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一位普通家长因为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了关于当地官员职务变动的评论,被警方以诽谤为由行政拘留4天。事发以后,当事人高光华对这一处理决定表达质疑,并已依法提出行政复议。
9月,一位普通家长因为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了关于当地官员职务变动的评论,被警方以诽谤为由行政拘留4天。事发以后,当事人高光华对这一处理决定表达质疑,并已依法提出行政复议。
追溯到整个事件的经过,最初是县教体局局长李文刚的人事调整,引发了高光华的关注。得知相关消息后,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除了提及李文刚被免职,还说了希望分管教体工作的副县长杨三保也被免职的看法。这条朋友圈并没有大规模扩散,仅在个人社交圈内流转。
警方后来给出的行政处罚文件中认定,高光华在没有查清李文刚具体被免职原因的情况下,将局长职位变动归因于此前“每日安全打卡”风波,并公开发言。这一观点被认为是捏造事实,对当事官员造成了名誉权和人格权受损。根据警方调查,举报源自李文刚本人,在看到高光华的朋友圈信息后,第一时间报警。
围绕这起“家长发朋友圈被拘事件”,社会上迅速激起议论。不少民众觉得,朋友圈本就属于半封闭空间,与微博、贴吧等公共论坛不同,不是面向全社会公开,更像亲朋好友间的交流讨论。因此,朋友圈上的言论是否构成对公共人物名誉的实质损害,这点引发了律师团队和相关专家的关注。
高光华的法律代理人对此表达了明确看法。按照律师张具堆的说法,朋友圈中的传播本身有限,不能简单认定达到公共舆论的程度。公职人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官员,对于公众监督应当有更大的包容度。如果群众对职务变动表达了疑问或建议,就直接上升到诽谤乃至行政拘留处罚,难免会让人质疑执法尺度过重。
事实上,高光华此前已经因反映学生家长暑假期间打卡一事,成为当地教育部门关注的对象。当时,他多次向上级部门反馈有关政策,这也导致县里分管教育的负责人几番找他“谈心”。而在此次朋友圈评论事件发生后,他接到告知随即删除了相关内容,也并没有主观上要侮辱李文刚的意思。
从官方的角度,元江县委相关负责人强调,李文刚的工作变动纯属正常人事调整,不涉及所谓负面影响。当然,社会各方舆论的发酵让相关问题被不断放大。高光华以及他的律师团队坚称,此案本质上关系到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他们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上请求撤销原处罚决定,并要求元江县公安局赔偿千余元经济损失和象征性1元的精神抚慰金。
警方当初的决定书还记载,高光华主动配合调查,而且属于首次违法。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减轻或从轻处罚,但处罚结果并未体现这一原则。与此同时,有关暂缓执行的程序申请也未被采纳。
当前,案件仍处在行政复议阶段,不同声音和观点不断涌现。高光华一方着重指出,讨论官员职务调整原属公共事务范畴,只要没有蓄意侮辱动机,应该被视作正常的社会关切。律师认为,高光华的信息发布、处理态度、传播范围都未构成恶意诽谤,也没有导致现实社会评价重大贬损。
来源:热心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