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的“挤牙膏”艺术再次上演,iPhone 18系列确认仅缩小灵动岛面积,而屏下Face ID技术仍需等待至少两年时间,果粉们的全面屏梦想恐怕要推迟到2030年。
苹果的“挤牙膏”艺术再次上演,iPhone 18系列确认仅缩小灵动岛面积,而屏下Face ID技术仍需等待至少两年时间,果粉们的全面屏梦想恐怕要推迟到2030年。
“爆料来了!iPhone 18系列不会采用屏下Face ID技术,也不是传闻中的单摄挖孔屏设计,只是对屏幕顶部的‘灵动岛’区域进行小幅缩窄。”近日,国内数码博主的最新爆料打破了果粉对明年iPhone的期待。
这则消息迅速在科技圈引发热议,许多人开始质疑苹果的创新能力。据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证实,苹果计划在2026年款iPhone(即iPhone 18系列)上缩小灵动岛开孔,但屏下Face ID的全面应用要推迟至2028年,而真正的全面屏(无任何开孔)则需要等到2030年。
2022年,iPhone 14 Pro系列首度推出灵动岛,苹果称之为“革命性交互设计”。然而用户很快发现,这本质上还是块“遮羞布”——为了隐藏Face ID的传感器组件。
三年过去了,灵动岛的设计语言几乎没有本质变化。直到iPhone 18系列,苹果终于计划对其动刀,但幅度相当有限。
据爆料,iPhone 18 Pro系列将仅缩小灵动岛开孔面积,仍保留“药丸状”双挖孔设计,与当前iPhone 16系列形态基本一致。实现这一改进的技术途径是通过金属微透镜技术压缩3D结构光模块体积,同时借助iPhone 17 Pro系列已经升级的1800万像素Center Stage前置镜头。
为什么苹果无法在明年实现屏下Face ID?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解释称,苹果需要平衡屏下传感器透光率与安全性,目前仅能实现“部分组件隐藏”,导致灵动岛无法彻底消失。
Face ID的三个核心组件——点阵投影器、红外摄像头和泛光感应元件——都需要极高的透光率才能正常工作。这些组件目前隐藏在灵动岛下方,但要将它们完全移到屏幕下方并且不影响使用体验,技术难度极大。
苹果对安全性的执着也是屏下Face ID推迟的原因之一。公司绝不接受任何可能影响Face ID识别准确率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涉及苹果支付安全的情况下。
商业策略可能也是一个因素。苹果采用 “挤牙膏式迭代” 策略,每年只升级一个核心卖点,从而保持用户持续的换机动力。
当苹果还在小心翼翼地缩小灵动岛时,安卓阵营已经大胆尝试了多种全面屏解决方案。2023年发布的小米14 Ultra使用“单孔屏”隐藏了前置摄像头和部分传感器;2024年的vivo X100 Pro+更是把听筒集成到屏幕边缘,实现了“零孔全面屏”。
更有甚者,2024年华为Mate 70 Pro号称实现了“屏下3D结构光”,虽然实际解锁速度比传统Face ID慢0.3秒,但至少让用户看到了“可能性”。
这些方案虽然先进,但或多或少都有妥协。2024年某品牌屏下摄像头手机的用户调研显示:“屏幕无孔”确实是购买时的主要原因,但使用三个月后,“解锁速度慢”和“暗光环境下摄像头模糊”成了最常被吐槽的问题。
用户对“屏下Face ID”的期待从iPhone X首次用刘海屏就开始了。但我们对“完美全面屏”的执念,到底是真实需求还是被厂商洗脑的伪需求?
2017年iPhone X刚出刘海屏时,全网骂“丑出天际”,但现在回头看,多数用户早已习惯。真正因为刘海或灵动岛影响体验的场景,可能不到1%。
反而Face ID的“无感解锁”成了很多人回不去Touch ID的理由:戴口罩时骂归骂,摘了口罩后“看一眼就解锁”的爽感,比“屏幕完整”实在多了。
这反映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一个困境:当硬件创新进入瓶颈,厂商只能靠“形态焦虑”来刺激消费。从“金属机身”到“玻璃后盖”,从“曲面屏”到“折叠屏”,本质都是在“视觉形态”上做文章。
虽然屏下Face ID短期内没戏,但iPhone 18缩小灵动岛可能只是苹果“形态优化”的开始。供应链消息显示,苹果正在测试两种方案:一是“灵动岛功能整合”,增加更多实用功能;二是“柔性屏折叠方案”,用折叠屏的“弯折区域”藏住Face ID组件。
关于真正的全面屏iPhone,时间表已经推迟至2030年,比此前预期晚了三年。行业分析师Ross Young预计,苹果将在2028年完全将Face ID组件移至屏幕下方,届时屏幕上仅会留下前置摄像头的打孔。
乐观估计,屏下Face ID要等到2027年——那时Micro LED屏幕可能量产,这种屏幕的透光率比OLED高30%,同时苹果自研的“第二代Face ID”芯片也会问世,体积缩小40%,识别速度提升20%。
果粉们期待的真全面屏iPhone,现在看起来至少要等到2030年才有望实现。
未来三年,苹果的屏幕形态将不会有大变化。灵动岛设计生命周期将延长至2028年。
在技术限制与用户体验之间,苹果选择了保守路线——你可以吐槽它“挤牙膏”,但不得不承认,82%的苹果用户留存率远高于安卓阵营的55%。
也许我们该放下对“全面屏”的执念了。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比谁的屏幕更完整”的时代,而是 “比谁更懂用户真实需求” 的时代。
来源:小明动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