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的灿烂笑容,离不开一口健康的牙齿。口腔状态不仅关乎牙齿本身,更与儿童的颌面发育、营养吸收及健康成长紧密相关。在日常护理中,有哪些关键点不可忽视呢?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一起来收听江苏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江苏新闻综合广播联合推出的
孩子的灿烂笑容,离不开一口健康的牙齿。口腔状态不仅关乎牙齿本身,更与儿童的颌面发育、营养吸收及健康成长紧密相关。在日常护理中,有哪些关键点不可忽视呢?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一起来收听江苏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江苏新闻综合广播联合推出的《健康大家谈》广播专题--《小牙齿,大健康!守护孩子笑容的必修课》。
口腔健康,关乎孩子全身发育
口腔健康,是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俞辉明介绍,口腔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儿童的全身发育产生影响。
第一,影响营养吸收。如果儿童患有龋齿,或因龋齿引起疼痛,会影响儿童的进食与咀嚼功能,导致营养不良或发育迟缓。
第二,存在健康隐患。龋齿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果口腔内细菌繁多,还可能引发心脏、肾脏、呼吸系统等多种全身性疾病。
第三,心理健康与社交活动。儿童时期忽视牙齿问题,可能导致其颌骨、牙弓发育异常,对发音和美观都会造成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对症施策,分龄护齿更精准
儿童口腔护理可按年龄分为0-3岁(乳牙萌出期)、3-6岁(乳牙稳固期)和6-12岁(换牙期)。俞辉明建议,应根据不同阶段牙齿发育特点,分别采取精细化护理方法。
0-1岁:婴儿出生后,即使没有长牙,家长也应每天用软纱布为其擦洗口腔。同时,要避免含着奶瓶睡觉、喝奶后不清洁口腔等不良习惯。一般来说,婴儿6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此时家长可用软毛指套帮助清洗萌出的乳牙。
1-3岁:处于乳牙萌出期,家长应当开始帮助孩子刷牙,可选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同时,建议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便于医生及时发现不良卫生习惯或早期龋病等。
3-6岁:若牙齿出现发黑情况,常提示有牙菌斑甚至龋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口腔专科就诊,积极治疗。同时,应培养孩子自主刷牙的习惯,并可对乳磨牙做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发生。
6岁以后:进入换牙期,家长需密切关注恒牙萌出情况。如果出现“双排牙”,即恒牙从乳牙舌侧或腭侧萌出,而乳牙未脱落,需及时就医拔除滞留乳牙。六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萌出,应做窝沟封闭预防龋坏。这颗牙承担重要咀嚼功能,将陪伴孩子一生。
日常护理,重视这些小习惯
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家长可以说是“第一责任人”,不仅要督促孩子每日刷牙,还应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护牙习惯。
南通市中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殷爱滨提醒,家长与孩子需共同重视牙齿保护。首先要认真刷牙,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每个牙面刷6遍。其次,刷完牙后不可再进食,尤其是甜食,如牛奶、巧克力等,否则易引发龋齿。此外,儿童期不良习惯,如吮指、咬唇、单侧咀嚼等,易导致口腔发育异常,长期单侧咀嚼可能造成面部不对称,出现“大小脸”,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纠正。
俞辉明进一步补充,不少孩子有口呼吸的习惯,多与鼻炎、鼻窦炎或腺样体肥大有关,家长除了带孩子看口腔科,还应去耳鼻喉科检查诊断,从根源纠正。另外,还有些孩子喜欢舔牙,或用牙齿咬硬物,可能导致牙齿向唇侧或颊侧错位生长,既影响颜值,又会干扰后续咬合功能,这些习惯也要重点干预制止。
“吃”出好牙,合理饮食很关键
除了做好口腔清洁、纠正不良习惯,合理饮食同样关键,牙齿健康也是“吃”出来的。
第一,控制糖和酸性食物摄入,例如碳酸饮料和糖果,以免腐蚀牙釉质。临床上常见因过量摄入糖和酸导致龋坏,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的案例。
第二,多食高纤维食物,如胡萝卜、苹果等,可促进唾液分泌,帮助自洁牙齿。
第三,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和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强化牙齿和骨骼发育。
最后,规律进餐、减少零食频率,可降低口腔酸性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口腔健康。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