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视角看财报,农化公司真雄起?/权威解读委托加工、一证一品等最严新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08:07 1

摘要:笔者从上个月持续关注农化上市公司业绩,浅浅看过半年报。细节中有深意,尝试从个人视角分析一下。为此整理了29家更有代表性的农化企业的年报关键指标,解读如下(不论业绩,按公司英文名排序...):

农信传媒

-----做有观点、有态度的媒体!-----资讯、产品、价格、环球、声音......一网打尽!

感谢关注农信传媒微周刊,

行业一周新闻与观点,我们都帮您找好了!

周刊说

业务视角解读农化企业半年报,中国农化公司真的雄起了?

笔者从上个月持续关注农化上市公司业绩,浅浅看过半年报。细节中有深意,尝试从个人视角分析一下。为此整理了29家更有代表性的农化企业的年报关键指标,解读如下(不论业绩,按公司英文名排序...):

(1)24/29企业取得营收增长;所有上市企业增长率的平均值为8.2%[(29家上市公司2025H1总营收 vs 2024H1总营收)增长为5.8%];

(2)26/29企业净利润为正,负利润的3家中有2家是高度依赖CDMO业务;若将兴发、新安的农化子公司单独统计,净利润则为负;

(3)净利润保持增长的企业有23/29家;6家净利润下滑的企业中有4家涉及草甘膦生产;

(4)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的有11家,前三家甚至超过1000%;共有20家的净利润增长超过10%;

一眼望去,这些行业“翘楚”们大多是“增收又增利”,尤其是利润增长之巨,仿佛梦回21/22。实际数字背后的业务解读又如何呢?

1.“合理回归”

尽管净利润普遍大涨,但是29家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6.23%(合计净利润/合计营收);“大涨”到目前仍是合理“回归”;

2.净利润“回归”的驱动因素:

A. 产品价格上涨:泰禾、先达、苏利、利民等是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营收增长率显著高于营业成本增长率(差额>10%)。涨价显然是供不应求的结果。在普遍“产能过剩”的大环境,特定产品具有稀缺性(如百菌清),也不排除因安全环保等外因导致的阶段性紧缺(如烯草酮);价格上涨的持续性须紧密结合产能和生产成本,审慎评估;

B. 营业成本下降:以营收增长5.76%、净利润增长1481.94%的联化科技为例,其总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医药业务。其农化板块营收下滑了9.13%,但得益于营业成本降低了19.32%,由此取得9.48%毛利增长(农化业务),成为公司净利润暴涨的首要贡献。类似的,湖南海利营业成本相对下降9.77%。相反的,中旗股份营业成本增长率比营业收入增长率高10%,是其净利润为负的重要原因。

【营业成本下降的原因?还是引用降本最突出的联化科技的实践:本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降本增效,全面提升运营效率,植保业务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结构调整,从而实现毛利率增加】。

笔者作为有生产管理经验的资深市场销售人员,深感这两点对经营成本的重要性。作为生产企业,当然可以把业绩压力传导到上游的中间体和原料供应商(事实上也做到了,看看中间体上市公司的业绩就知道了),但只做到这一点还不足以在过剩产能中胜出。

技术、装备改进对降本当然重要。但借联化的实践,笔者想强调“产销协同”(S&OP)带来的降本是非常可观的。

C. 财务费用降低:以润丰为例,半年净利润是CNY 556 Mn, 增长205.62%;财务费用为-267.87Mn(负值表示净收益;主要系报告期内汇兑收益大幅增加所致),而去年同期是310.96 Mn,同比为净利润多贡献了CNY 578.83Mn。类似的,联化的财务费用也由正转负,为净利润同比增长贡献了CNY 78 Mn。

换句话说,在“同比大涨”背后,他们去年的业绩其实并不弱,而今年业绩也并不如数字那么强劲。随着国内利率持续走低、美元降息如期而至,整体将有助于继续降低财务费用。但也可以预计,出口型企业下半年的汇兑损失大概率将扩大;如果涉及海外当地货币结算的(例如巴西里亚尔、阿根廷比索等),当地币兑美元的损益仍难预估。

3. 尚未发力的重要力量

(1): 前面刚提到的草甘膦生产企业的业绩表现落后于同行。实际众所周知,6月以来草甘膦企业就发起了“稳扎稳打”的涨价攻势。如果顺利度过需求轮动的9-10月,后市将值得期待;

