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即将一飞冲天的十家龙头企业(独家播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6:23 2

摘要:“机器人抢饭碗”从段子变成真事,就发生在上周——深圳一家电子厂把夜班产线换成四台人形机器人,24小时不喝水不抱怨,老板当场把原本12个人的夜班缩成3个人。

“机器人抢饭碗”从段子变成真事,就发生在上周——深圳一家电子厂把夜班产线换成四台人形机器人,24小时不喝水不抱怨,老板当场把原本12个人的夜班缩成3个人。

我看完现场视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科幻,是裁员预告片。

问题来了,这波技术到底会把多少人直接踢出工位,还是悄悄给我们开另一扇窗?

先说点新鲜的。

那四台机器人走路的样子已经不像铁皮鸭子,膝盖能弯到接近90度,转身时屁股还会轻轻晃一下,像极了我那久坐腰椎间盘突出的同事。

它们靠的不是单一马达,而是绿的一整套谐波减速器,动作丝滑得让老员工感叹“比我手稳”。

眼睛是两枚安培龙的3D视觉传感器,黑灯瞎火也能把0.5毫米的螺丝孔对准,误差比我还小。

最绝的是指尖,包着华密新材的特种橡胶,摸线路板不带静电,老板再也不用担心元件被“电死”。

有人担心机器人一上,工人就下。

我蹲厂里跟线长聊了半小时,发现故事没那么简单。

夜班确实砍了9个人,但早班多了2个新岗位:一个专门给机器人换电池,一个负责给它擦“脸”——传感器沾灰就瞎。

工资比原来高800块,因为得懂一点点英文界面。

老员工阿芳最实在,她说:“以前搬箱子,一晚搬两万件,现在按按钮,一晚按两百次,腰不疼了,就是得学认几个单词。

再往外看,整条产业链像多米诺骨牌。

利元亨的电池包产能被拉爆了,订单排到明年三月;骏鼎达的保护外壳材料价格涨了15%,老板笑得合不拢嘴;沃尔德的超硬刀具因为要给机器人关节钻孔,车间里机器24小时轰鸣。

连楼下卖炒粉的阿姨都知道,隔壁厂做机器人零件的小哥最近天天加鸡腿。

可别以为只有工厂在狂欢。

医院那边也悄悄变天。

广州一家三甲刚引进两台护理机器人,给卧床老人翻身、喂水、量血压,护士站从原来四个人值班减到两个,剩下俩去考了个“机器人护理师”证,工资直接涨两千。

病人家属一开始担心“冷冰冰”,结果机器人抱老人比护工还温柔,橡胶手指自带加热,冬天不冰皮。

家属现在排队预约机器人陪护,护工反而闲下来去考营养师,说是“打不过就加入”。

政策也在推波助澜。

深圳市政府上周发通知,企业每买一台国产机器人补贴三万,还附送培训课程名额。

老板们算盘打得噼啪响:一台机器人成本18万,政府补3万,夜班省9个人工,一年回本。

员工们一边骂娘一边偷偷报名培训班,怕晚一步连按钮都没得按。

说到底,机器人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把“重复”两个字从人类生活里一点点抠掉。

抠得慢,我们叫进步;抠得快,我们叫失业。

关键看你愿不愿意提前挪屁股,去学那两百个按钮的英文,或者干脆去考个机器人护理师证。

毕竟,机器不会抢所有饭碗,它只抢不动的屁股。

最后撂一句:技术从不问人类准没准备好,它只负责把来不及转身的人留在原地。

来源:水上嬉戏的鸬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