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每一个打工人,都是李善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21:24 1

摘要:今年,《长安的荔枝》的风,从5月,一直吹到了7月。而故事中的小吏李善德的命运,也从5月,一直让我们牵动到了现在。很多人都会发现,原来那个李善德,不就是我们每一个现代普通人的生活写照吗?

今年,《长安的荔枝》的风,从5月,一直吹到了7月。而故事中的小吏李善德的命运,也从5月,一直让我们牵动到了现在。很多人都会发现,原来那个李善德,不就是我们每一个现代普通人的生活写照吗?

李善德刚到长安城,意气风发,他是明算科的头名,有着对职场无限的憧憬。他在心中计划好了职场奔赴的一切,开始贷款买房子,给妻子和孩子想要在长安城安一个家,当他借了高利贷买了房子后,他以为自己只要通过勤勤恳恳的努力,就可以慢慢的还房贷,与家人长相厮守在一起了。

然而,一场无常,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作为一个九品的小吏,李善德在受到同事各种排挤之后,却被安排了一个被别人踢皮球后踢到自己这里,根本完不成的转运荔枝的任务,让这个职场梦开始变得稀碎。

人生有时候,充满着各种未知,你不知道它是向左还是向右,向好还是向坏。

李善德此时,并不知道,这个荔枝转运的任务,是好是坏。他本能的想了一下,这么好的差事,怎么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但他也只是想了一想,因为,一直处在一种没有任何惊喜的生活里,李善德此时确实需要一些惊喜,来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也就是这种被突如其来的好事冲昏了头脑的行为,让他在接到任务的时候连仔细看都没看一眼,没有发现“荔枝鲜”上面是贴着贴黄的“荔枝煎”。

他以为,此事极为容易,只要自己稍微用心一些,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运气真的来了。然而,天上怎么会突然掉馅饼呢?如果天上突然掉馅饼,那么这件事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奸即盗的。

后来,李善德经历的一切,也证实了,天上的确不会掉馅饼。于是,此后的几个月里,李善德经历了一个打工人最艰难的完成KPI任务的时刻。

好在李善德还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作为明算科的头名,他最终用自己的本事为自己解答了这道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难题。

李善德的故事,和我们现代普通打工人的职场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其实都是李善德,和李善德一样,在职场里经常摸爬滚打,就为了那些小小的生活愿望和碎银几两。

深夜,我们需要赶完不成的KPI任务,写第二天可能根本交不了的方案。有时候,我们又像程序员一样,每天要加班去突破一个又一个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程序任务。

所以你看,我们每一个职场人,皆是李善德啊!

当历史从书页里合去,当电视剧的结尾看完,当从电影院里走出来,我们发现,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历史上的普通九品小官吏的命运,而是我们每一个打工人的生存命运。

张爱玲曾说过:“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你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可以依靠的人。于是,中年人学会了伪装,伪装自己很坚强,假装一切都很顺利。”

而我们,皆是张爱玲笔下的中年人,皆是李善德。

当李善德接到了荔枝转运的任务后,他发现这不是转运“荔枝煎”,而是转运“荔枝鲜”,他顿时就傻眼了。

因为,只要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个人都知道,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也就是说,荔枝极难保存,极难转运,没有时间上的可能性。

领导给了李善德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把时间压的很紧,要在6月1日贵妃寿宴上看到荔枝,李善德面对这么繁重艰巨的任务,欲哭无泪。

在我们现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何不是经常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时候领导给的任务,就是没有办法完成,比如让你在一周时间内,要完成全年指标。

但是,遇到这个问题,还不是比较严重的,比较难弄的,其实还是在后面的执行过程中,比如,资源调动问题。

李善德看起来是得到了一个“荔枝使”的头衔,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实权,他连最基本的费用问题,都解决不了,都要被踢皮球一样找过来找过去,没有一个地方去应承他的差事。

于是,在去岭南时,他就只能获得一匹马,然后一个人形单影只的踏上了寻荔枝之路。

在我们现代职场里,只是给你一个头衔,没有任何的资源倾斜,让你单枪匹马的去干,还要干出成绩的事情,屡见不鲜。

因为什么?因为你只是一个素人,一个普通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资源的人,那么你要在职场里生存,职场里的那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你就必须遵守,还需要适当忍让和迎合。

