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三门坡这个村,全国第一批老苏区村庄,琼文定三县秘密联络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9:52 3

摘要:红色,是这个小村子的底色。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党组织、农民赤卫队、琼文定三县秘密联络站,在波澜壮阔的琼崖革命历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红色篇章,也为这个小村子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

福兴村,位于海口三门坡镇南部,距离文昌县界12公里、定安县界18公里,一片风光旖旎的田园间,是一座古朴悠然的小村子。

红色,是这个小村子的底色。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党组织、农民赤卫队、琼文定三县秘密联络站,在波澜壮阔的琼崖革命历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红色篇章,也为这个小村子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

1927年3月,正值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之际,琼山县十六区委书记吴江滋来到福兴村,宣传发动和指导当地村民成立了东兴党支部,后更名为列宁支部、卫民支部。这是福兴村革命斗争的组织起点,一批进步青年在党旗下宣誓,立志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党支部成立后,迅速牵头成立益群农民协会,正式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农会成员走村串户,普及革命思想、传播先进理念,同时推动减租减息工作,让农民切实摆脱部分经济压迫;同时,大力倡导废除包办婚姻、实现男女平等,为乡村社会注入新的文明风尚。

面对对抗农运的地主杜咸亨,农会果断召开公审大会并依法处决,既彰显了革命的正义性,又有效震慑了反动势力,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群众参与斗争的信心与决心。

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党支部很快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组建了2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这些昨天还手拿锄头的农民,今天拿起了武器,为捍卫革命初期的胜利果实而战。

赤卫队成立后不久,就在坝上村设伏打击李鸿祯民团。经过激烈战斗,击毙敌人十多名,缴获长枪12支。这场胜利不仅增强了赤卫队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再次提振了农民群众的斗争信心。

同年10月4日,李鸿祯、李恩泽等人纠集百余名民团武装,对福兴村发动了悍然包围,企图报复此前伏击之仇。危急关头,党支部迅速组织赤卫队员奋起反击。经历三个小时的激烈交战,赤卫队英勇作战,最终毙敌十余名、伤十余人,成功击溃来犯之敌,守住了村子。

福兴村革命如火如荼的发展,引起反动势力的恐慌和仇恨。1928年农历二月,国民党反动乡团先后两次重兵包围福兴村,对革命力量与无辜群众实施残忍镇压。这场浩劫中,竺植廉、竺天奇等40余名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惨遭杀害,34间房屋被熊熊烈火吞噬,昔日充满生机的村落瞬间沦为一片焦土。

即便鲜血染红了福兴村的土地,但革命的火种却没有熄灭。为躲避敌人追查、坚持地下斗争,福兴党支部巧妙更名为“咸标支部”——巧借当地反动地主“咸标”之名,掩护革命火种。就这样,福兴村革命火种在隐蔽中积蓄力量,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照亮了后续斗争道路。

凭借地处琼文定三县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福兴村成为地下情报工作的理想据点。党组织以竺氏祠堂为依托,开设店铺作掩护,建立了琼文定三县秘密联络站。

联络站承担着收集和传递党的机密情报的重要任务,成为连接琼文定三县革命活动的重要枢纽。

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为琼崖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情报支持。在艰苦的斗争历程中,当地百姓始终坚定拥护、全力支持共产党的工作,为地下情报网络筑起了最坚固的群众防线。

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竺达辉,同时担任国民党保长职务,这种特殊身份这种特殊身份为竺达辉开展革命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他巧妙帮助适龄青年修改年龄躲避抓丁,发动群众筹款营救革命同志,组织群众虚报田亩数少交粮,还成功抵制了国民党合并大坡、福昌等四乡的阴谋。

这种“白皮红心”的斗争策略,既保护了群众利益,又削弱了国民党统治基础,展现了地下工作者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今天的福兴村,已然告别过去的烽火岁月,但革命遗迹仍然随处可见。

经过修缮后的竺氏祠堂,依然是整个村子熠熠生辉的红色地标。

福兴村的革命史,是琼北农村革命斗争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生动例证。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热血,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当我们漫步在今天宁静祥和的福兴村,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屋舍错落有致。村外的田野里,水稻与热带作物长势喜人,田埂上的小径蜿蜒通向远方,连接着周边的村落,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很难将眼前的悠然景致,与当年硝烟弥漫、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但正是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无畏抗争、前赴后继,才铺就了通往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这份镌刻在福兴村血脉里的红色记忆,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它始终提醒着后人铭记来时路,更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传承革命精神、坚守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来源:爱聊家常的安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