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猕猴桃“变身”致富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21:15 1

摘要:九月的鸭绿江畔,秋意渐浓,与朝鲜隔江相望的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海关村——这个吉林农业大学包保帮扶的边境村里,正迎来丰收的好时节。在海关村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青碧的果实缀满枝头,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透露着蓬勃的生机,一幅边境乡村产业振兴的灵动画卷,正悄然铺展。

九月的鸭绿江畔,秋意渐浓,与朝鲜隔江相望的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海关村——这个吉林农业大学包保帮扶的边境村里,正迎来丰收的好时节。在海关村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青碧的果实缀满枝头,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透露着蓬勃的生机,一幅边境乡村产业振兴的灵动画卷,正悄然铺展。

“以前我们光凭老经验闷头种,身边没技术人员指点,果子产量一直上不去。直到吉林农业大学驻村书记王志把学校艾军教授带领的软枣猕猴桃专家团队请过来,情况才终于有了转机——他们不仅带来了整形修剪的图解手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肥料施加的科学配比,还一头扎进果园里,手把手地给我们做指导。”海关村党支部书记荣其衡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道。

海关村农户采收软枣猕猴桃

即将发往各地销售的软枣猕猴桃

在帮扶边境村的工作中,学校不仅以技术赋能农户,更着力充实村集体的“钱匣子”。今年,学校为海关村提供农业科技推广基金项目的资金支持,通过“技术赋能+资金输血”的双轮驱动模式,有力解决了边境村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更以资金保障打通了从种植到产销的全链条环节,切实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边境地区转化落地,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艾军教授指导学生栽培实践

技术帮扶,不止于集安,在丹东、鞍山、大连、白山、延边等多地都有艾军教授及其团队的身影,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解决品种选择、规范栽培、贮藏保鲜等技术问题,累计指导种植面积10000亩左右。如今,各地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藤蔓上的软枣猕猴桃不仅挂果量比往年增加,单果重量和糖度也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学校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圃T型架栽培模式

学校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棚架栽培模式

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也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扎根奉献。在这片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博士生李松泽已默默坚守七载,将青春与汗水播撒在这片田地。她认为农业科研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更需在田间实践观察中寻找突破,让学术研究真正扎根大地、服务乡村。而艾军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也始终锚定产业持续发展需求,聚焦核心痛点投入技术攻关,结合各地气候、土壤等环境要素培育抗旱、耐寒、抗病且高产的优质品种,为产业发展筑牢人才与技术根基。面向未来,团队还将持续革新栽培模式,以降低农户种植门槛为突破口研发轻简化栽培方法,通过简化种植流程、减轻劳作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效率,让软枣猕猴桃这一“金果子”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艾军教授团队师生

来源:李村长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