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8年运钞车惊现湖底,押运箱毫发无损撬开后怒斥:简直不是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20:34 1

摘要:声明: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8月,某市郊区的白马湖因持续高温水位骤降,湖底惊现一辆锈蚀严重的装甲运输车。

这辆车消失整整38年,曾震动全省,至今仍是未解悬案。

更令人震惊的是,车内的保险柜竟然基本完好,密封技术堪称奇迹。

当警方耗费巨大代价撬开保险柜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这样的人,我们竟然当罪犯追了38年!"现场一位资深刑警激动地喊道,声音因愤慨而颤抖。

柜子里的物品,彻底颠覆了所有人对这起案件的全部认知......

01

"队长,这边有重大发现!"

刑侦队长张国强接到电话时,正在办公室研究一起陈年积案。

电话是巡警小林打来的,语气中透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什么发现?你慢点说。"张国强放下手中的卷宗,看了看时间,下午四点二十。

"白马湖那边,有渔民发现了一辆车,沉在湖底!看上去像是银行的装甲运输车!"小林的声音略有些颤抖,"而且从车身的锈蚀程度来看,应该已经沉在那里很长时间了。"

张国强愣了片刻,装甲运输车?湖底?他从警十八年,还从没遇到过这样离奇的案件。

"你确定是银行运输车吗?"

"基本可以肯定,虽然锈蚀得很严重,但车身的特殊防护装甲和专业结构还是能辨认出来。队长,您最好亲自过来看看,我感觉这可能涉及重大案件。"

张国强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

银行装甲车出现在湖底,而且看起来已经很久了,这背后必定藏着惊人的秘密。

"你们先保护好现场,我立刻带人过去。"

挂了电话,张国强迅速叫上技术科的老王和小陈,还有法医李大夫,一行人快速驱车赶往白马湖。

一路上,张国强心中猜测着各种可能。

装甲车劫案?内部监守自盗?还是什么重大事故?

白马湖位于市区东南方向,是个天然湖泊,平时游客不多。

这里山环水抱,但交通相对不便,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道通往湖边。

今年夏天连续高温干旱,湖水水位下降了近四米,露出了大片干涸的湖床。

到达现场,张国强看到湖边聚集了不少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和钓鱼爱好者。

他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显然对这个突然浮现的庞然大物感到十分好奇。

"队长,您看那里!"小林指着湖中央的一个黑色轮廓。

张国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果然看到了一辆大半露出水面的车辆。

虽然距离较远,但那厚重的车身构造,坚固的防护板材,确实很像银行的装甲运输车。

"是谁最先发现的?"张国强询问。

"是我!"人群中一个四十多岁的渔民挤了过来,他穿着普通的渔民服装,脸上写满了激动,"我叫李大海,就住在湖边那个渔村里。今天下午来湖边看看水位情况,想找个好钓点,就看到了这个大家伙。开始我还以为是块巨石,走近了才发现是辆车子。"

"你肯定以前从没见过这辆车吗?"张国强仔细询问。

李大海用力点头:"绝对没有。我在这片水域生活了二十多年了,我父亲那代人就在这里打鱼,这湖我比谁都熟。以前水深的时候,这里有五六米深呢,根本看不到湖底有什么。要不是今年特大干旱,这车估计永远都浮不出来。"

张国强又询问了几个当地村民,得到的回答都相同,以前从来没人见过这辆车。

这说明车辆在湖底已经相当长时间了,久到本地人都没有任何印象。

"老王,你看这车的外观设计,大概是什么年代的?"张国强问技术科的老王。

老王是个五十出头的技术专家,对各类车辆很有研究。

他拿出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阵,摇摇头:"从这个距离看不够清楚,但从这种车身设计和制造工艺来判断,至少是八九十年代的产品。现在的银行装甲车都是现代化设计,跟这个风格完全不同。"

张国强心中一沉,八九十年代?那岂不是说这辆车在湖底沉睡了几十年?

