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职业是被自动化技术是解放还是解雇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0:29 1

摘要:四十年前,美国职场上有两类看似相近的职业:会计文员和库存文员。这两个职业的核心活动都包含了大量常规可编码的任务:会计文员记录交易、核对银行对账单、识别差异以及编制图表;库存文员检查库存、编制清单以及计算价格等。随着计算机普及,这些任务越来越多地被自动化。让人意

图片来源: 百度百科

原文信息: Autor, D., Thompson, N. (2025). Expertis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3 (4), 1203–1271. https://doi.org/10.1093/jeea/jvaf023.

01 引言

四十年前,美国职场上有两类看似相近的职业:会计文员和库存文员。这两个职业的核心活动都包含了大量常规可编码的任务:会计文员记录交易、核对银行对账单、识别差异以及编制图表;库存文员检查库存、编制清单以及计算价格等。随着计算机普及,这些任务越来越多地被自动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四十年后,这两个看似相似的职业却走向了相反的趋势:会计文员的岗位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但薪资水平却上涨了近四成;库存文员的数量则翻了一倍,薪资却下跌。

为什么同样面对自动化的冲击,一个职业“人少薪高”,另一个却“人多薪低”? Autor和Thompson的论文由此出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专长框架(Expertise framework)。该框架的核心假设是:职业是由不同专长水平要求的任务构成的组合。自动化移除某些任务后会改变职业所需的总体专业门槛,从而对薪资和就业产生两种相反方向的影响:

增强专长(Augmenting Expertise):如果自动化移除的是原本对该职业来说低专业度任务,而剩下一些高难度任务,那么职业的专业要求上升,导致薪资提高,但合格从业者变少,因而就业人数下降。这类似于提高了进入门槛:留下来的都是高手,更稀缺,因此薪资上涨,但岗位减少。

替代专家(Replacing Experts):如果自动化移除的是该职业中的高专业度任务,那么该职业的专业要求会降低,更多低技能劳动者可以胜任,导致就业人数上升,但由于劳动力供给扩大、技能稀缺性下降,薪资水平会下滑。这相当于降低了门槛:以前只有专家能做的工作如今普通人也能做了,所以薪资本身趋向于整体下跌。

02 理论模型

专长框架模型建立在三个核心概念之上:

分层专业技能(Hierarchical expertise)

模型假设存在数量为 的工人,均匀分布在专业技能水平 上。关键假设为工人 的专长水平当且仅当 时,才能够完成任务 。这意味着专业技能具有严格的层次结构:高技能工人可以完成所有低技能工人能完成的任务,但反之不成立。

2. 职业内任务捆绑(Occupational task bundling)

职业被定义为一组绑定在一起的任务集合,模型假设职业 的生产需要任务 的组合。每个工人必须有能力完成其职业中所有未被自动化的任务。这意味着,劳动者要想从事该职业,必须具备完成其中最困难任务的能力,这构成了进入该职业的专长壁垒。这一假设是本框架的关键创新,区别于传统任务模型的原子化任务分配假设。

3.自动化的效应(Automation)

自动化可以改变职业对专长水平的要求。当一项任务被自动化后,剩余任务对应的专长水平会因此降低或提高。自动化水平由 表示,自动化进步对应于 的增加,位于区间 的任务会被自动化。

模型将任务分为三类:

专家任务:位于区间 的任务,需要劳动力由专业知识水平满足 的工人来完成。

自动化任务:位于区间 的任务,以前由劳动力执行, 现在由于自动化已被资本高效完成。

通用任务:位于区间 的任务,需要劳动力但不要求特定专业技能,可以由任何工人执行。

图 1横轴为不同专长要求的职业,纵轴为不同类型的任务水平。对于职业 而言,任务区间为 ,该职业里 为通用任务, 为被自动化替代的任务。因此,任何工人都能做职业 。对于职业 而言,任务区间为 ,该职业中有一部分专家任务未被机器替代。所以,进入该职业的工人必须至少具备这些剩下的任务专长水平。

基于任务层面、工人层面、职业层面以及最终品的生产函数以及相应均衡条件求解后,作者得出了以下命题:

命题1(分离均衡): 所有专业度 的工人都能找到匹配自己专长的职业 。

命题2(薪资跳跃): 职业薪资函数 在职业门槛 处有跳跃不连续: 。

命题3(薪资单调性): 除了在 处的不连续跳跃外, 在 上递增。

图2展示了一般均衡时自动化水平变化如何影响不同专长水平的薪资。可以看到如果一个职业刚刚被自动化到头( ,即它已经没有任何专家任务了),其薪资 会减少至通用劳动的薪资水准 。还没被自动化抢完专家任务的高专长职业,薪资涨得越猛。

推论2和3(就业效应): 在自动化水平 刚好达到某个职业 的专长水平时(即 ),其就业人数 会突然跳增,且除了在 处的跳跃外, 在 区间保持常数,在 递减。

以职业 的就业人数曲线为例,图3表明在 时:自动化还没法完全替代他们的核心任务,就业人数稳定。在 时:自动化技术刚好能干掉他们所有的专家任务。职业门槛消失,就业人数猛地跳增。当 后,一些新被替代的职业开始吸引劳动力,导致旧被替代职业的吸引力下降,就业人数开始减少。