(2) 戏台下的“各大门派”:立本、福华、七洲、中山、滨农、永农、中迅等,对双草、三嗪类、酰胺类、三唑类等众多基础产品的产销有重大话语权。他们或许还在凝视,伺机而动。但整体而言,经历过大周期的头部企业主们,显然已谨慎又从容了很多;

(3) 都说“如果卷不死,就往死里卷”,但到目前,我们还没看到成批出现“卷死”的同行,为什么?前篇的“出口量历史新高”可能是答案之一,无与伦比的低价让全球对中国农药的需求持续增长,纵然微利,也可以养活大大小小的农化企业。这个基本面不变,大的行情也难发展;

(4) 更大的支配力量:全球农业经济、中美贸易战、印度关税.....持续关注。

每个人都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去求索,不过度乐观,但仿佛“隐约东方之既白”。

原文链接:

作者:章金龙,来源: 农化出海Agrochem For Global

农药政策

权威解读!农药企业如何应对委托加工、一证一品等最严新规?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召开了“农药产业发展和市场监管技术培训班”,以帮助农药从业人员及时学习掌握农药产业政策和农药监管技术新动态、新要求。

会上,相关专家就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专家解读:中国的农药行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现有1700多家本土的农药企业,从业人数达到100万人。目前已经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已经达到了747种,中毒和低毒农药占比达到85%。在农药出口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用于出口,出口的国家数量达到180多个,除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之外,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贡献。

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专家解读:我国农药行业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卷性竞争愈演愈烈,表现在产能的结构性矛盾、同质化竞争严重和产品价格的下滑。此外在产品质量方面,出现了农药含量违规增加,甚至添加隐形成分。在这个背景下,农药行业更应该坚持长期主义,精耕细作,打响品牌。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规划,如产业规划、发展规划等,告知农药企业哪些产品是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并在项目审批时充分考虑到用户端的实际需要。

《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的修改,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专家解读:政策的调整隐含着对农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数量的调控。原有政策已经指出,新设立化学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在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内建厂。本次修订中提出“改变生产地址或者新设生产地址的,按新设立农药生产企业要求办理”。这意味着,现有企业因增加生产地址或者搬迁等,均需要符合新设企业的规定,进入省级园区。那么,原来不属于省级园区或者规范用地范围的企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就是近些年,农药行业新增加的企业不多,而且新增企业基本都是大型企业的原因。

经过此次修改,涉及农药委托加工的企业应该注意什么?

专家解读:本次法规调整的一个重点便是强调农药委托加工的合规性。农药委托加工出现的背景是为了促进农药行业的资源共享,促进产业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行业中也很多企业“把经念歪了”,引发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

结合本次《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修订内容与《民法典》的内容,企业要在农药委托加工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农药的母药和原药不允许委托生产。这也就是说,委托加工中不能涉及农药的化学变化,只包含物理变化。

二、要特别注意区分农药委托加工和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委托加工的前提是双方都属于农药生产企业。若委托方没有将配方和加工工艺告知受托方,那便涉及伪售,是典型的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此外,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资金流向,也是区分农药委托加工和证件出租的重要标准。

三、在农药委托加工中的责任划分中,委托方对农药产品的质量负责,一旦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要处罚双方。同时为保证委托加工生产出的产品与证件一致,委托方要在告知受托方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做好培训、指导和监督,确保加工的产品与农药登记信息一致。

四、商标的使用。委托加工生产的农药产品中,只允许使用委托方的商标,不允许使用受托方的商标。如果一个产品在自己生产的同时又委托其他企业加工,同样要保持商标的一致。

六、受托方的委托权力。根据《民法》的内容,受托方可以再次进行委托。

本次农药登记管理办法修订的出发点是什么?

专家解读:《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的修订是基于行业的三大需求。一是为了不断适应农药产业发展;二是持续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日常管理;三是推动好经验上升为制度的需要。本次《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的20余处的修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程序、减轻负担、优化服务;二是细化部分登记管理要求;三是完善有关法则。

农药标签管理新要求体现了什么趋势?

