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产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阵痛,却也在品种优化、品质升级中孕育新机遇,农资市场更围绕转型需求开辟出产品、方案与服务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作为全国柑橘产业的核心引擎,广西柑橘在扩种节奏放缓的背景下,仍以稳固的规模优势与丰富的品种布局领跑全国。
当前产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阵痛,却也在品种优化、品质升级中孕育新机遇,农资市场更围绕转型需求开辟出产品、方案与服务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周期性调整还将持续
尽管近两年受市场供需平衡调整及政策引导影响,扩种速度和规模有所放缓,但其核心地位始终稳固,持续领跑全国柑橘产业。
产量连续领跑:2023年广西柑橘产量约189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已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一,“全国最大柑橘产区”地位稳固。
品种丰富且周年应市:拥有9大类、235个品种,涵盖砂糖橘、沃柑、金桔、沙田柚等主流品种,凭借多样品种实现周年供应,市场供应优势显著。
2015—2023年广西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自2018年起,广西柑橘产业从高速增长期转入下行通道,当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预计调整周期将持续3—5年。
西大华特广西市场负责人安旭辉表示,广西柑橘市场近年来面临种植面积缩减、价格低迷、病虫害加剧等问题,产业正经历结构调整和品质升级的过渡期。
有效管理面积缩减,生产风险加剧
广西非核心柑橘种植面积持续缩减。
深耕广西柑橘产业的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广西柑橘的有效管理面积相较高峰期已减少约一半,弃管、半弃管,失管、半失管的柑橘园逐年增多。
而受山地地形限制,多数被砍伐果园未转种其他作物,整体种植结构仍在过渡期,未来或向高品质柑橘方向集中。
随着柑橘园管理不善问题日益凸显,也造成毁灭性病害如黄龙病、衰退病、碎叶病、黄化脉明病、柚类褪绿萎缩病等传播速度加快,发生范围愈发广泛。
此外,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冰冻、霜冻、严重干旱等极端气候频发,进一步加大生产端的防控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不良市场行为也对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诸如过度修剪、各种治疗黄龙病和病毒病的混乱技术手段,不仅增加药害的风险,还破坏了柑橘品质,扰乱了市场秩序。
果品品质下降,消费者预期降低,进一步削弱了广西柑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市场低迷传统,从种植端到农资端的连锁压力
当前柑橘产业结构性过剩问题显著,其中中晚熟柑橘品类的过剩矛盾尤为突出,这一态势已导致广西柑橘市场连续数年陷入低迷。
自2017/2018销售季起,中晚熟柑橘价格便呈现大幅波动且持续下滑的趋势,市场销路不畅直接挤压了果农的利润空间。
以沃柑为例,行情巅峰期(2014—2016年)地头价最高达12元/斤,而2023/2024产季开市价仅3.5—4元/斤,至4月跌至1.3—1.6元/斤且走货缓慢;2024/2025产季价格依旧低迷,好果2.0—2.5元/斤,次果仅0.6—1.0元/斤。
大橘大利创始人何文忠表示,因云南、四川等地沃柑产量还未到丰产期,预计广西沃柑价格短时间难以回暖。
尽管近年砂糖橘等行情略有回暖,但广西整体柑橘市场仍未走出低谷。
市场疲软的影响深度传导至农资领域:种植户严控投入成本,农药投入从以往每吨水800—900元压缩至400—500元,降幅近半。
安旭辉指出,农资企业被迫卷入价格战,常规产品进入微利时代,品牌产品虽坚守价格却面临推广困境,整个农资市场深陷低利润、高竞争的低谷期。
另外何文忠表示,不少种植户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解决问题,也是他们对于产品、技术把握度越来越高,没必要非得追求高价格的产品,也不愿意接受更高的技术溢价。
下个阶段方向:结构优化,品质提升
广西柑橘产业正处于转型调整的关键期,种植群体已主动开启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种植成为主流方向,对果实品质提升与可持续生产的重视程度持续深化,为下一阶段发展明确了核心路径。
品种结构优化,精准适配市场需求
