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女子染发致白血病,医生警告:一年染发不得超过三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23:19 1

摘要:41岁,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稳定,生活也过得去。她没抽烟没喝酒,平时连油都少吃。唯一的小癖好,是每两个月固定去理发店染一次发——不是追求潮流,就是不想被白发出卖年龄。

41岁,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稳定,生活也过得去。她没抽烟没喝酒,平时连油都少吃。唯一的小癖好,是每两个月固定去理发店染一次发——不是追求潮流,就是不想被白发出卖年龄。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爱干净”的习惯,会让她在体检时查出急性白血病,直接住进血液科病房。

我们不是要吓唬人,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把染发和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之间的联系摆在了台面上。不是说染一次就会得病,而是高频率、长期、大面积接触某些化学成分,才是问题的根源。

现在问题来了:染发到底能不能染?多久染一次才安全?染发剂里到底藏着什么?白血病又是怎么一步步找上门的?今天,我们把这个事讲清楚,讲透。

染发剂里,到底藏了哪些“看不见的化学刀片”?答案很直接:苯胺类化合物,尤其是对苯二胺(PPD),是常见的罪魁祸首。这个成分几乎是深色染发剂的“标配”,颜色越深,含量可能越高。它能快速渗透头皮,进入毛囊,甚至穿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

这不是耸人听闻。有实验显示,染发后24小时内,尿液中就能检测出PPD代谢产物。也就是说,它确实进了你的身体。而这些化学物质长期累积,可能对造血干细胞(就是制造血液的“种子细胞”)造成基因层面的损伤。

染发剂影响最大的,是骨髓这个“血液工厂”。当化学物质反复刺激骨髓,一些细胞的基因可能会变异、错乱,导致白细胞疯长、失控,正常血细胞反而被挤压,这就是白血病最典型的机制。

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深色染发剂的女性,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约1.5倍。《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年刊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指出,每年染发超过3次、连续5年以上的人群,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很多人以为,染发剂只是在头发上“涂一涂”,不会进到身体里。这是最大也是最致命的误区。头皮是全身最薄的皮肤之一,毛囊血管密布,吸收力极强。你感觉不到,不代表它没进来。

尤其是染发时出现刺痛、红肿、瘙痒等症状,其实是皮肤屏障正在崩溃,让有毒成分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很多白血病患者在回顾病史时,回忆起染发后出现过类似反应,但当时都没在意。

有人问,那为什么有的人染了一辈子也没事?这就像抽烟,有人一根烟没碰也得肺癌,有人抽到八十岁也活得挺好。人体对化学物质的代谢能力、基因易感性、免疫系统状态,天生就不同。但医学从来不赌运气,只讲风险概率。

染发不只和白血病相关,它还可能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膀胱癌等癌症有一定联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2022年汇总的大型流行病学数据指出,染发频率越高、持续年限越长,患癌风险越高。尤其是40岁以上女性,高频染发更是危险信号。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不只是一例“染发致病”。有个老阿姨,每月染头一次,十年如一日。后来查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就是白血病的前期病变。再追问既往史,几乎没有其他高危因素,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染发。

那是不是就不能染发了?也不至于这么极端。染发剂不是毒药,但它属于慢性化学暴露源,关键在于控制频率、注意使用方式、选择更安全的产品。

很多人染发时不戴手套、不做皮肤试验,甚至在受伤的头皮上直接上色,这些行为都是“开门揖毒”。染发前48小时做斑贴试验,观察是否过敏,是最基本的自我保护。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头皮受损时,更容易吸收有害物质。包括头皮屑、湿疹、抓破、刚做完烫发等状态下,染发风险倍增。染发后建议至少48小时内不洗头、不曝晒、不接触其他刺激性化学品,减少皮肤吸收通道的开启时间。

选染发剂时,尽量避免深黑、红棕等颜色,因为这类产品中往往对苯二胺含量更高。可以选择植物性染发剂,如植物粉类物理上色剂,虽然颜色维持时间短,但毒性小得多。注意:市面上很多所谓“纯植物染发剂”,其实还是掺了化学染料,要看清成分表。

还有一种误区:认为去理发店染发比自己在家染更安全。染发剂的成分并不会因为“出自专业手”就变得无害。关键还是在于频率和接触面积。一年不超过三次染发,是目前大多数血液科医生的共识建议。如果有家族血液病史、过敏体质或免疫系统疾病,建议尽量不染或延长染发间隔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已经染发很多年了,是不是就晚了?不是。白血病的发生需要长时间、多因素累积触发,及时停止高风险行为,永远比一味担心更重要。每减少一次染发,就是给身体少添一次负担。

我们也鼓励大家重新审视“白发焦虑”。白发不是病,不需要隐藏。比起染出一头乌黑的头发,我们更希望你有一份健康的血液报告。

染发这件事,说到底是一种选择。但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在悄悄改变身体的命运。别等到骨髓穿刺时,才想起那一次不必要的染发。

健康不是不让你美,而是让你有底气地美、安心地活。做医生久了,见惯了“来不及”的后悔,也更愿意多唠叨两句。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染发剂与白血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6):481-485.
[2]张红.对苯二胺对人体造血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20,47(3):210-214.
[3]陈晓娟.化妆品中染发剂成分与健康风险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9):1234-1238.

来源:任医生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