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主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假腔的疾病。根据Stanford分型,AD主要包括两类:A型累及升主动脉,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该病通常以胸痛为特征。然而,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其夹层可在偶然情况下被发现。本病例报告了一李43岁患者因心悸到当地医院就诊。经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主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假腔的疾病。根据Stanford分型,AD主要包括两类:A型累及升主动脉,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该病通常以胸痛为特征。然而,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其夹层可在偶然情况下被发现。本病例报告了一李43岁患者因心悸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胸主动脉瘤,可能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证实了A型升主动脉夹层至峡部。该患者两次拒绝紧急评估并违背医嘱自行离院。直至接受手术前,患者始终未出现症状。本病例提示,A型主动脉夹层可危及生命,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撕裂性胸痛。非典型表现为临床诊治带来挑战。
病例资料
现病史
患者,男性,43岁,自15岁起就患有高血压,吸烟50包年。此次因常规复诊当地医院就诊,在此期间主诉近2周出现间歇性心悸。诊室检查生命体征包括:血压 142/64 mmHg,心率 113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氧饱和度 97%,体温 37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为肥胖男性,无急性面容,心脏听诊可闻及心率加快。
既往史
该患者自15岁确诊高血压起至42岁期间未接受治疗,2023年与主治医生建立诊疗关系后,开始服用利西那普和硝苯地平治疗。患者吸烟 50包年,目前仍在吸烟。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非心脏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焦虑症)。
辅助检查
患者行初步检查,包括当日实验室血液分析及诊室心电图。结果显示:总胆固醇181 mg/dL、高密度脂蛋白31 mg/dL、甘油三酯132 mg/dL、低密度脂蛋白124 mg/dL、血红蛋白18 g/dL(参考值:男13.5-17.5 g/dL)、血细胞比容52.7%(参考值:男38%-5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6 fL、促甲状腺激素0.537 mIU/L、游离甲状腺素(fT4)1.1 n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5.2%。诊室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左心室肥厚,无传导异常。患者进一步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该便携式心电图设备佩戴时长为2天。监测结果主要显示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100次/分。1个月后患者复诊,主诉心悸症状已缓解。然而,为评估潜在结构性心脏病,主治医生安排患者行正式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该检查于1个月后完成。TTE显示存在胸主动脉瘤,主动脉根部扩张至6.5cm,升主动脉扩张至6.2cm,并提示可能存在夹层。同时观察到严重主动脉瓣反流。患者随后被转诊至心脏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当时查体于胸骨左下缘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查体未见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杂音、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或脉搏短绌。
治疗
在告知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后,患者拒绝接受紧急主动脉CT血管造影以明确夹层范围并制定进一步治疗和手术干预方案。最终,该患者未遵循医嘱,自行离院。虽临床已紧急开具胸腹盆CT血管造影检查,但实际延迟约1个月后才在门诊完成。检查结果显示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最大直径达7cm,夹层起自瓦氏窦,终止于主动脉峡部,并累及右头臂干动脉。患者被立即送往急诊科进行紧急血压控制及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但在接受治疗前,该患者再次违背医嘱离院。后因下肢脓肿需行清创术及抗感染治疗,该患者的手术修复被进一步推迟。距超声心动图初次诊断主动脉夹层近8周后,患者最终接受了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半弓置换术、主动脉瘤修复术及主动脉夹层修复术。
图 1.胸部、腹部和骨盆 CT 血管造影:轴位视图
CT血管造影显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A型,可见内膜片(特征性征象);瓦氏窦受累,主动脉直径达 7 cm;心脏增大伴左心室扩张,右头臂干动脉夹层受累,真腔与假腔内对比剂密度对称。
图2 TTE胸骨旁长轴视图彩色多普勒
TTE显示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瓣叶显示不清。主动脉根部严重扩张,直径达 6.5 cm。升主动脉严重扩张,直径为 6.2 cm。
图3 TTE胸骨旁长轴切面
TTE显示升主动脉内夹层内膜片,位于主动脉瓣叶上方。同时可见升主动脉扩张。
图 4.胸部、腹部和骨盆CT血管造影:冠状视图
CT 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瘤扩张,直径6.2 cm。
结局及随访
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完全消失。6个月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无反流、无动脉瘤、无夹层。
病例讨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典型表现是撕裂性胸痛和/或背痛。非典型表现可包括乏力、呼吸困难,以及多种神经系统表现,如夹层扩展引起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可能致命,30 天死亡率高达90%,在最初发病的24~48小时内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根据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登记处2022年发表的一项涵盖5000余例患者的队列研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小时死亡率为4.4%,而保守治疗组为23.7%。鉴于该病的死亡率随时间延长而递增,早期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A型主动脉夹层的无症状表现较为罕见,并且诊断存在挑战。由于识别率较低,此类患者难以通过手术成功治疗,并且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对于本例患者,查体时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这一高风险体征,根据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流程,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初始诊断评估手段。增强CT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如A型夹层)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超过95%,而TTE因敏感度不佳,不宜成为首选诊断手段。然而,鉴于本例患者无症状,且在基层医疗评估时未识别出心脏杂音,临床上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怀疑度较低,TTE检查结果促使临床进一步紧急评估。然而,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存在延误,若在就诊初期即采用该影像学评估,或可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间隔时间。
目前存在未经手术处理且未出现并发症的无症状夹层个案报告。Hattab等人报告的病例中,患者因拒绝手术而对无症状A型主动脉夹层仅行保守治疗,5个月随访期间病情稳定。Song等人的病例中,患者拒绝接受夹层手术,3年后随访是行胸部CT检查显示病变无显著进展。尽管如此,手术仍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慢性A型主动脉夹层定义为症状出现及确诊时间超过1个月者,其早期死亡率(6.1%)低于急性主动脉夹层(11.6%)。本例患者行TTE意外检出巨大主动脉瘤,但拒绝即刻进一步诊断检查,故CT血管造影及手术修补延迟至约1个月后完成。在此期间患者始终无症状。鉴于夹层持续时间较长,本例应属慢性病变。慢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无症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类似病例中,亦被观察到存在主动脉瘤。Kumar等人的病例中,一例慢性高血压患者被检出胸主动脉瘤合并夹层,但仅表现为轻微胸部不适,最终接受了手术修补。Tandan等人的病例中,患者完全无症状,意外发现6.5cm胸主动脉瘤合并夹层,同样接受了动脉瘤及夹层的手术修补。推测此类患者及本例患者之所以保持无症状且无并发症,可能与主动脉瘤及夹层的缓慢扩张有关——该病理过程导致真腔与假腔压力梯度趋近平衡。
小结
本例为罕见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不典型表现。患者在诊断及治疗全程均保持无症状状态。虽确定性外科修补术延迟实施,最终通过手术修补成功解除夹层病变。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急诊重症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