他立即安排人联系专业打捞队伍,同时让技术科的同事开始现场拍照取证。

现场必须严格保护,这很可能是某个重大案件的关键突破。

打捞作业从下午持续到傍晚。专业潜水员下水勘探后汇报,装甲车深陷在湖底淤泥中,而且车体保存相对完好,打捞难度不小但技术上可行。

当装甲车被大型起重机械缓缓吊出水面时,围观的村民们发出了惊叹声。

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确实是一辆银行装甲运输车,而且从车身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来看,年代相当久远。

车体虽然锈蚀斑斑,但整体框架依然坚固,厚重的装甲板材上布满了水草和淤泥。

"队长,您看这个标识。"技术科的小陈指着车身侧面的一个徽标,"这是建设银行的标志,但是这种样式,至少是三十多年前的老版本了。"

张国强仔细检查着这辆装甲车。车头严重变形,前挡风玻璃早已粉碎不堪,显然经历了猛烈的撞击。

但令人意外的是,车厢部分保存相对完整,厚实的装甲板发挥了保护作用。

"车门紧锁着,而且这种老式的防盗锁系统,现在很难找到对应的钥匙。"小陈说道。

张国强走到车门旁,仔细观察锁具。

这确实是老式的机械锁,经过这么多年的水浸,已经锈蚀得非常严重。

"那就强行破拆。"张国强下了决定。

技术人员搬来专业的破拆设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车门终于被撬开。

当强光手电的光束照进车厢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车厢内有两个巨大的金属保险柜,虽然外表有些锈蚀痕迹,但结构基本完好。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保险柜上的官方封条竟然还在,虽然颜色有些褪色,但依然完整无损。

"这......这怎么可能?"小陈瞪大了双眼,"在水里浸泡了这么长时间,封条还能保持完整?"

法医李大夫也凑过来观察:"这些保险柜的密封性能确实相当出色,几乎实现了完全防水。但是......"

"但是什么?"张国强急切地问。

"但是车内没有发现任何人体残骸的迹象。"李大夫说,"按常理来说,如果当年车上有人的话,应该会留下一些痕迹才对。"

这个发现让张国强更加困惑。装甲车里没有人?那当年的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呢?

"队长,我查到了!"小林拿着手机跑过来,兴奋得满脸通红,"我刚才查阅了历史档案,1986年9月22日,建设银行确实丢失过一辆装甲运输车,车上载有80万现金。当时震惊全省,至今没有破案!"

1986年!38年前!

张国强的心跳急速加快。这辆装甲车竟然在湖底沉睡了38年!这可是建省以来最大的悬案之一!

"当年的案卷档案还保存着吗?"张国强迫切地问。

"应该还在,我联系一下档案部门。不过队长,这个案子当年影响极大,各大报纸都登过寻车启事。"小林说。

张国强凝视着眼前的保险柜,心情五味杂陈。

38年前的案件,当年的办案人员可能都已经退休了,涉案人员更是不知所踪。

但是这些保险柜里究竟藏着什么呢?是否还保存着当年的现金?

"队长,要不要现在就打开看看?"老王问道,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张国强摇摇头:"不急,我们先把车和柜子运回局里,调出当年的全部档案资料,详细了解案件背景,再做下一步决定。这么重要的物证,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处理,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夜幕降临,装甲车被运回了市局。

消息迅速传开,整个警局都为之震动。38年前的重大悬案重见天日,这在当地警务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张国强知道,明天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天。

02

第二天清早,张国强就来到了档案管理室。

档案管理员老赵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同志,戴着厚厚的眼镜,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三十年,对各种历史档案了如指掌。

听说要调阅1986年的装甲车失踪案,他显得异常兴奋。

"1986年的装甲车失踪案?"老赵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回忆的神光,"当然记得,那可是震惊全省的特大案件。我那时候刚调到档案室不久,这个案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你稍等,我找找。"