在品种方面,种植群体也展现出主动求变的意识,通过优化品种结构,优先选择抗病性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如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品种“脆蜜金桔”,2024年11月上市时统果价格达17元/斤,特级果收购价高达35元/斤,平均地头价20元/斤,凭借优质特性实现了市场价值突围,成为品种优化的成功范例。
“脆蜜金桔”在广西还在持续扩种。目前脆蜜金桔主产区在桂林、柳州等,11月至次年3月是果实的成熟收获期。其中,柳州融安截至2023年底金桔(包括油皮金桔、滑皮金桔、脆蜜金桔)种植面积累计约22.1万亩,总产量达25万吨。
从“种得出”到“种得好”的转型加速
尽管整体市场低迷,但高品质果品与普通果品价差持续拉大,“优质优价”规律逐步凸显。
渠道端转型导向鲜明,安旭辉指出,深陷价格竞争的商家举步维艰,而以富田、天禾为代表的服务商,通过筛选培育品质导向型种植户,定制全流程品质提升方案实现稳健成长。西大华特重点布局花皮果修复技术,亦是以品质服务为核心的实践。
经历过风暴,“增量”不再依赖简单扩种,而“品质”成为广西柑橘产业破局的核心密码。种植户通过精细化田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优化果实口感、风味与营养成分,增强核心竞争力。
聚焦产品、方案与服务的转型突破
尽管广西柑橘种植面积缩减,但农资市场仍蕴含巨大潜力,新机会主要围绕产品升级、精准解决方案打造和服务落地赋能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推动农资行业向绿色化、精细化、差异化转型。
需求升级,产品趋向新型化与精细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户技术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广西柑橘产业在病虫草害防治与营养管理中,正呈现新型化与精细化。
病虫草害防治领域,多元化创新成为核心方向。新型药剂逐步替代传统产品,具有特殊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凭借高效低风险优势广泛应用。
譬如草害防治中,烯草酮、丙炔氟草胺等辅助药剂与草铵膦、精草胺磷科学配比,显著提升除草效果,生物农药推广、绿色防控落地与精准施药普及同步推进。
调控技术用药更趋精细化、环保化与科学化,包括控梢、促进果实生长和保鲜方面。
譬如实生长阶段注重平衡施肥与营养管理,精准施用复合肥、微量元素及有机肥,胺鲜酯等植调剂的科学使用可促进新梢转绿、果实生长及品质提升;保鲜环节则以壳聚糖、茶多酚等天然生物保鲜剂替代传统化学保鲜剂,在保持新鲜度的同时降低化学残留。
特肥使用比例显著上升,尤其在高品质果园中应用普遍。含氨基酸、海藻酸、腐植酸、微量元素及微生物菌剂的特肥,能针对性解决根系发展、抗逆性提升、果实品质改善等问题。如冠粮农业的“桔理”(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缺素性黄化修复剂、滋育源纳米浓缩钙蓝钙700、一亩神碳酶螯合系列等产品,在广西市场凭借精准功效获得认可,推动柑橘施肥向定制化、高效化升级。
精准解决方案,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
然而,当前种植户面临的一大痛点是技术不成体系——不少人四处拼凑产品形成所谓“方案”,不仅效果难保证,还存在不小的药害风险。
为此,众多农资企业及服务商正积极探索综合服务路径,试图以精准化解决方案抢占市场先机。
譬如,针对影响果实品质的关键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西大华特重点布局溃疡病、花期灰霉病防治及果皮修复等方案,其中果皮修复需协同解决病害、虫害、气候等多因素影响,这类贴合品质提升趋势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前景良好。
譬如,聚焦种植过程中的高频问题与核心需求,如能解决柑橘大小年、土壤改良、保花促果、口感与糖度提升等核心问题的产品及方案,以及针对螨害、黄化、僵果、砂皮病、褐斑病等高频痛点的创新解决方案,更容易快速打开市场。
譬如,聚焦经销商需求,提供差异化强、利润空间稳定的单品或组合套餐。汇福达定制化病虫草害防治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用药帮助种植户控制成本。
技术服务落地,强化执行与赋能
柑橘服务商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多元服务,确保解决方案有效落地。
汇福达组建技术专家团队,提供现场诊断、病虫害预警、科学用药指导等服务,提升管理科学性;桂林市富田方案成立技术服务团队,专注柑橘健康栽培,为农技人员、种植户、经销商等提供技术培训,覆盖生产资料供应与栽培管理全流程;大橘大利4月开始每个月对零售商进行技术培训,规避药害风险,减少经营风险……
“只要大家齐心做好服务,一定能够突破市场困局。”何文忠表示,虽然目前市场低迷,但是广西农资市场是向好的。
来源:农资与市场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