03 数据及指标

职业专业度测度

作者提出了一个内容无关的专业度衡量方法,即不直接依赖任务描述的语义内容,而利用词频和信息熵来度量任务的专业含量。该灵感来自高效编码假说(Efficient Coding Hypothesis):在日常语言中,越专业、越特定领域的术语出现频率越低,且一旦出现,其所属领域是可以被预测的(熵低)。结合1977年的DOT数据库和2018年O*NET数据库,作者根据任务描述中的词汇构建了一个针对303个职业的专业度,XPT值越高,说明这个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越高。并将该指标标准化为1977年的职业专业度均值为0,标准差为1。

为了量化1977–2018年间每个职业失去和新增了哪些任务,作者运用了高维词嵌入技术识别各职业的任务移除和新增。根据欧几里得距离将任务分为移除、保留和新增三类,并计算出每个职业的专长度变化与任务数量变化:

移除任务带来的职业专长度变化:如果保留下来的任务比原来所有任务的平均专业知识水平高,说明移除的是低技能任务,这个值就是正的;

新增任务带来的职业专长度变化:如果新增的任务比保留下来的任务专业知识水平高,这个值就是正的;

职业专长度净变化:把上面两个值加起来,就是这个职业整体的专业知识变化。

同时,他们还计算了任务数量的变化,包括任务总数的减少程度 、任务总数的增加程度 和任务数量的净百分比变化 。

04 实证结果

职业专长度越高,薪资越高

结合Autor 等(2024)关于美国人口普查和ACS职业的薪资和就业的数据,作者检验了职业专业度与薪资的关系:

作者发现,不管是1980年还是2018年专业知识水平与薪资之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80年的数据显示,专业知识每提升一个标准差,个体平均薪资水平可相应提升16%;而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扩大至31%,专业知识价值的日益凸显。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控制了教育背景及职业分类等变量后,这一相关性依旧稳健存在(表2)。此外,专业水平与薪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仅来源于不同职业类别之间,还来源于职业内部。

2. 任务增减对薪资和就业的影响

建立如下两个模型分别验证职业任务净水平变化、职业任务移除和新增变化与薪资变化之间的关系:

表4A的回归结果显示:从长期变化来看,专长度提升越多的职业,薪资涨得也越快。净专长度变化每高一个标准差,薪资每年就多涨18%,而且这和任务数量的多少没关系。任务数量增加10%,薪资上涨约3.3%。表4B表明无论是任务移除还是任务新增,只要引起专业度提升,都会显著带来职业薪资的增长;反之,专业度降低则导致薪资相对下滑。而任务数量减少会预测薪资下降,任务数量增加则预测薪资上涨。

上述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是任务的增减,只有考虑“移除或新增了任务后对原职业而言,职业专长度是因此提高还是降低了”才能准确预测薪资走向,简单地看任务多少并不足以解释薪资变化。这一点正是传统模型无法捕捉而专业度框架可以解释的。

类似地,作者将Y变量换为就业人数变化,进行上述回归。作者发现,和薪资不同,专长度越高的职业,就业人数反而越少。净专长度变化每高一个标准差,就业人数每年就减少5.1%。而任务数量每增加10%,就业人数就增加14%;任务数量减少则就业人数也减少。

3. 常规任务增减对薪资和就业的影响

同样是常规任务,在不同的职业里,所处的专长水平可能不一样。常规任务在一些职业中是低技能的辅助工作;而在另一些职业中则是该职业中最复杂、最核心的技能部分。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专业度框架的解释力,作后聚焦“常规任务自动化”(routine tasks)这一经典情形,计算常规任务的专长暴露度指数 ,若 为正,则说明在职业中自动化移除这部分常规任务后,职业专长度反倒提升,表明这部分常规任务处于职业中的低专长水平位置。若 为负,则说明这部分常规任务处于职业中的高专长水平位置。

作者把职业样本分成两组:一组是常规任务的移除预计会让职业专长度下降的样本(图14a和图14c)。另一组是常规任务的移除预计会让职业专长度升的样本(图14b和图14d)。作者发现,常规任务的自动化的确会让职业的专长度两极分化。那些被预测为因为常规任务移除而专长度降低的职业,它们的薪资也确实下降了;而因为常规任务移除而获得更高专长度的职业,它们的薪资则上涨了。

此外,作者在全部样本的回归中也同样发现,当 越正时,即自动化移除职业中的常规任务后,职业专长度提升的情况——表明常规任务处于职业中的低专长水平位置,这种职业的工资上升,就业人数相应减少。

05 结论与意义

过去的技能偏向技术变革理论更多聚焦于技术对任务数量的影响,而这篇论文引入了专业度这一框架,试图解释劳动力市场中的矛盾现象。作者强调,技术进步会重新塑造职业对人类专业技能的稀缺程度。自动化既可能替代专家使相关技能不再稀缺,从而削弱这些技能的薪资溢价并吸引更广大群体的就业;也可能消除非专家任务,让剩余任务更聚焦于人类专长,提升薪资的同时也提高就业门槛。

来源:古畔听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