专家解读:农药标签管理新要求堪称是史上最严监管变革,是为了改善行业的无序同质化恶性竞争。企业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标注原药来源。这条规定有利于保障农药质量,减少农药产品登记中使用的农药与实际生产使用农药存在部分脱节的问题。此外,可促进农药行业形成自律链条,促进制剂企业与原药企业形成利益的责任共同体。

二、规定要求相同的农药产品使用不同的商标,会让农民误以为是不同的农药产品,造成农民选药难、重复用药等问题。在产业层面,“同一登记证号的农药产品应当标注同样的商标”起到引导企业重视品牌意识、强化品牌管理、培育自己的核心品牌。

三、农药产品使用时需要添加指定助剂的,应当标注助剂的相关信息。本条所指的“指定助剂”与桶混助剂不是一个概念,指的是由于安全性、稳定性的考虑,在加工制剂产品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添加进去,而是要现场添加。

数据农药

本周市场继续淡季盘整,整体成交量较少,询盘清淡;上游企业开工率逐步恢复中,内贸各企业处于新周期产品规划期,少数产品厂家出台备货政策,下游观望,供需博弈中;外贸市场部分产品交投活跃,产品订单陆续交付中;淡旺季备货转换过渡期,市场持续酝酿待交投增量,产业链各环节需密切关注开工率、库存、成本、出口等关键因素,以便灵活应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除草剂

☆同比去年☆

上涨:2,4-D原药、草甘膦原药、二甲四氯钠盐、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原药、双草醚原药、烯草酮原药、乙氧氟草醚原药、异噁草松原药等

持平:氟磺胺草醚原药、灭草松水剂等

其余跟踪除草剂品种均下跌

杀虫剂

☆同比去年☆

上涨 :阿维菌素精粉、毒死蜱原药、高效氯氰菊酯母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氯氰菊酯原药、杀虫单原药、杀螟丹原药 等

持平:虫酰肼原药、敌敌畏原药、氟虫腈原药、氟啶脲原药、马拉硫磷原药、炔螨特原药、噻唑膦原药、辛硫磷原药等

其余杀虫剂品种均下跌

杀菌剂

☆同比去年☆

上涨 :百菌清原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原药、甲霜灵原药、三环唑原药、戊唑醇原药、功夫酸等

持平:丙森锌原药、福美双原药、三唑酮原药、乙霉威原药、贲亭酸甲酯、醚醛、乙基氯化物等

其余杀菌剂和中间体品种均下跌

农药企业

雅本化学与苏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9月18日,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在雅本化学上海总部隆重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雅本化学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彤、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王卓颖、江苏建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立凡;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杨、营销管理总监殷作舫等共同出席仪式。

签约仪式前,双方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合作契合点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融洽。雅本化学与苏研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农药研发与生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本土农药产业创新升级。

作为专注于化学合成与工艺开发的CDMO企业,雅本化学依托化学研发与制造核心能力,可提供高效、灵活的一站式服务。此次合作中,雅本化学将充分发挥其在农药原料药工艺开发、放大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苏研的农药项目从中间体到原药研发、制造提供关键服务支持。

苏研作为本土创新农药企业,在农药分子设计、早期研发及实验平台建设方面具备扎实基础,拥有高标准GLP资质实验室,拥有独立开展多项创新农药研究的能力。双方在技术路径与资源配置上高度互补,协同发展潜力显著。

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标志着双方在推动本土农药产业链协同、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未来,雅本化学将持续强化CDMO技术平台实力,携手苏研等合作伙伴,共同助力中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仪式核心环节,马立凡与殷作舫分别代表双方郑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蔡彤与曹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国内资讯

2025 年7月15日,FAO官网更新了2023年全球各国/地区农药用量、单位面积农药用量等农药使用数据。2023年,全球农用农药使用总量为373万吨(折活性成分),比2022年减少了2%,比10年前增加了14%,是1990年的2倍。2023年,全球单位面积农药用量为2.40 kg/hm2。

近日,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攻关的″化学法PPO合成及酶法催化制备精草铵膦″关键技术转化工作进展顺利,成功推进从实验室技术走向放大生产,标志着新安在精草铵膦产业化上实现了多种工艺路线的自主可控。

截至9月12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2亿亩次、同比减少11.5%。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寄主条件和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下阶段江南稻区二化螟持续重发;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两迁″害虫总体中等发生,局部重发;华南、东南沿海台风波及区域细菌性病害扩散流行风险高。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盛期将持续至9月底。

9 月10日,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4亿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国外资讯

先正达近日开设了其在泰国的首家生物制品包装中心,位于北榄府Bang Pu。这一重要举措是先正达将泰国提升为亚洲生物制品生产和分销中心的战略性投资,巩固先正达在创新和生物技术领域全球领导者的地位,推动 农业 可持续的发展。 泰国国内的生产能在未来五年内将包装成本降低高达 36% ,降低进口产品的质量风险,并提高响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

