蜒曲折,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游客既能欣赏到壮丽的河谷风光,还能目睹崖壁洞穴的神秘幽深。

“我们这一景区建成后,将与万州大瀑布、新月湾景区串珠成链,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打造拳头产品,带动万州景区旅游整体跃升。”该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区接待游客约2205.78万人次,同比增长10.45%;接待游客总花费约133.23亿元,同比增长20.71%。

这组华丽的数据背后,是万州锚定“打造全国知名文旅目的地”总目标,做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支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重要支撑,做靓“大三峡、大平湖、大乡村、大瀑布”四大特色文章的生动实践,也是万州文旅“诗画境界,山水共清欢”新面孔的呈现。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