老赵在档案室里仔细翻找了四十多分钟,灰尘弥漫中,他终于找出了一个厚重的档案盒,上面标注着"1986年装甲车失踪案"的字样。

"就是这个,当年我还协助整理过这些材料。"老赵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档案盒,"这个案子前后调查了好几年,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后还是没有结果。"

张国强接过档案盒,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感。

盒子相当沉,里面装满了各种调查报告、证人笔录、现场照片等等资料。

回到办公室,张国强迫不及待地翻阅档案。

案件发生在1986年9月22日上午9点30分。

建设银行的一辆装甲运输车从省分行出发,按照既定计划前往四个县支行运送现金,车上载有现金80万元。

在当时,80万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相当于普通职工数十年的工资总和。

装甲车的驾驶员叫陈大勇,39岁,有十二年安全驾驶经验,是银行的资深员工,口碑一直很好,家住城西的一个老小区。

押运员叫赵建,35岁,银行保卫部门的业务骨干,工作踏实负责,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家住城北。

张国强仔细查看两人的照片。陈大勇是个憨厚朴实的中年男子,脸上透着忠诚老实。

赵建看起来比较精瘦,但眼神坚毅,给人值得信赖的感觉。

按照既定计划,装甲车应该在下午5点前完成所有运送任务返回省分行。

但是到了晚上7点,装甲车仍然没有回来,银行方面开始担忧。

联系不上车上的两个人,银行领导意识到可能出了重大问题,立即向警方报案。

当时的刑侦支队接到报案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他们沿着预定路线寻找装甲车的行踪,询问沿途的店铺和路人。

很快,他们在第一个县支行得到确认:装甲车确实按时到达,成功完成了现金运送,大约上午11点离开。

在第二个县支行,他们也得到了相同的消息:装甲车确实来过,完成任务后大约下午1点离开。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第三个县支行反映,他们一直等到下班都没有见到装甲车,也没有接到任何取消运送的通知。

"这就说明,装甲车在第二个县支行和第三个县支行之间出了状况。"张国强自言自语道。

继续查阅档案,张国强看到了当年的详细调查记录。

警方沿着从第二个县支行到第三个县支行的路线进行了全面搜索,调动了上百名警力,但是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装甲车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更加奇怪的是,沿途的商铺和行人都表示没有看到过这辆装甲车。

这让调查工作陷入了完全的困局。

当年的刑侦支队长叫马志强,是个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刑警。

档案里详细记录了他的调查过程和分析判断。

"我们强烈怀疑驾驶员陈大勇和押运员赵建监守自盗,携带巨款潜逃。"马志强在报告中写道,"但是令人困惑的是,两个人的家属都坚决否认他们会做这种事情。而且经过深入调查,两个人都没有异常的资金流动,也没有发现任何作案动机。"

张国强继续往下翻阅。调查人员对两人的背景进行了极为深入的了解。

陈大勇家里有妻子和一个10岁的儿子,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算安稳。

邻居们都反映他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平时沉默寡言,但为人很好,从来不与人产生矛盾。

赵建家里有妻子和一个8岁的女儿,经济状况稍微紧张一些,但也在正常范围内。

同事们都说他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为人正直,绝不可能做违法的事情。

调查持续了近三年,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始终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

陈大勇和赵建就像从人间消失了一样,装甲车和80万现金也不知去向。

期间,警方还接到过多次举报电话,说在某个地方见到过两人,但经过调查都被证明是误报。

最终,这个案子只能作为悬案无限期搁置。

张国强看完档案,心情非常复杂。现在装甲车找到了,但是车上的两个人呢?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拿出手机,联系了技术科:"老王,装甲车检查完了吗?车里有没有发现人体残骸?"

"队长,很奇怪,车里没有发现任何人体残骸的痕迹。只有两个保险柜,还有一些零散的物品,看起来像是工作服的残片,但都已经完全腐烂了。"

没有残骸?那当年的驾驶员和押运员去了哪里?