住友化学近日宣布,将其苗后除草剂Empera(含活性成分epyrifenacil)在阿根廷的应用范围拓展至多种作物。该产品最初专为大豆设计,如今已获准用于小麦、向日葵等更多作物系统,为日益严峻的抗性杂草问题提供了更广泛的解决方案。

近日,科迪华宣布在印度推出其新型杀菌剂Zorvec Entecta(240 g/L吲唑磺菌胺+ 48 g/L氟噻唑吡乙酮),该杀菌剂专为印度葡萄和马铃薯种植者设计,旨在提供针对葡萄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卓越保护。

西班牙Kimitec和HYPONeX JAPAN近日签署了独家经销协议,旨在将Kimitec研发的天然生物制剂引入日本农业。通过此次合作,日本农业领先企业HYPONeX JAPAN成为Kimitec在亚洲扩张的关键合作伙伴,让Kimitec受益于HYPONeX JAPAN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

农资营销

农资业务员:朋友圈都不发,你打算用二十年前的方式去做农资推广?

二十多年前农资推广主要模式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00年代,农资推广最重要的方式是“人海战术”-依靠大量业务员下到乡镇、田间地头宣传推广产品。

从事农资推广工作的职业,在一线的通常分为销售员、技术员。

销售员负责跟踪客户订单合同,货物分销,承担销量目标达成,也协助召开“两田三会”。

技术员主要工作是“两田三会”,跟踪产品试验情况,收集试验数据,开观摩会,工作场所在田间地头,一般不承担销量任务。

从事农资推广,“地推”是重要手段。

笔者二十多年前做业务代表的时候,我们创造出的“地推”模式有数十种,除了没有自媒体的线上推广方式,现在行业内普遍在做的基层地推方式方法,基本上都是沿用了当年探索开创出来的做法。

地推有“海、陆、空”模式:

“空”是指主流媒体投放,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纸媒等投放视频广告和宣传软文;

“海”是指举办各种会议,组织召开客户订货会,农民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等;

“陆”是指站店促销、集市促销,刷墙标,挂横幅,刷电线杆,贴海报不干胶等等。

无论是“海、陆、空”哪一种模式,都属于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产品应用技术的宣传与推广,通过这些措施把产品告知农户,让农户看到产品品牌、看到产品对照效果,以吸引更多农户购买,并形成复购,从而提升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那时候,主流媒体投放广告的费用相当高,一条15秒的视频,在省电视台播放一次得要5万元,央视价格还得翻上几番,播一次的费用可买一套房了。但当时的人力成本却又很低,业务员月开800元工资,很适合打“人海战术”。

因此,二十多年前,最重要、最有效的产品宣传推广方式是“两田三会”的“人传人”方式。

下基层,一对一,一对多。

人对人进行宣讲演示,彼此更容易沟通、更容易产生信任,能更快速促进成交。

但人传人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影响面窄,传播速度慢,沟通成本高。

开一场观摩会,能来参加的农户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三两百人,一场会花掉几千、几万元,产品效果却只能影响来到了现场的这批人。

没有来现场的,完全就不知道有这个产品,更不了解产品效果。

当时很多厂家没有业务人员做基层推广,是靠批发商带着零售店把货卖出去,厂家至多在纸媒、地方电视台投点广告,有钱的企业就会上央视。

从2020年起,农资行业正式进入自媒体时代。

一些人抓住机遇,发展成为农资网红,拥有自己的账号和粉丝;许多企业迅速把握数字化营销红利,开始用自媒体工具做产品宣传推广。

用社群和朋友圈进行宣传,开账号拍短视频做直播,打造矩阵把内容传递出去……

通过自媒体工具能更快速、更高效精准触达农户,传播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成本更低。

许多企业鼓励员工掌握新媒体工具。一些零售店开起了直播进行引流。

农资电商蓬勃发展,一批达人崛起……农资领域数字化营销大潮涌现,新媒体工具成为农资推广工作的“标配”-标准配备。

但据笔者观察,目前有三成厂家、五成批发商、七成零售店仍没有自己的账号,没有用上新媒体工具作宣传。

甚至有一个让笔者颇为不解的现象—相当部分企业的业务员,平时连朋友圈都不发。

请问:你如何让客户知道你的最新产品,如何让用户了解你的产品效果和应用技术?样板农户的案例如何让更多潜在用户知道?你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靠什么传播出去?......

难道,面对未来竞争,你打算继续用二十多年前的推广手段~“人传人”的方式,去做农资推广?

感谢您的关注!下周再会!

看更多最新农药信息

免责声明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农信传媒法律顾问:李德均律师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