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摆拍西兰花,后脚花钱雇娃吃饭,西贝的底线在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05:07 1

摘要:上次出圈,是因为直播间里那颗“保质期24个月”的预制菜西兰花,直接把网友干沉默了。两年啊,什么概念?搁普通人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这西兰花还翠绿着呢。这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对西贝的“新鲜”招牌,心里都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好家伙,西贝的后厨,现在是靠一棵西兰花撑场面了?

(空行)

一棵西兰花的“前世今生”

西贝跟西兰花这颗蔬菜,算是彻底杠上了。

上次出圈,是因为直播间里那颗“保质期24个月”的预制菜西兰花,直接把网友干沉默了。两年啊,什么概念?搁普通人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这西兰花还翠绿着呢。这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对西贝的“新鲜”招牌,心里都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本以为西贝会吃一堑长一智,在食材上动真格的。

结果呢?更骚的操作来了。

最近,一家西贝门店,在最显眼的地方,供着一棵孤零零的西兰花,旁边还摆着一张盒马的购物小票,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刚从盒马买的,新鲜!”

我真的反复看了三遍,差点以为是哪个网友P的图。

一个全国连锁的大型餐饮集团,后厨的食材供应,居然要靠员工去隔壁超市零售采购?而且就买一棵?你这是在做菜,还是在拍《后厨版·荒岛求生》?

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身穿大厨服的人,推着购物车在盒马里跟大爷大妈抢打折菜,结账时还不忘嘱咐收银员:“小票给我打清楚点,我们老板要摆在店里当证据。”

这不叫展示新鲜,这叫侮辱智商。

说白了,这就是一次典型的“表演型公关”。他们不是想解决“食材不新鲜”的质疑,而是想用一种最省事、最戏剧化的方式,告诉你“看,我改了”。

可这种表演,恰恰暴露了他们根本没把消费者的信任当回事。

花钱雇人吃饭,演给谁看?

如果说一棵西兰花只是操作拉胯,那花钱雇人来吃饭,性质就彻底变了。

最近网上爆出来,有人正儿八经地在招募“西贝食托”,带着孩子去吃饭,拍点照片视频,发个好评,就能拿一两百块钱。

好家伙,餐饮界也开始搞“水军”线下实体化了?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有家长还真就带着孩子去了,并且在镜头前,一脸真诚地教孩子:“你要向贾伯伯(西贝创始人)学习。”

看到这儿,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为了区区一两百块,在一个孩子面前,把一次商业欺骗行为,包装成一次值得学习的榜样案例。这钱挣得不烫手吗?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看到的是,原来只要给钱,就可以假装很喜欢一样东西;原来“说谎”不仅不会被批评,还能换来一顿饭和零花钱。

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深远?等他长大了,知道了真相,回头看这段视频,会怎么想自己的父母?

西贝的公关部门,在策划这种活动的时候,难道就没想过,当你的品牌需要靠收买和谎言来维持热度时,你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口碑,而是最根本的商业道德。

西贝病了,病根叫“信任危机”

从涨价风波,到预制菜争议,再到今天的“西兰花”和“食托”闹剧,西BEI这些年的操作,总让人感觉拧巴。

问题到底出在哪?

要我说,西贝不是不懂餐饮,也不是不会营销。它最大的病根,是陷入了一种“公关依赖症”引发的信任危机。

他们似乎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次漂亮的公-关-秀来解决。

消费者说你贵?我就哭诉我们也很难。

消费者质疑你用预制菜?我就摆一棵新鲜西兰花给你看。

消费者说你没人气?我就花钱雇人来撑场面。

你看,他们所有的动作,都不是在解决问题的根源,而是在“表演”一个解决问题的姿态。他们关心的不是“我的菜到底好不好”,而是“如何让大家相信我的菜好”。

这种本末倒置,是今天所有品牌最容易踩的坑。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早就不是一群能被轻易糊弄的“韭菜”了。我们看过太多套路,拆穿过太多谎言。一棵西兰花的小票,一个食托的微笑,骗不了任何人。

这种表演,不但无法挽回信任,反而会加速信任的崩塌。因为它传递出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家企业,已经懒得用真材实料和优质服务来打动你了,他们选择了一条更“高效”的路直接骗你。

消费者要的是一锅真诚熬制的热汤,而不是一棵在聚光灯下精心打光的西兰花。这个道理,西贝好像还没想明白。

说到底,当一个品牌开始沉迷于“演”,离被观众彻底抛弃,也就不远了。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假如西贝给你200块,让你带着孩子去吃顿饭,全程录像说好话,你去吗?

来源:正能量百灵鸟6BQBB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