张国强决定先找到当年的办案人员,了解更多的内情。

也许他们能提供一些档案里没有记录的重要细节。

根据档案记录,当年的刑侦支队长马志强现在应该70岁了。

张国强通过相关部门查到了他的住址,决定登门拜访这位前辈。

马志强现在住在城南的一个老年社区里,那是九十年代建的老房子,楼道有些昏暗,但还算整洁。张国强爬到四楼,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虽然头发全白,但腰板挺直,目光犀利,一看就是多年办案磨炼出来的气质。

"您是马志强马老吗?我是现在刑侦支队的张国强,想向您了解一下1986年装甲车失踪案的情况。"张国强出示了警官证件。

马志强仔细看了看证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装甲车案?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又有新的线索了?"

"我们找到了那辆装甲车。"张国强简要说明了情况。

马志强听完,长时间沉默不语,目光变得深沉复杂。

他请张国强进屋,给他倒了杯茶,然后坐在沙发上,眼神有些恍惚。

"这个案子,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马志强缓缓开口,声音略带沧桑,"调查了近三年,动用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您当时真的认为是驾驶员和押运员监守自盗吗?"张国强问。

马志强摇摇头:"说心里话,我从内心不相信。陈大勇和赵建都是品行很好的人,我仔细调查过他们的各方面情况,人品、工作表现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除了这种解释,我们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可能性。"

"那您觉得真实情况可能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他们可能遇到了意外。"马志强说,"但是什么样的意外能让一辆装甲车和两个大活人同时消失呢?我们几乎搜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都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张国强告诉马志强,装甲车是在白马湖底发现的。

"白马湖?"马志强愣了一下,眉头深锁,"那里根本不在装甲车的预定路线上。从第二个县支行到第三个县支行,完全没有必要经过白马湖。那里偏僻荒凉,平时很少有人去。"

这个信息非常重要。装甲车为什么会偏离既定路线,开到白马湖去?是遇到了紧急状况,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马老,您还记得陈大勇和赵建的家属情况吗?"

马志强点点头:"记得很清楚。陈大勇有个妻子叫王秀兰,还有个儿子叫陈小军,当时才10岁。赵建的妻子叫李淑华,女儿叫赵小丽,8岁。当年他们的家属都积极配合调查,也一直在苦苦等待消息,那种煎熬的心情,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他们现在还健在吗?"

"应该还在吧,不过年纪都不小了。当年的孩子现在也都是中年人了。"马志强说,"你要找他们的话,我可以帮你想办法联系。"

张国强记录下了这些信息,准备回去后逐一联系这些家属。

"马老,还有什么细节您还记得吗?任何小的线索都可能很重要。"

马志强想了想:"有一个细节我一直觉得很奇怪。装甲车失踪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21日,赵建的女儿小丽突然高烧不退,需要住院治疗。赵建那天请了假去医院照顾女儿,但是第二天还是按时来上班了。"

"他女儿的医疗费够吗?"

"这个我当时专门调查过。"马志强说,"住院费大概需要五六百块钱,在那个年代是笔不小的开支。赵建家里经济状况一般,一开始确实有些困难。"

"后来怎么解决的?"

"后来治疗还是正常进行了。我调查了赵建的经济状况,发现医疗费是他向几个同事借来的。"马志强说。

张国强点点头,看来赵建确实没有经济犯罪的动机。

为了女儿的医疗费,他向同事借钱,应该不会去抢劫装甲车。

"还有其他异常情况吗?"

"没有了。我们调查得非常仔细,两个人的生活轨迹、社会关系、经济状况都查了个底朝天,真的没发现任何问题。"马志强说,"如果他们真的是罪犯,不可能没有一点破绽。"

从马志强家里出来,张国强心里依然有很多疑问。

装甲车为什么会在白马湖?驾驶员和押运员去哪里了?

