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9月11号,立陶宛新上任的总理英加·鲁吉涅内突然通过国家广播电台放出一个“重大消息”。
说他们要“重启”对华关系,还表示不再把中国列为“重大安全挑战”。
这话一出,别说国际上看懵了,连美国和乌克兰方面都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而中国这边呢,真是差点被“气笑”。
不是因为放松了警惕,而是因为立陶宛话讲得漂亮,实际动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鲁吉涅内话是这么说,但紧接着就强调:不会更改所谓“台湾驻立代表处”的名称,还反过来要求中国得“先迈出第一步”。
这语气听起来不像求和,倒像是给中国开条件。
明明是你自己想缓和关系,结果还摆出一副“我没问题,问题在你”的态度,这就搞得所谓的“重启”听起来特别没诚意,更像是一场外交表演。
矛盾还不止在说话上。鲁吉涅内一边说希望把两国外交级别恢复到接近欧盟成员国那样的水平,另一边却什么实际动作都没有。
签证、贸易、人员往来,这些关键环节统统卡着没动。
连立陶宛总统瑙塞达都赶紧出来降温,叫大家别期待太高。
所以你看,这“示好”背后,讽刺味道比诚意重多了。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
说到底,立陶宛突然来这么一出,根本原因就两个字:经济。
自从2021年两国关系跌到冰点,立陶宛对华出口直线往下掉,不少企业叫苦连天。
一些欧洲大公司,比如德国马牌轮胎、海拉集团,都因为担心受牵连,慢慢撤出了和立陶宛的合作。
到了2024年,立陶宛在中国市场几乎已经没什么份额了,政府这才真的着急起来。
图 | 德国马牌,汽车轮胎,
农业和制造业受的冲击最明显。
牛奶、木材、精密机械这些原本卖得不错的产品,如今根本进不了中国市场。
农民和工厂业主抱怨越来越多,很多家庭靠出口吃饭,现在工作没了、债却还在。
立陶宛本来还指望欧盟和美国能帮帮忙、给点补贴或者开放新市场,但几年过去了,答应好的援助基本没影。
更头疼的是外债。根据他们财政部自己的数据,立陶宛的外债已经逼近450亿欧元,在国家经济中占了大头。
政府想刺激经济,却根本拿不出钱。
现在物价涨得比德国还高,民众日子不好过,不满情绪越来越浓。
鲁吉涅内这一届政府上台,再不找条出路,真的可能要面对内部危机了。
如果你去立陶宛的铁路线和港口看看,更能直观感受到他们付出了什么代价。
中欧班列原本很多货物会经过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再发往波罗的海和北欧国家,这条线曾经被他们称为“战略通道”。
可现在呢?
中方早就改道了,货物宁愿绕远一点走波兰、白俄罗斯,也不经过立陶宛。
图 | 中欧班列
结果就是,铁路货运量大幅减少、港口的集装箱堆场空荡荡一片。
以前忙碌的工人们现在活少了、收入降了,不少人面临裁员。政府当年信誓旦旦说要建成“欧亚物流枢纽”,如今只剩一堆闲置的仓库和冷冷的铁轨,真是打脸。
所以回过头看,鲁吉涅内和外长布德里斯的所谓“新表态”,表面上看挺大胆,其实背后全是无奈。
他们知道再不跟中国恢复点经济往来,国内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威胁到政府稳定性。
图 | 立陶宛外长布德里斯
可他们又不肯在中国台湾问题上退半步,这就陷入了一个典型的困境:既想要实际利益,又不愿付出政治代价。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清楚。外交部反复强调,想恢复关系可以,但必须回到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底线,没得商量。
中国不可能先让步,立陶宛要是真有心,就该自己先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光在媒体上甩锅、搞情绪喊话。
图 | 立陶宛驻北京代办处
美国这边也挺尴尬。立陶宛之前一直冲在反华第一线,比美国还积极,现在突然语气放软,华盛顿也不好公开说什么,只能先沉默观望。
泽连斯基就更难了。
乌克兰正指着西方更多援助呢,结果立陶宛这个盟友突然来这么一手,无形中削弱了乌方在外交上的一致性。
泽连斯基最近没少抱怨西方支持不够力,这下子感觉更孤立了。
图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
俄罗斯的反应则完全另一幅画面。
莫斯科的媒体简直把立陶宛这次转向当笑话看。
要知道,立陶宛之前在欧盟里跳得特别高,拼命主张制裁俄罗斯、切断能源合作,结果现在自己经济撑不住了,又扭头想和中国拉关系?
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前几天刚吐槽西方“反应过度”,立陶宛这出戏正好成了他的新素材。
图 |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
不过有意思的是,立陶宛这次放风并不是独一家。
整个中东欧地区,最近不少国家都在悄悄调整对华策略。
根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调查,现在有68%的中东欧民众支持在对华政策上保持自主,比三年前高了21个百分点。
这说明,立陶宛之前那套强硬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图 | 欧盟议会会议
看看人家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刚去了北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还和中俄展开高层对话,大方谈能源合作和务实项目。
中斯贸易额一年里涨了37%,中国投资的电动车电池厂为当地带来2000个工作岗位。
跟立陶宛空荡的铁路、高筑的外债一比,差距真的太明显。
图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立陶宛这波操作,未来会怎么走还说不准。
它可能预示着欧洲其他国家也会慢慢务实调整对华路线,也可能只是立陶宛国内一场短暂的政治秀。
经济困难逼得他们不得不开口,但如果在中国台湾地区问题上死不松口,那一切恐怕还是空谈。
国际政治的规则,不是一个小国单方面能改写的。
图 | 立陶宛维尔纽斯,立陶宛议会举行特别会议
说到底,球现在在立陶宛这边。如果他们继续在原则问题上玩火,那不管外债多高、铁路多冷清,中国都不会接招。
但如果他们愿意认清现实、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上来,那才有可能真正重启经济合作和外交关系。
否则,这场所谓的“重大消息”,最终只会变成又一场闹剧。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 云水闲心
参考文献:
立陶宛总理施压中方恢复关系?提出一个关键前提,中方是否会答应成最大悬念——2025-09-14 06:34·五常融视界
来源:蒙哥浅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