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历了“5.7空战”的教训后,印度国防部公开了一系列新的装备更新升级计划,比较“长远”的,有建造一艘核动力航母和配套的六代舰载机,比较“现实”的,有采购114架“阵风”战斗机。在印度这边“大吹法螺”的同时,我国的长春航展上,中国空军展台循环播放着一段《有无人协
中国最尖端现役战机的实力,在长春航展上露出了“冰山一角”,与此同时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没闲着,大手一挥又买了114架“阵风”。
经历了“5.7空战”的教训后,印度国防部公开了一系列新的装备更新升级计划,比较“长远”的,有建造一艘核动力航母和配套的六代舰载机,比较“现实”的,有采购114架“阵风”战斗机。在印度这边“大吹法螺”的同时,我国的长春航展上,中国空军展台循环播放着一段《有无人协同作战体系演示》视频,视频中的歼-20S“大显身手”,展示着这款“全球最强战斗机”,到底强在哪里。
【歼-20S展现出了实力的冰山一角】
印度除了“阵风”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先来说一说总是让人“感到迷惑”的印度,为何又要花大价钱买114架"阵风",因为按理说,几个月前印军自家"阵风"在印巴边境被巴方战机揍下来好几架,现在还硬要加购,实在是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意思。
但仔细想想,印度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印度空军的处境,像极了班里考试总挂科的学生:自己复习(国产战机研发)跟不上,老师(军工体系)教的也不行,最后只能找关系好的同学(法国)借笔记(买现成战机)。
这些年印度不是没试过其他路子:美国F-16虽好,但卖的时候总带"附加题"(政治条件);俄罗斯米格-35便宜,可维修零件得看人家脸色;瑞典"鹰狮"看着精巧,可跟印度现有装备又不搭调。
【硬要说阵风“击败”过中国导弹,只会让印方更难堪】
兜兜转转,还是"阵风"最省心——好歹这批战机在印度飞了好多年,地勤、飞行员训练、零件库存都是现成的。
但印度高层应该自己也明白,这波操作多少有点"自我安慰",上次印巴冲突里,自家"阵风"被巴方的歼-10CE追着打,连飞行员都在无线电里喊"导弹从哪来的"。
可印度偏要找补,说"我们的'阵风'躲过了PL-15E"——这话听着就像考试砸了的学生硬说"我其实都会,就是粗心"。
更尴尬的是,法国人最近搞了个"阵风"打F-35的证据,说是"击落",结果网友一看就乐:画面里两架飞机翻来翻去你追我赶,完全不是现在空战的样子,“阵风”的成绩明显是有水分的。
现代空战早不是近距离格斗比拼机动性了,人家隐身战机往那一藏,你在几公里外都未必能发现,还怎么"狗斗"?
【“阵风”碎片成为印度难以掩盖的事实】
"阵风"能打歼-35?印度还在用老黄历
如果说印度高层多少还能明白,引进“阵风”是别无选择的话,印度媒体对于“阵风”的自信,属实是有些爆棚了,继“阵风对抗歼-20”之后,印媒的“赢学”已经完成了一次“与时俱进”,变为了“阵风领先歼-35”。
印媒给出的理由倒也不新鲜,无非是翻来覆去就那一句的中国新战机"没实战经验"。
这个逻辑就好比是"我家自行车比高铁更快,因为我骑车技术好",反映出印度对于上次空战中,为何输的那么难看,缺乏清醒的认知。
如前文所说,现在的空战早不是"单机秀肌肉"了,得看整个体系撑不撑得住,歼-35作为隐身战机,最大的本事不是"一打十",而是"悄悄摸到敌人跟前再动手"。
它的雷达能"透视"战场,几百公里外的目标藏得再深也能揪出来;数据链接着预警机、无人机、地面雷达,相当于给飞行员装了个"战场全景地图"。
而"阵风"再怎么升级,雷达反射面积还是无法与五代机相提并论,红外信号也藏不住,等它有机会“对阵”歼-35的时候,等到的可能又是被导弹锁定的警报声。
更深层的差距体现在作战理念层面,中国空军正构建基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战场管理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威胁评估与火力分配效率。
这种技术赋能使得即使面对数量劣势,也能通过精准杀伤高价值目标瘫痪敌方作战体系。
而印度空军仍将胜利寄托于飞行员个人技能与平台机动性,这种传统思维在面对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和智能弹药时将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四代机比五代机更强的结论,也只有印度能相信了】
歼-20S在玩什么?印度已经看不懂了
在印度连体系对抗的门槛还没摸到的时候,中国却已经展现出了定义未来空战规则的实力,歼-20S双座隐身战机,标志着空中作战模式正发生革命性转变。
这款全球首款具备实战化无人僚机指控能力的五代半战斗机,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后座飞行员充当的"空中任务指挥官"角色,实质上是将传统飞行员的战场感知优势与人工智能的计算效能相结合,形成有人机对无人机群的指数级作战效能放大。
这些无人机能往前飞替有人机探路、干扰敌人雷达,甚至直接发起攻击,有人机在后面"坐镇指挥",无人机在前头"当炮灰",既安全又高效。
这种玩法印度根本没概念,他们现在还在争论"有没有实战经验",可未来的空战根本不给你"积累经验"的机会。
即便印度引进更多"阵风"战机,缺乏配套的体系支撑与创新战术理论,终究难以突破传统空战模式的局限。
当中国空军通过有人-无人协同实现"杀伤链闭环"时,印度仍在争论单机机动性的优劣;当智能算法开始主导火力分配时,印军仍将希望寄托于飞行员目视识别能力。这种认知维度的差距,远比装备数量对比更具战略纵深意义。
对于歼-20S露出的“冰山一角”,我们只能说对中国空军的实力进步感到骄傲,对于印度媒体的离谱言论,我们只能说你开心就好,继续保持住。
来源:沙场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