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次的推送,将与大家一起追溯朴钟圭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揭示其创作的思想根源。
这是一个人类与技术、哲学与数据、
时间与存在交织的世界
一个既深邃又充满未来感的思维宇宙
这就是韩国当代艺术领域
代表性艺术家——朴钟圭(Jongkyu Park)
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我们将通过系列推送
带你了解他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
拆解他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
尝试理解作品中的“生命律动”
相信他和他的作品
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艺术启发
首次的推送,将与大家一起追溯朴钟圭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揭示其创作的思想根源。
艺术家肖像,拍摄于2007年
1966年,朴钟圭出生于正在经历剧烈转型的韩国。工业化的高速进程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革,为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少年时期的朴钟圭就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观察力。他常常拿着相机探索世界,观察记录人与物、环境与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他眼中,喧嚣的现实背后潜藏着秩序与流动。这种对不可见事物的执着好奇,成为其日后艺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
艺术土壤:
媒介的扩展与东方哲思
20世纪70年代,韩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现代主义与东方美学的交汇中不断探索,逐渐孕育出被称为“单色画”(Dansaekhwa)的独特艺术流派。代表性艺术家如朴栖甫、尹亨根、河钟贤、郑相和、金昌烈等,借助冥想与重复笔触,在极简与自律的表达中寻求与自然的精神契合,由此生成独特的肌理感与未经修饰的色彩结构。
《描法10-72号》
被誉为单色画之父的艺术家朴栖甫创作于1972年
油彩铅笔布本绘画
尺寸 194×259.8×3.5cm
现藏于香港M+博物馆
© Park Seo-Bo
单色画并非单纯的形式实验,而是一种“自然作为内心思绪外化”的哲学实践。与强调艺术与自然对立的西方抽象不同,单色画艺术家强调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这样的艺术氛围为朴钟圭提供了早期启蒙,使他认识到:艺术不仅是模仿或再现,更是借助媒介去探索那些难以被直接感知的存在与秩序。
《焦赭与群青蓝》
单色画艺术家尹亨根创作于1988-1991年
油彩亚麻布本绘画
尺寸 145× 227×3.6cm
现藏于香港M+博物馆
© Yun Seong-ryeol
社会转折:
信息化的浪潮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快速增长,被称为“汉江奇迹”。同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信息流、数据与噪音等概念逐渐进入公共生活。这些新兴的“无形之物”成为朴钟圭思考的重要对象。他开始质疑:看似无序的噪音与数据是否同样蕴含着艺术价值?
《无题74-1》
单色画艺术家郑相和创作于1974年
尺寸 144.5 ×112×3cm
现藏于香港M+博物馆
© Chung Sang-Hwa
与此同时,韩国当代艺术界也积极探索数字媒介与创作的结合,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在这一浪潮中,朴钟圭敏锐地捕捉到科技与人类存在之间的微妙关系。他并未止步于技术表象,而是深入哲学层面,开始思考数据、信号与噪音如何映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展览信息
展期:2025年8月5日-2025年10月8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新馆二楼4、6号厅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策展人:王绍强
Date:August 5th – October 8th, 2025
Venue:Hall 4/6, 2F,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BAIETEN)
Organizer: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Curator: Wang Shaoqiang
广东美术馆新馆
GDMoA BAIETAN Venue
Scan the QR cod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Opening hours: 9:00-17: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No admission after 16:3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public vacation and exceptional situations)
Address: BAIETAN Venue: 19 BAIETAN South Road, Liwan District , Guangzhou, Guangdong
New Media Platform of GDMoA
审定 / 涂晓庞
审校 / 曾睿洁
摄影 / 曾雨林 李伟杰 杜悦儿
编辑 / 宋若婷 张振康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