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养老不再是遥远的议题,而是每座城市必须书写的民生答卷。在彭州,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温暖图景正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打破传统养老界限,更创新融入中医药文化,让“养老”变“享老”,也让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今天,跟着彭
随着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养老不再是遥远的议题,而是每座城市必须书写的民生答卷。在彭州,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温暖图景正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打破传统养老界限,更创新融入中医药文化,让“养老”变“享老”,也让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今天,跟着彭妹妹一同走进龙门山镇卫生院(龙门山颐养中心),感受“中医药+养老”为银龄生活带来的焕新体验吧!
创新“中医药+养老”模式
点亮银龄生活新体验
在老龄化与都市快节奏并存的当下,一种“离尘不离城”的养老方式正悄然兴起。在龙门山颐养中心,彭妹妹实地感受了这座融合医疗、养老与旅游的综合康养体如何为长者打造高品质晚年生活。
走进龙门山颐养中心,安静整洁的环境和布局合理的居住空间第一时间便能抓住访客的目光。每间套房均配备了独立卫浴、生活阳台、网络电视和一键呼叫系统,并由24小时在岗的专业团队提供全面、及时的照护服务。“我们充分依托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创新推出‘森林式’医康旅融合服务模式。”龙门山颐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该模式已每年为1000余名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沉浸式的康养服务。
彭妹妹观察到,这里不仅注重长者生活和医疗需求,还高度重视精神文化与个性化服务。通过组织文体活动、提供定制餐食等方式,龙门山颐养中心努力为老人营造温馨、丰富的晚年氛围,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更令人惊喜的是,龙门山颐养中心已成为都市家庭周末探亲与短期度假的热门选择。42张旅居养老床位在旅游旺季常常供不应求,并通过“中医药+”创新模式,推出个性化药膳调理,打造“龙门本草·湔江茶驿”茶饮品牌,并开设“中医药夜市”,利用傍晚时段开展中医体验与文化传播,构建沉浸式、可消费的中医药养生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入住客户已从2022年的零散状态逐步转变为稳定常住群体,反映出“医疗机构+旅居养老”这一融合模式正获得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展现出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赋能“中医药+养老”服务
守护银龄健康晚年
面对老龄化这一时代课题,彭州正用心书写“养老”变“享老”的温暖答卷。在这里,“不离乡土、安享晚年”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日渐清晰的现实图景。通过持续深化医养融合,彭州不仅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了稳健动能。这一探索之路已初见成效:相关模式入选省级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并正积极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区),努力让更多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温度、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养老服务的关键在基层,暖心处见细节。据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彭州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依托,创新打造 “家医团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近400名老人定制个性化家医服务包,将专业签约医疗服务精准送进老人家中,其中,“健康敲门行动” 民生项目已深入5600余人次家庭,还为4400多位户籍老人接种肺炎疫苗。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用专业与温度守护着彭州最美 “夕阳红”。
在机构服务方面,彭州同样勇于突破传统,打造出嵌入式、社区式、中医特色式、旅居式四类医养结合体,全年服务老人超过1.6万人次,为长者提供了更加多元、丰富的养老选择。目前,全市已建成14家医养结合机构、拥有2311张医养结合床位,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单位。在全市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83%已设立老年医学科或康复医学科,一个更加老年友善的医疗环境正在形成。
组织老年人参加养生活动
从身到心,彭州将老年健康关怀落到实处。不仅开展护理能力培训,推进口腔、听力、营养、心理、痴呆防治五大专项行动(心理关爱与痴呆防治为市级试点),更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11.8万名老年人,联动城乡社区规范健康服务,全方位守护老年人的健康晚年。
从细致入微的健康敲门行动
到多元融合的机构养老模式
从一张张床位、一次次服务
到一种种贴近长者需求的中医药特色场景
彭州正用行动诠释“养老”的温度与高度
这条路仍在延伸
但对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步
我们期待
更多长者能在彭州这片土地上
真正实现“不离乡土、安享晚年”
让生命的每一程都温暖从容
文图:陈文娇 市卫健局
编辑:陈文娇
责编:代成玉
编审:马山山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来源:天府金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