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表弟在电子厂拧螺丝,一天干12小时才挣180块,去年厂里效益不好还裁了20%的人;我邻居老张开了个早餐铺,起早贪黑忙活半年,最后算账发现房租涨了、食材成本涨了,到手的净利润比前年少了三成。
现在这年头,赚钱比登天还难。
我表弟在电子厂拧螺丝,一天干12小时才挣180块,去年厂里效益不好还裁了20%的人;我邻居老张开了个早餐铺,起早贪黑忙活半年,最后算账发现房租涨了、食材成本涨了,到手的净利润比前年少了三成。
更别说那些想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个奶茶店被大品牌挤得没活路,养猪养鸡又怕碰上猪瘟禽流感。
但老周,他养了三年鳜鱼,现在开着新买的SUV,说去年纯赚18万。
1、这鳜鱼到底是啥宝贝?
鳜鱼学名桂鱼,俗称桂花鱼、季花鱼,肉质细嫩鲜美,在南方酒席上就是"硬菜",市场价稳定在35-50元/斤,比普通淡水鱼贵两三倍。
更关键的是,这行现在做的人不多——我们县里养鳜鱼的不到20户,周边几个县加起来也不超过50家,市场供应量远跟不上需求,收购商经常蹲在塘边等鱼。
2、为什么选鳜鱼而不是养猪养鸡?
首先,鳜鱼病害少。
养过猪的都知道,非洲猪瘟一来,整栏猪都可能死光;养鸡也怕禽流感,而鳜鱼养殖主要防的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用生石灰消毒、定期换水就能控制。
其次,养殖周期短见效快。
鳜鱼从鱼苗到成鱼只需8-10个月,资金回笼快。
再者,投入产出比高。
一亩水面放养2000尾鳜鱼苗,成本约2.5万元,包括鱼苗、饲料、塘租、水电等,成鱼出塘时能卖7-8万元,纯利润4-5万,比养猪的毛利润还高。
最后,技术门槛不高但有壁垒。
虽然养殖技术不难,但鳜鱼需要活饵料鱼,比如鲮鱼、麦鲮,这需要配套养些饵料鱼,形成小循环产业链,外人一时半会儿学不会。
3、具体怎么操作?
第一步是选塘建池。
要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田块,面积1-3亩为佳,水深1.5-2米。塘底要夯实,进排水口用铁丝网罩住防逃鱼。
第二步是准备饵料鱼。
鳜鱼不吃人工饲料,必须喂活鱼。可以在塘边挖个小池养鲮鱼苗,每亩鳜鱼塘需要配套0.5亩饵料鱼池,每天按鳜鱼体重的5%-8%投喂活鱼。
第三步是选苗放养。
清明前后是最佳放苗期,要选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无病无伤的鱼苗,每亩放2000尾左右。放苗前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消毒。
第四步是日常管理。
要保持水质"肥、活、爽",定期加注新水,每半月泼洒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群活动,及时捞出死鱼;夏季高温时搭遮阳网防暑。
第五步是病害防治。
重点防车轮虫、指环虫,每月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杀虫一次,发现病鱼及时隔离治疗。
第六步是捕捞销售。
鳜鱼长到1斤左右即可上市,用拉网或抄网捕捞,直接卖给本地鱼贩或联系饭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外地。
4、注意事项得记牢。
一是技术要学透。
虽然不难,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饵料投喂都有讲究,建议先到成熟鱼塘跟班学习三个月,或者参加农业部门的养殖培训。
二是资金要备足。
初期投入包括鱼苗、饵料鱼、塘租、设备等,一亩塘至少要准备3万元,还要留出1万元应急资金。
三是销售要提前找好渠道。
可以联系当地水产市场、餐馆,或者通过电商直播卖鱼,别等鱼养成了再找买家。
四是风险要防控。
鳜鱼怕热怕冷,水温超过32℃或低于5℃会停止进食,冬季要搭温棚,夏季要装增氧机;还要防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提前加固塘坝。
五是证件要办齐。
养殖需要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如果销售加工还要办食品经营许可证,别让手续卡住赚钱路。
老周说,他刚开始养鳜鱼时也走过弯路。
头一年因为没控制好饵料鱼的数量,导致鳜鱼吃撑了得肠炎,死了不少鱼;第二年改进了投喂方法,又遇上好行情,赚了16万;去年扩大规模到5亩塘,纯赚18万。
现在他正打算办个家庭农场,把鳜鱼养殖、饵料鱼培育、鱼塘垂钓结合起来,搞成生态观光农业,收入还能再翻番。
现在这行情,打工难、做小生意更难,但鳜鱼养殖这个藏在农村的金疙瘩,只要肯吃苦、肯钻研,一年赚15-19万真不是吹牛。
关键是它竞争小、门槛不高,不像其他热门项目被资本挤得没空间。
如果你也厌倦了城市的内卷,想回乡闯出一片天,不妨试试。
来源:红狐狸农村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