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跳级叫板苹果,真放弃高端?其实是回归最强打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23:42 1

摘要:苹果叫iPhone 17,小米还叫16,消费者第一感觉就是你比人家落后一代。哪怕产品力相当,数字上的差距也会让人觉得你不在同一个段位。而一旦数字对齐,哪怕只是名字,用户就更容易把你们放在同一个层级上对比。

小米这次直接跳过“小米16”,发布“小米17系列”,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在学苹果?是不是没底气?但其实,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一套非常清晰的心理战术。

苹果叫iPhone 17,小米还叫16,消费者第一感觉就是你比人家落后一代。哪怕产品力相当,数字上的差距也会让人觉得你不在同一个段位。而一旦数字对齐,哪怕只是名字,用户就更容易把你们放在同一个层级上对比。

更关键的是,小米提前一个月发布,正好抢在苹果前面,成功在流量战中赢得先机。争议、讨论、话题度全都有,甚至连果粉都开始好奇,这次小米是不是来真的了。

你可以说这种操作“骚”,但在流量为王的当下,“被骂”也比“没人提”要强。只要大家愿意点开微博、转发话题、看直播,小米的传播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过去几年,小米喊着“冲击高端”,从数字系列10一路打到15,Ultra、Pro+各种后缀轮番上阵,看起来气势十足。但现实是,高端市场从来不是靠堆料冲出来的,而是靠品牌力与技术积累一点点熬出来的。

现在连苹果都开始提供国补优惠,部分型号价格压进4000元档,小米再想靠高价突围,只会越来越难。小米显然意识到,手机业务冲击高端吃力,于是战略方向开始转变。

今年3月,雷军亲口说,小米15 Ultra和SU7 Ultra是小米创业15年来最高端的产品。这句话其实已经表明,小米把“高端化”的任务交给了汽车,而不是继续死磕手机。

小米汽车正处在风口上,技术红利窗口期刚刚开启,再加上品牌认知新鲜,SU7一上来就爆单,30万价位也能打动用户。相比之下,手机行业进入“垃圾时间”,突破空间越来越小,小米果断选择把高端任务交给潜力更大的赛道。

小米一直明白,性价比用户忠诚度最低,你涨价,他们立马转身离开。所以手机想做高端,难度并不在产品,而是在用户心智。而现在,小米找到了更聪明的方法。

既然手机涨价难,就用汽车来撑起品牌价值。SU7 Ultra一发布就破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担当”。汽车的高溢价反过来提升整个小米品牌的形象,也让手机产品更容易被接受为“高质价比”。

这就是小米现在的“车机协同”打法:汽车拉高品牌,手机保持销量。两者互为支点,形成闭环。手机走量赚钱,汽车走心树形象,形成了一种既现实又稳妥的组合打法。

从这次改名也能看出,小米内部早已完成战略统一。卢伟冰重新站上手机业务C位,微博预热、话题引导、制造争议,这一套红米时代流量打法重出江湖,而雷军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汽车业务上。这背后的角色安排,正是小米“汽车高端+手机走量”战略的真实写照。

小米这次跳级命名,看上去像是“放弃高端”,其实是一次极其聪明的战略回撤。高端市场已经被苹果和华为牢牢占据,小米要强行挤进去,不仅代价高,效果也未必好。与其勉强上桌,不如回到自己最擅长的价位段,用性价比打穿市场,用流量打法抢占声量。

小米没有不做高端,而是换了方式做高端。手机稳住销量,汽车打响品牌,两条腿走路,比单靠手机强得多。这不是认怂,而是成熟的战略选择,是一次主动而清醒的转身。

在行业创新乏力、用户越来越挑剔的当下,小米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手机不用再硬扛高端,汽车成了品牌新支点。未来的小米,或许会比你想象得更清晰、更稳健。

来源:小何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