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为制造了很多障碍和困扰,让学习它的人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收获严重不对等,甚至留下了痛苦的阴影。
01
在英语启蒙路上,有几个困扰妈妈的问题,经常被循环往复地提出来:
分级读物读了好久读不通顺;升级有困难;发音有问题;不能整句输出。
这些问题根本原因是没有大量的听力输入。
然后最关键的问题是,听不懂,怎么进行听力输入?
作为一个陪娃英语启蒙到英语自由老母亲,同时陪伴群里无数英语启蒙娃娃们。
其实英语(国内高考路线)是门简单易学科目,是我们的教育把它复杂化了。
人为制造了很多障碍和困扰,让学习它的人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收获严重不对等,甚至留下了痛苦的阴影。
要知道,如果感到痛苦,这件事一定是做不好的。
听力完全可以提供环境,用英语这门语言把娃再养一遍。意思就是,娃小的时候怎么教学汉语,就怎么进行英语。
简单说,创造一个英语环境,听和阅读在语境里实现,相对来说不那么枯燥乏味的方式。
但输入的资源要与娃能力相匹配,同时兼顾孩子的兴趣。
02
英语启蒙需要很多钱吗?不,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感情。
用的资源很简单:分级绘本,动画片、儿歌动画片音频、点读笔和倾听者。
英语启蒙失败的共性,不是大家资源不够,而是路线不坚定。
缺少输入系统性,今天刷儿歌动画,明天跟风学自然拼读,后天又换成线上口语课。要不就要背单词,学语法。
语言积累需要持续稳定的环境,而多数家庭输在了输入量不够上。
务必要坚持和听说读练结合,否则家长和孩子没有正反馈都容易放弃。
1️⃣ 英语启蒙一定是越早越好,这里的好并不是说立竿见影,而是最无痛。启蒙前期主要都是听,每天至少听2个小时,不是学习任务,完全是兴趣使然。
到进入桥梁阶段,入章,就会无比丝滑。天天不是举着个播放器听,就是捧着桥梁书,章节书看,根本停不下来,完全不用父母操心。
2️⃣ 所谓听力先行是什么意思? 听力先行一定是可理解的听力输入。一开始最适合小孩子的一定是TPR儿歌+家长陪伴做大量的动作配合,一边理解单词。
3️⃣ 选择合适的动画片,先看。零基础启蒙一定要选择适合这个阶段的动画片。这样才能实现可理解性输入。
4️⃣ 怎么让动画片最高效,一个原则,为了保护眼睛,动画片不要看太久,但是一旦选择了某一部,那就在这段时间内只看这部动画片。接下来找到这部动画片的音频,让娃听。这时听到的音频脑子里画面对应,慢慢会不自觉地模仿。
5️⃣ 这时候,孩子会自己开口模仿动画片了,妈妈可以还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孩子模仿的时候,如果他说完一句,你可以接下一句,完成语言的交流。这时候你会发现他口语大爆发。
03
从动画片到桥梁书,再到初章书,娃的英语听力能力一步步提升。入章后就是一个里程碑。
经验分享:
1. 兴趣为王:动画片和书的题材要贴近孩子的兴趣点,才能让娃主动学习。
2. 重复是魔法:娃喜欢的动画片和书可以反复看、反复听,直到她完全掌握。
3. 碎片化听力:洗漱时间、吃饭、蹲坑时都可以放音频,不知不觉就磨了耳朵。
4. 理解率很重要:裸听前确保娃能听懂70%以上,否则会打击积极性。
推荐海尼曼+牛津树搭配刷,如果想更省事就用Raz,省去了选书烦恼。采用“一听二跟三读”三遍阅读法,让孩子循序渐进的掌握单词。
1️⃣ 第一遍是边听音频边看书,不懂的单词和句子,妈妈可以适当解释。
2️⃣ 第二遍跟读,鼓励孩子跟着音频读,读的时候尽量指读。(如果孩子抵触,这步可以省)
3️⃣ 第三遍让孩子尝试自己读,读得不流利没关系,再听一遍跟读。
泛听音频一定要用看过的动画片和桥梁初章音频,而不是分级阅读音频。养成听音频习惯,一切碎片时间都可以听。如果孩子不喜欢听这个,那就换成别的。
听力材料以兴趣为主。孩子刚开始可能会抗拒听,但在看完动画片,听完几部动画片音频后,会当听故事一样喜欢听。
RAZ读到C,听力输入积累大致1500+的听力词汇后,选择适合的外教课。外教说的基本能听懂,能够在愉快氛围里大量吸收语言,在外教鼓励下尝试输出,这样进步会非常快。
英语启蒙没有捷径,只有早开始,可理解性输入,针对孩子的兴趣,把学习变成“追剧”般的期待,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来源:Thomas妈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