如果他们不是罪犯,那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03

回到局里,张国强开始寻找当年失踪人员的家属。

首先是陈大勇的家人。根据马志强提供的信息,张国强找到了陈大勇的儿子陈小军。

当年10岁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48岁的中年人了。

陈小军在市里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厂,生意还算可以,店面不算大但很整洁,技术也很过硬。

见到张国强时,陈小军正在车间里检修一辆轿车。

听说是警察要了解父亲的事情,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扳手,神情变得非常激动。

"警察同志,您是说找到我爸的车了?"陈小军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期待和不安的光芒。

"对,不过车里没有发现人。"张国强如实告知。

陈小军沉默了很长时间,眼圈渐渐红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等我爸回来。我妈四年前去世了,临走的时候还在念叨他,说希望能再见他一面。"

"您还记得您父亲失踪前的情况吗?"

陈小军努力回忆着:"记得一些。那段时间我爸心情不太好,好像有什么心事。平时他话就不多,但那几天更加沉默了。"

"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

"有一次我听到他和我妈在房间里小声说话,好像是在讨论什么钱的问题。"陈小军回忆道,"我妈说家里的钱够用,我爸却说什么'不能见死不救'之类的话。当时我年纪小,不太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陈大勇说"不能见死不救",是指什么事情?

"您父亲平时是什么样的人?"

"我爸是个特别好的人。"陈小军说起父亲,眼中满是敬爱,"虽然我们家条件不算好,但他从来不抱怨,总是默默承担一切。邻居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有一次邻居李大爷生病没钱看病,我爸偷偷给他送了钱,还不让我妈知道。"

张国强记下了这个细节,然后去寻找赵建的家属。

赵建的女儿赵小丽现在46岁,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看起来很有知识分子的气质。当年那个需要住院治疗的小女孩,现在已经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见到张国强时,赵小丽正在家里准备明天的教案。听说是关于父亲的事情,她一下子就流泪了。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等我爸回来。"赵小丽擦着眼泪,"我妈六年前去世了,去世的时候还在念叨我爸,说他是个好人,不可能做坏事。"

"您还记得失踪前一天,您生病住院的事吗?"

赵小丽点点头:"当然记得,那是我童年最痛苦的经历。高烧40度,昏迷了好几次,差点要了命。"

"您父亲为了给您筹医疗费,是不是向同事借了钱?"

"借钱?"赵小丽愣了一下,眼中闪过困惑,"什么借钱?我们家当时虽然不富裕,但我爸平时很节省,攒了一些积蓄。"

张国强一愣。马志强说赵建向同事借钱筹医疗费,但是女儿却说父亲有积蓄?

"那您的医疗费是怎么来的?"

赵小丽想了想:"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数额,我爸说够用就行。但是我妈后来告诉我,我爸其实为了我的病,用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您父亲有多少积蓄?"

"不太多,大概一千多块钱吧。在那个年代算是不少了。"赵小丽说,"我爸平时很节俭,舍不得吃穿,就是为了家里急用时有个保障。我妈经常说,我爸是个有远见的人。"

张国强心里越来越困惑了。一千多块钱在1986年确实不少,但是足够支付住院费吗?而且为什么马志强的档案里记录的是向同事借钱?

"您还记得医疗费是多少吗?"

"好像是五六百块钱。"赵小丽说,"对我们家来说是个大数目。不过我爸早就准备好了,他说孩子的命最重要,花多少钱都值得。"

五六百块钱,赵建的积蓄应该是够的。但是这中间似乎有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

张国强又去寻找了当年给赵小丽治病的医生。那位医生现在已经73岁了,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

"1986年的高烧住院?"老医生努力回想着,"时间太久了,具体的我记不太清。不过我记得当年有个特殊情况。"

"什么特殊情况?"张国强迫切地问。

"有个小女孩的住院费,她父亲交费的时候很特别。"老医生说,"一般人交费都是拿出皱巴巴的钞票,但是他给的都是崭新的钱,而且数量比实际需要的多不少,说是感谢费。"

崭新的钞票?张国强心里一动。1986年,银行运送的现金应该都是新钞。

"您还记得那个人的样子吗?"

