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篇:1910年,美国化学专家路得·那爱德博士受邀到四川高等学堂任教。在工作之余,这位外国学者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当时四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独特风景!
开篇:1910年,美国化学专家路得·那爱德博士受邀到四川高等学堂任教。在工作之余,这位外国学者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当时四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独特风景!
后来,爱德在中国拍摄的几千张照片都被存放在他就读过的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成都老照片,就是从那里找出来的!
望江楼
这座古楼修建于1889年清朝光绪年间,据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759-831年)而建的故居,在明清两代就很有名气。楼里收藏着很多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古籍。
红牌楼
红牌坊是明朝嘉靖年间蜀王修建的,专门用来接待西藏来进贡和做买卖的藏族人。这座建筑有三道大门,门柱上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整个牌坊和附近的房子都刷成红色,远远看去特别气派。可惜的是,这座历史悠久的红牌坊后来倒塌了,没能保存到现在。
青羊宫举办的商品展览会
1911年春天,成都举办了第四届商品展览会暨颁奖典礼。这个展览会从1908年开始举办第一届,之后每年都办一次。每次展览会都会对参展的商品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产品。
照片里能清楚瞧见领奖台上站着清朝的官员和当地有头有脸的乡绅。台子前面的桌子上整齐码着一捆捆用纸包好的银元,台子两侧还悬挂着绣着龙纹的清朝旗帜。
成都二仙庵里的小店铺
二仙庵是道教有名的寺庙,特别受文玩、字画和古董收藏者的欢迎。这里的摊位主要卖这些玩意儿,东西又多又好,很多收藏爱好者和游客都爱来这儿淘宝贝。
青羊宫
青羊宫是四川西部最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这座道观占地很广,建筑排列得整整齐齐,主要殿堂都按照中心线对称建造。里面重要的建筑有大门、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和玉皇殿等。
青羊宫书画交易集市
青羊宫是成都很有名的一座道观,既是老百姓烧香拜佛的地方,也是文化人聚会写字画画的好去处。
青羊宫附近的路边摊
照片里那个摊位上"德顺合"三个大字特别显眼。要是这家店能开到现在,肯定能成为成都响当当的百年老店。可惜,过去的事情没法重来。
成都青羊宫附近的农具交易市场
青羊宫正殿前面的空地上有个卖农具的集市,这座主殿现在还完整保留着。在古代,铁器特别珍贵,老百姓除了解决温饱问题,剩下的钱基本都花在买农具上,所以这些卖农具的摊主从来不用担心没人来买。
九眼桥
九眼桥最早建于1593年明朝万历年间。到了清朝末年,这座桥已经成为成都东南部的主要交通要道,在河运和陆路运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横跨南河与府河,大大便利了当地百姓出行和商人运送货物。
成都的老皇城
这座"皇城"实际上是明朝蜀王的王府,在当时所有藩王府邸中最为豪华气派。整个王府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宏大,样式精美,宫殿楼阁金碧辉煌,奢华程度堪比北京的紫禁城。难怪老百姓都习惯称它为"皇城"。
△皇城正门"端礼门"
蜀王府有个重要城门,开有三个出入口。中间那个门最特别,明朝时专门用来办大事——蜀王出门祭祖、参加典礼、巡视领地,或是迎接皇帝圣旨等重要场合才会打开。
华西坝地区
抗战期间,华西坝迎来了从外地迁来的多所大学,包括燕京大学、齐鲁大学等。这些学校与当地的华西协合大学一起联合办学,共同创造了著名的"五大学"鼎盛时代。当时的华西坝,不仅是战时中国最重要的大学聚集地,也成为了全国的文化学术中心。
四川高等学堂的在校学生
1896年,四川成立了第一所新式学堂叫四川中西学堂,后来改名叫四川高等学堂。这所学校培养出很多厉害人物,比如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数学专家魏时珍等人。
昭觉寺
大半辈子在漂泊中度过,酸甜苦辣都尝遍。等到了七十岁老眼昏花时,颤颤巍巍走在树林里,微风吹落树叶拂过额头,这才忽然明白人生真谛。
就像画里画的那样,在生活这条路上,总会有一个知心朋友像站在林间小道上等你一样。其实我们从来都不孤独,大家都该好好过日子。
昭觉寺最早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后来到唐僖宗在位时改名叫昭觉寺。
成都城北大门外
成都的北大门不仅是城市方位的重要标志,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这些古老的城门记录着成都千百年来的发展变化。
成都老城的北门里面
清朝末年,城门口是老百姓生活中最热闹的地方,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人们都喜欢在这里聚会活动。
成都的南边城门
成都的南边有个城门叫南门,也叫江桥门,以前是进出成都老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这个城门挨着南河(现在叫锦江),旁边就是有名的万里桥,从南门出去就能直接走到万里桥上。
成都彭县老城区里的龙兴寺古塔
龙兴寺塔高约34米,是一座17层的方形砖塔,最早建于唐朝。明朝弘治年间遭遇地震,塔身出现裂缝,东北角垮塌。到了1923年,南半边也倒塌了,如今这座塔已经不存在。照片拍摄于民国时期,当时塔还剩下四分之三的结构,被当地人称作"川西地区的一大奇观"。
文殊寺的和尚
和尚们安静地坐着诵经,严格遵守佛门规矩,那时候的老百姓都觉得他们很不错。
文殊寺院门前
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搬运佛像和供奉台。迎请和送别神明都是特别庄重的仪式,就算佛像和佛台体积不大,也必须按照传统规矩用轿子恭恭敬敬地抬进庙里,这样才符合礼仪。
成都东边的主干道
清朝末年,东大街的生意特别红火。街上开满了卖绸缎、皮草、珠宝首饰和南北货的店铺,各种货物摆得满满当当,想买啥都能找到。
东大街不仅是商业发达的地方,更是那个年代的金融核心区。这条街上银行扎堆,还有各种票号、银号、金店等专门做钱生意的铺子。
城乡对话
1911年夏天,在川西东部的一个小村庄里,美国教师那爱德带着学生进行高原考察时,正和学生们聊天说话。在他们右边,静静地停着一顶轿子。
叠溪古镇
这座江边古城很可能就是1933年地震里消失的叠溪城。老话说叠溪城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队来往的重要集市,把守着松茂古道的咽喉要道,打仗做生意都特别重要,可惜就这么毁了。
成都宽窄巷子
宽巷子展现了最地道的成都生活气息,这里有龙堂客栈、漂亮的街边建筑、高大的梧桐树,还有老茶馆摆在屋檐下,这些特色共同构成了宽巷子独特的魅力,完美诠释了成都的城市韵味。
这段内容的原始来源暂时无法确定。
说到底,成都这座城市的魂儿一直没变过。它属于那些懂得慢享生活的人,属于那些热爱生活滋味的人。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姑娘小伙,只要拿起筷子端起酒杯,成都就会让你尝到生活最纯粹的美好。
来源:史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