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问你饭量大不大,是问你——敢不敢在慈禧老太太面前,把一百三十八道菜全咽下去?
你要是穿越回清朝,想当官?
先问问自己:能吃吗?
不是问你饭量大不大,是问你——敢不敢在慈禧老太太面前,把一百三十八道菜全咽下去?
别误会,这不是御膳房炫技,也不是“满汉全席PLUS版”。
这是每天!雷打不动!从光绪年间吃到宣统退位的——慈禧专属心理战。
你以为她是贪吃?
错。
她是怕饿死。
更准确地说——怕被人知道她根本没吃几口。
一顿饭,138道菜,啥概念?
咱算笔账:
一桌十人宴,八热八凉,算16道。
慈禧一人,顶8桌酒席。
如果每道菜吃一口,她得张嘴138次——还没算咀嚼时间。
结果呢?她动筷子不超过5道,其余全是“陪演”。
那为啥要上这么多菜?
因为——这是场戏,演给活人看的,也演给祖宗看的。
据《清宫膳食档》记载,慈禧每日早中晚三膳,外加两次点心,每顿标配:
主食6种
热菜24道
冷盘12碟
汤羹8碗
小菜16样
点心果品各9盘……
加起来,刚好138道!
这数字,听着像凑的,其实是真有讲究——
象征“百福具臻、万寿无疆”。
说白了:我不是在吃饭,我是在搞政治行为艺术。
那些年,被饭菜“卷”死的太监
你以为厨子最惨?错。
是负责摆菜的太监。
每天凌晨三点,御膳房灯火通明,上百人忙得跟打仗似的。
但重点不是做,而是——摆。
每道菜必须热气腾腾地上桌,摆好后,慈禧远远瞧一眼,
“这道颜色不对。”
“那道离得太近,挡气运了。”
“今天不宜吃鱼,换素。”
然后——撤!重摆!
有个小太监叫李平安,就因为一道“清蒸鲈鱼”摆偏了半寸,被掌嘴二十,当晚吐血。
临死前喃喃:“我就是……想让她吃口热乎的……”
慈禧知道后,只说一句:
“规矩比人命大。”
真相来了:她压根不想吃
你可能不信,慈禧晚年胃口极差,消化不好,常拉肚子。
医生建议清淡饮食,可她不敢减菜——
减一道,就是“不敬祖宗”;少一盘,就是“国运衰败”。
更吓人的是,她怕下毒。
所以每道菜,必须由试菜太监先尝,等半个时辰无事,才能端上去。
等端上来,早凉了。
凉了就不能吃,吃了伤脾胃。
于是——
菜上齐,看一眼,拍照(哦不,是画师记录),撤!
大部分菜原封不动拉走,倒进泔水桶。
一年下来,浪费的食材够赈济三个县。
有人算过:慈禧一生吃的饭,加起来还没她浪费的零头多。
那她到底吃什么?
秘密藏在“翻牌子”里。
不是翻太监,是翻菜单上的小银牌。
每天提前写好几十道备选,她用手指点一下哪道想吃,厨房现做,快马加鞭送上。
她最爱三样:
1. 鸭丝炒萝卜丝——便宜又顺气
2. 江米糕——软糯不伤牙
3. 莲子百合汤——安神,毕竟天天操心夺权
也就是说——
138道是演的,3道才是真的。
跟现在直播间“在线10万人”,实际下单不到100,一个套路。
吃饭背后,是权力的恐惧
你以为她在炫富?错了。
她是在立威。
你想啊,一个女人,没皇帝丈夫,没亲生儿子继位,靠垂帘听政掌权四十多年,底下多少人想她死?
所以她必须显得——
我活得奢华,我掌控一切,我连饭都比你们讲究一百倍!
菜越多,越说明:
我说了算。
谁敢质疑,就是“不忠”。
就连光绪帝吃饭,也只能上32道菜——
少了?不行。
多了?更不行。
超过老妈,那就是“僭越”,杀头的罪。
结局有点讽刺
1908年,慈禧死前最后一顿饭,上了120道菜。
但她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只喝了两口参汤。
第二天,她走了。
再过一天,光绪也死了。
有人说,是他终于不用再“按规定吃饭”了,开心死了。
民国成立后,御膳房解散。
有个老厨子开了家“仿清御膳馆”,招牌菜就是“慈禧同款138道宴”。
结果开业三天倒闭——没人吃得完,也没人付得起钱。
最后他改名“百姓食堂”,一碗面两文钱,火了十年。
结尾发问(留给读者)
你说,慈禧真是贪吃吗?
还是说——
她一辈子,吃的从来不是饭,而是‘安全感’?
如今我们刷短视频,看富豪吃“帝王餐”,一顿几万块,心里羡慕。
可别忘了:
有些餐桌,看似金碧辉煌,实则孤独到连一口热饭都不敢多吃。
下次你看到“奢华宴席”,不妨想想:
这顿饭,到底是给人吃的,
还是给“怕”吃的?
评论区聊聊:
你见过最离谱的“面子饭”,是什么样的?
来源: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