"记不太清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老医生努力回忆,"不过印象中是个很朴实的中年男人,话不多,但是看起来很焦急,很关心孩子的病情。"

张国强又去了几家当年的医院,想了解更多情况。在市中心医院,他遇到了当年的护士长,现在已经65岁的王大妈。

"1986年9月?我记得!"王大妈突然兴奋起来,"那段时间我们医院来了几个很特殊的患者。"

"什么特殊的患者?"

"都是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得了重病但是没钱治疗。"王大妈说,"但是奇怪的是,突然有人替他们交了医疗费,而且都是现金,都是新钞票。"

"有人替他们交费?是什么人?"

"不知道,那个人很神秘,从来不留姓名,交完钱就走。"王大妈说,"我们都很好奇,但是他说不要问太多,只要把孩子治好就行。"

"您还记得那个人的样子吗?"

"记得一些。中等身材,看起来很朴实,话不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神,很坚定,但是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忧伤。"

张国强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但是他需要更多的证据。

回到局里,张国强把调查情况向上级汇报了。

"您的意思是,可能有人用装甲车里的钱帮助生病的孩子?"领导皱着眉头,"但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车子和人都消失了?而且档案里记录的情况和实际情况不一致,这说明什么问题?"

"也许事情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张国强说,"我建议我们打开保险柜看看,也许能找到答案。"

领导考虑了一下,点点头:"可以,但是要全程录像,严格按程序来。这个案子影响太大,绝不能有任何差池。"

04

当天下午,张国强带着技术科的同事来到物证室。

经过38年水浸的保险柜依然牢固,表面的锁具已经严重锈蚀,只能用专业切割设备打开。

在场的除了张国强和技术人员,还有几个资深刑警,其中包括参与过当年案件调查的老李。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柜子里会有什么。

"队长,准备开始了。"小陈调试好了摄像设备。

张国强深深吸了一口气,示意开始切割。

电锯的轰鸣声在物证室里响起,火花飞溅。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努力,第一个保险柜的锁具终于被切断。

张国强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打开了柜盖。

柜子里确实有很多现金,但是数量明显不对。

按照档案记录,这个柜子里应该有40万现金,但是张国强粗略估算,最多只有32万左右。

而且这些钞票保存得相当完好,虽然略有受潮痕迹,但基本完整。38年前的钞票,现在看来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了。

"继续开第二个。"张国强说。

第二个保险柜打开后,情况类似。应该装40万的柜子,只有大约30万。

"总共少了将近18万块钱。"小陈计算完后说。

张国强皱着眉头,18万块钱去哪里了?

在1986年,18万块钱是个天文数字,够普通家庭生活很多年。

就在这时,小陈在第二个柜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包裹,用防水的塑料布仔细包着,外面还用细绳绑得很紧。

"队长,您看这个。"

张国强接过包裹,小心地解开绳子,撕开塑料布。里面是一封信和一张全家福照片。

张国强颤抖着手拿起那封信,当他看清第一行字的瞬间,整个人如遭雷击。

"这......这不可能......"张国强的声音剧烈颤抖,手里的信纸差点滑落在地。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这个办案多年的刑警队长,此刻眼圈瞬间红了,双手控制不住地颤抖。

他继续往下读,每看一行,脸色就更加苍白一分。

当读到最后一段时,张国强再也控制不住,"砰"地一声瘫坐在椅子上,眼泪夺眶而出。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观看的老刑警老李突然愤怒地吼道:"这样的人,我们竟然把他们当成罪犯追了38年!简直不是人!"

老李是即将退休的老刑警,参与过当年这个案子的调查。看完信后,他的声音都在颤抖,拳头紧握,整个人都在愤怒中发抖。

来源:爱小法法律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