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仔细想想,就算当时道歉了,西贝的问题真能解决吗?其实贾国龙真正做错的,不是没及时道歉,而是没搞懂怎么跟消费者“交朋友”,连最基本的双向沟通都没做到。
西贝因为预制菜的事儿闹得满城风雨,网上骂声一片,说它“最差公关”的声音就没停过。
很多人觉得,要是贾国龙早点跟罗永浩道歉,安抚好消费者情绪,事儿就不会闹这么大。
可仔细想想,就算当时道歉了,西贝的问题真能解决吗?其实贾国龙真正做错的,不是没及时道歉,而是没搞懂怎么跟消费者“交朋友”,连最基本的双向沟通都没做到。
这次西贝跟罗永浩吵起来,网上几乎一边倒地帮罗永浩,很少有餐饮人或机构站出来替西贝说话。
为什么贾国龙的“朋友”这么少?看他平时做的内容就知道了。
他也在短视频平台发内容,一会儿探店,一会儿分享经营理念,还开直播,看着挺活跃,但全是“我讲你听”的模式,根本没跟网友互动。
我刷过他不少视频,有几个细节特别显眼,要么单手插兜,要么抱着手在胸前,高高在上地讲话。
说的全是自己想讲的,不接受网友反驳,发完内容就不管了,连评论区都不看。
这种强势又没网感的风格,年轻人怎么会喜欢?再看看微博,这个全网话题度最高的平台,西贝几乎没怎么运营,关键时候想找网友帮忙说话,根本没人搭理。
反观老乡鸡,人家把微博玩得明明白白,置顶内容一条是回应预制菜质疑,把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的菜品列得清清楚楚,连供应商信息都公开了,诚意满满。
另一条是最新的互动福利,网友喜欢啥就搞啥活动,平时还老发些有趣的内容,评论区跟网友插科打诨,活脱脱一个“饭友”形象,大家都愿意跟它玩。
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更放得开,一会儿挑战吃辣鸭头还抽奖,一会儿去演唱会跟粉丝一起喊口号,跟网友一点距离感都没有。
有人说西贝走高端路线,跟老乡鸡的快餐模式不一样,没法学。
那海尔的周云杰总该有参考性了吧?人家是老牌国企的老板,照样放下身段跟网友互动。
之前因为一个“同框事件”火了,网友喊他开社交账号,他真就开了。现在每天睡前都要看看网友的意见,还会回复评论,后来甚至根据网友需求做了款懒人洗衣机,预售一周就卖了8.8万台。
你看,不管是快餐还是国企,只要愿意跟网友交朋友,都能做好沟通。
很多人觉得公关就是监测舆情、出道歉声明,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公关的核心是跟消费者建立信任,平时就得通过互动拉近距离,而不是等出了事儿才想起找网友。
西贝就是平时不维护关系,真到“打团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朋友,能不被动吗?
西贝这次预制菜风波闹这么大,跟沟通氛围没搞好有很大关系。
一开始罗永浩只是抱怨了几句,西贝要是调侃着回应,比如“哥别生气,下次给你加个菜”,说不定事儿就过去了。
结果贾国龙直接说要起诉,一下子把气氛搞僵了,不光没把罗永浩当顾客,更忘了他还是个有很多粉丝的网友。
微博这个平台本来就容易放大声音,罗永浩在这儿有很多支持者,西贝这么一硬刚,等于跟全网网友对着干。
大家对西贝和贾国龙本来就有刻板印象,这下正好把所有不满都爆发出来了。
西贝一直宣传两个点,“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和“25分钟上齐菜,超时免单”。
这两个点听着挺好,其实特别矛盾,想25分钟上齐菜,大概率得用预制菜。
想保证口味,成本又上去了,价格自然不便宜,最后就变成要么用预制菜,要么卖高价,甚至两者都占了,消费者肯定不买账。
很多品牌靠“定位”打开市场,但做到一定规模后,就不能被定位捆住手脚。
不能只在电梯广告、直播间里说自己想说的,得去微博这种公众平台,跟网友多互动,让大家真正认可你。
就像小米,之前YU7汽车一小时卖了28万辆,看着是卖得好,其实背后是小米在微博上跟网友高频互动,慢慢建立了信任。要是没做好日常沟通,哪来这么多人买账?
西贝要是早明白这个道理,平时在微博上多跟网友聊聊预制菜,比如问问大家能接受哪种预制菜。
或者科普一下预制菜的安全标准,一点点试探大家的想法,调整经营方式,也不至于现在被迫开放厨房,让所有质疑都堆在一起爆发。
要是贾国龙实在没网感,也可以把运营交给年轻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至少能少踩点坑。
现在很多企业发展得快,总觉得只要产品好、销量高就行,忘了跟消费者维护关系。
可一旦有了知名度,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变成大危机,出事后再想办法补救,顶多只能救急,想长期发展,还得靠日常跟网友“交朋友”,攒点路人缘。
这次罗永浩的抱怨,看着是给西贝添了麻烦,其实也是个机会。
贾国龙要是能借这个机会,好好想想怎么跟公众沟通,怎么把网友当成朋友,而不是对立面,西贝说不定能迎来转机。
做餐饮不是开“孤芳自赏”的店,得跟更多人站在一起,大家才会愿意支持你。
以后不管是西贝,还是其他品牌,都得记住,跟消费者沟通不是一时的事儿,而是每天都要做的。
多听听网友的意见,多跟大家互动,关键时刻才会有人愿意帮你说话。
要是总想着自己说、自己做,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迟早会被消费者给抛弃。
来源:易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