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断电、翻墙、踩头抢孩子,一系列电影般的犯罪情节,竟然是一桩发生在山东泰安农村的真实案件。8个月大的男婴在被抢走十七年后,终于等来了正义的审判。
断电、翻墙、踩头抢孩子,一系列电影般的犯罪情节,竟然是一桩发生在山东泰安农村的真实案件。8个月大的男婴在被抢走十七年后,终于等来了正义的审判。
2025年9月19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令人发指的入室抢婴案作出一审判决。这个判决,受害者家庭等了将近十九年。站在法庭外,孩子母亲乔守芬刚刚做完心脏手术,却坚持要到场。
“看到他们死刑,才对得起孩子,不会倒下去。”这位母亲的话语中带着难以想象的坚定。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农村妇女,已经为这一刻煎熬了整整十八年九个月。 山东入室抢婴案宣判!4名被告主犯曾某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吕某、王某无期徒刑,袁某某依法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图片来源于现场直播
时间回溯到2006年12月4日凌晨,泰安市东平县农村的一户人家里,8个月大的姜甲儒正在爷爷奶奶的看护下熟睡。突然,电闸被拉断,三名男子翻墙入室。
他们暴力控制住老人,其中一人用脚踩住爷爷的头部致其晕厥,然后从床上抢走婴儿。整个作案过程冷静而残忍,仿佛不是在抢夺一个生命,而是在偷一件物品。
这起案件有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特点:熟人作案。同村村民袁某贵提供了孩子信息并带人踩点。
作案后,他竟然还能若无其事地到受害者家中喝茶聊天,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被抢走的婴儿很快以28600元的价格被卖给济宁的刘某强夫妇。
被抢孩子的爷爷因思念孙子,没几年便含恨而终,至死没能再看孩子一眼。母亲乔守芬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寻子之路,精神和身体都承受了极大伤害。
邻居不敢让老人带孩子,家家户户门窗都加固。案件在整个社区造成了持久的安全恐惧,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习惯。
被抢走的姜甲儒在买家那里成长。由于买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实际上成了留守儿童。命运就是这样讽刺:一个被抢来的孩子,却没有得到抢他之人承诺的“更好生活”。
转机出现在2024年1月,警方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姜甲儒与亲生父母成功认亲。如今,他已经在山东上大学,与家里人相处融洽。但失去的十七年时光,永远无法弥补。
据家属说:4名被告人中,竟有两人当庭拒不认罪,态度猖狂蛮横,毫无悔意。
这些犯罪嫌疑人都有犯罪前科,涉及盗窃、强奸、脱逃等罪,其中一人累计刑期达23年。他们是惯犯,对法律毫无敬畏之心。
虽然刚做了心脏手术,却仍然坚持出庭。她不仅要为儿子讨回公道,也要告慰含恨而终的孩子爷爷。
“必须严惩!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是大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愤怒之余,更多人开始思考案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为什么买家很少被追究责任?”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讨论。在泰安抢婴案中,被害人家属对买家夫妇被不起诉的决定表示不服,明确表示不会放弃追究买家的责任。
也有网友指出:“这些嫌疑人都有前科,为什么能一再危害社会?”
一位网友的评论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正义虽然迟到,但没有缺席。判决结果大快人心,至少能够给这个受苦的家庭一些安慰。”
另一起类似案件发生在2001年2月的山东邹城,一名不到百天的男婴在家中被蒙面持刀歹徒抢走。歹徒砍伤孩子父亲,捆绑家人,然后抢走婴儿。这两起案件都选择了深夜入室、使用暴力、针对婴幼儿。
值得一提的是,邹城案中原定2023年10月的二次开庭被延期,显示这类陈年旧案的审理难度。证据收集、证人记忆模糊等问题都是检察官和法官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帮有前科的人员,为了万把块钱,能想出断电、翻墙、踩头抢孩子这种狠毒的招数,简直丧心病狂。最可恨的是,还有同村的熟人背后捅刀,提供信息、帮忙踩点,事后还装没事人一样去受害者家里喝茶,人心能坏到这个地步,真是让人又气又怕。
对于这种泯灭人性的犯罪,无论过去多久,都必须要追查到底。 正义不会缺席,但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正义来得更早一些。
来源:荆楚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