如果你不懂得这些,那么对不起,你拿这个基本的职位都有可能拿不到。

即使这是个被踢皮球踢到李善德这里的任务,李善德也不得不为了那刚买的房子和妻儿的生活去接下这个任务。

所以,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在生存面前,所谓的面子、尊严一文不值,能证明的仅有你的价值和你能与这个世界博弈的资本。

那么,既然没得选择,如何去破局呢?李善德在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之后,决定死马当活马医,想要尝试一番。

书中那句经典的金句是这样说的:“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李善德的工作任务破局之路,就是用自己明算科的身份,去尝试做任务。

李善德在荔枝转运这件事上,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即算学,去规划了运输路线和计算了多种荔枝保鲜的方法,然后择优选择。

这些方法分别是分段保鲜、双层翁法、驿站接力转运等。然后,与胡商合作,互惠互利,通过胡商投资的资金去推动工作的进展。

不得不说,李善德确实很聪明,也很有头脑,所以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你的专业能力才是你生存的根本,它决定着你能不能有上桌谈判的筹码。你的筹码有多大,是你的个人能力所决定的。

李善德能从重重困局中突围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本身有着非常扎实的专业能力。

还有一点,就是他有着本能的突出重围的自驱力。

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只有你不断的战胜自己,让自己的能力突显,你才能在这个丛林社会里真正生存下来。

自驱力,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职场里生存的根本,其实还是能力,没有能力,一切无从谈起。

最近看到视频里一个秋招招聘现场,竟然涌进了10万的硕士博士生,那么这些高学历背后,谁能在就业路上突围呢?我觉得,能力肯定是最重要的。

有能力的人,会被招聘单位更青睐,如果真的没有合适的岗位或者收不到OFFER,能力强的人还会去选择创业或者另辟蹊径,总之总会为自己想到一条生存之法,就像李善德,最终通过能力想到了一条突围之路。

在这个重视能力更胜于重视学历的时代,学历或许只是一个背书,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我们的各种生存能力。

在电影《长安的荔枝》里,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李善德从刚去岭南运荔枝的青葱青丝,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模样。

这一刻,具象化了现代职场里普通人无法逃避的宿命感:因为繁重的工作和工作压力导致的过劳肥、颈椎病和脱发等职业病,还有人到中年的各种窘迫。

要不是因为那碎银几两,谁愿意看到一个这样的自己,但生活就是如此残酷,它总是在时间的涮洗中,让你明白:人生从来都是不容易的。

李善德在去做荔枝转运临走的时候,曾交代妻子:“我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短短的几句平常话,却透露出了一个身在职场人的身不由己和辛酸,以及对家庭的愧疚之情。

当活下去,成为一个人唯一的目标,我们要主动选择还是被动妥协呢?李善德给出的答案是,在被动妥协的局面里主动选择,寻找生存机会,也就是说,建立我们的反脆弱能力。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中提出:在面对波动、压力、混乱和不确定性时,一个人如果拥有反脆弱的能力,就可以让我们不仅能生存,还能从中受益,并变得更强大。

那么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像李善德那样,去尽可能的在任务里寻找机会,通过自身技能和能力,为自己找出路。

也就是说,此时躺平不是你最好的选择,而应该主动出击,让自己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

然后,降低期望,开始给自己建立反脆弱能力。

当李善德发现这个任务可能完不成,他就已经降低期望,同时,他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反脆弱的能力。

先是选择了保住妻儿,给妻儿在财务金钱上兜底,给她们以安全感;然后通过培养自己的技能,把自己本身的明算科的数学能力成功迁移到了转运荔枝这件事上;然后,还表现出了很强的心理韧性,接受了事物的不确定性,在别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情况下,勇敢的接受了任务,选择在挫折里寻找成长的机会。

现在我们经常流行一句话: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生活是随机事件,你并不知道它在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所以,我们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反脆弱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诺大的长安城,是古代的生存职场的丛林,而那荔枝的任务,就是每一个打工人的生存写照。

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说:“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当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普通人的宿命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成为那团火,绝对反击,建立自己的反脆弱系统,让自己最终燃烧出属于自己的那束光芒。

来源:遇见安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