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当“牛马”,靠读小说混饭吃?踩坑后,我竟靠这活下来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7:23 1

摘要:在行业里当牛做马二十年,到头来还是没躲过“被裁”的命运——45岁这年,我手里的“打工人饭票”说没就没,上不着退休的边,下比刚毕业的年轻人少了冲劲,站在人才市场里,活像个没人要的“大龄滞销品”。

牛马重生满月记(三)

当牛做马二十载,行业下滑被人裁。

年纪一数四十五,退休小来上班老!

无奈心中多不甘,却也无奈吃此饭。

还好苦修十五月,如今牛马回身边。

——写在重回职场满月余

在行业里当牛做马二十年,到头来还是没躲过“被裁”的命运——45岁这年,我手里的“打工人饭票”说没就没,上不着退休的边,下比刚毕业的年轻人少了冲劲,站在人才市场里,活像个没人要的“大龄滞销品”。

心里那叫一个不甘啊,可肚子要填、房贷要还,总不能坐吃山空。还好之前“苦修”了十五个月,总算把新的“糊口本事”拽到了手里——今天就跟大伙唠唠,让我彻底不想再挤职场地铁的“护身法宝”:朗读。先划重点,是“朗读”不是“阅读”!别觉得这事儿谁都会,当初我也这么想,直到踩了一堆坑才知道,这玩意儿真能当饭吃,就是前期得先“喂饱”行业。

这爱好的缘起,还得回溯到“口罩居家办公”那阵子。说好听是居家办公,实则是“有活干活,没活干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除了睡觉就是琢磨“今天吃啥”,体重秤上的数字跟坐火箭似的,三五斤都算客气,我妈见了都调侃“你这是把居家过成养猪了”。

闲得发慌那阵,我翻出了娃小时候听故事的APP(就是名字带“珠穆朗玛峰”那俩字的,咱避嫌,不点名),结果一打开就弹出个“PD计划招生”的广告。当时我还傻呵呵拍大腿:“嘿!终于有人发现我这隐藏的朗读天赋了!”后来才明白,人家哪是发掘天赋,分明是批量撒网——对每颗“韭菜”都用同一套话术,我这颗45岁的“老韭菜”,纯属精准命中。

以前我总觉得,朗读不就是扯着嗓子抒发感情吗?怎么可能赚钱?直到被“框”进培训班才知道,原来还有“有声小说”这门生意。说直白点,就是把文字小说改成音频,让大家走路、做饭、通勤时都能听。讲究点的还能做成“多人有声剧”,跟你闭着眼睛看电视剧似的——角色对话有人演,画面里的场景(比如刮风下雨、刹车声)有旁白说,后期再配上音效,原本干巴巴的文字,瞬间就立体得能“钻”进耳朵里。

当然,知道这些的代价,是我实打实砸进去的真金白银。笔记本6k(旧的跟老爷车似的,开个音频软件都卡成PPT,不换不行),麦克风加声卡3k(刚开始买了个入门款,听着总像隔着一层纸,脑子一热又换了个进阶的,等于白扔一笔),培训班先交4k,后来人家说“深造班能让你月入过万”,我又冲了4k——现在回头看,那哪是深造班,分明是“深套班”。

前前后后算下来,我在这上面投了小2个w,结果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加起来还没超过100块。咱就是说,这哪是搞副业,分明是给有声行业“做慈善”!所以劝各位想入行的朋友:别冲动!除非你家有矿,不然这坑能绕多远绕多远。

本来想跟大伙唠“怎么赚钱”,结果跑偏成了“怎么亏钱”,赶紧扯回来。虽说前两年没赚到钱,但架不住我是真喜欢这事儿——哪怕没人听、没收入,有空了还是会对着麦克风读两段,算是给自己找点乐子。

直到失业后求职四处碰壁,我才突然开窍:既然喜欢,为啥不把它当成糊口的本事?一来设备早就齐了,不用再花钱;二来摸爬滚打这么久,行业门儿清,上手快。说干就干,我重新拾掇起麦克风,算是正式“开张营业”。

后来才知道,有声行业赚钱就两条路:一条是“卖时间”,给甲方录书赚时薪;另一条是“赌未来”,自己做专辑赚分成。

先说“卖时间”:甲方会给你一段小说片段,让你试音某个角色(运气好能试上旁白),录完按要求降噪、处理音频,人家满意了就按小时结算——时薪从几十到两三百不等,大咖级别的另说。好处是“一把一结”,甲方的专辑后期卖爆了还是亏惨了,都跟你没关系,稳当。

至于“赌未来”,就是自己找团队、搭角色,做完专辑往平台上发,靠播放量赚分成。运气好的话,能躺赚“睡后收入”;运气差的话,就是自己搭钱搭时间,最后连本都回不了。回本周期还长,对我这种急需用钱养家的人来说,太不现实。

之前我自己玩的时候,做过几本社科类有声书,结果流量差到离谱,所以果断选了“卖时间”这条路。

从去年7、8月开始,我就跟个“试音侦探”似的,朋友圈、微信群、QQ群挨个扒,生怕漏了个机会。有时候看到合适的角色,半夜爬起来录,嗓子喊得发哑,结果石沉大海是常事。那段时间收入特别不稳定,少的时候几十块,多的时候大几百,跟“开盲盒”似的,我甚至怀疑:“这钱还不如出去跑网约车赚得多?”

转机出在去年11月底——我总算接到了两本书的单播,熬了一个月录完,年前拿到了3000多块。那是我失业后赚的第一笔“大钱”,当天我就大手一挥:“走!全家下馆子!”以前舍不得点的红烧排骨、油焖大虾,那天全安排上,娃啃着排骨含糊不清地问:“爸,你是不是中彩票了?”我差点没忍住红了眼——这哪是彩票,是我熬了无数个夜的“血汗钱”啊!

今年春节过后,有声行业进入空档期,没什么时薪活。我寻思着反正没事,干脆在平台开直播讲大案要案。没想到还挺受欢迎,高峰时候直播间有一万多人,我还偷偷琢磨:“难道我要成‘有声界网红’了?”

好景不长,赶上两会期间,我这故事里动不动就“枪啊”“炸药啊”“警察叔叔啊”,平台直接给我发“断播套餐”——今天断一次,明天限一次,后来我换了题材,直播间人数直接从“万人大场”跌到“家庭聚会”,就两位数来回晃。得,干脆关了,省得给自己添堵。

那段时间我又陷入迷茫:难道咱这大龄失业人员,最终归宿真得是“铁人三项”(外卖、快递、网约车)或者“吉祥三保”(保安、保洁、保姆)?

就在我快放弃的时候,有声行业突然“开闸”了——平台上的配音需求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甲方还特别实在:“量大管饱,只要你有时间,活管够!”我当时差点蹦起来,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

5、6两个月,我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录完音嗓子都冒烟,但月底一算账,竟然有4000多块!虽说不算多,但够覆盖家里的基本开支,还能陪着娃写作业,这简直是“天选糊口方式”啊!那时候我甚至觉得,这可能就是我退休前的长期饭碗了——直到现在这份“满月新工作”找上门。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差点忘了本来是想跟大伙唠唠我那刚满月的“倒霉新工作”,得,这事儿留到下次再说——毕竟那新工作里的糟心事,也能凑一箩筐。

最后求个小小的支持:各位看官老爷要是觉得我的经历有点用,就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加个关注。要是你也经历过失业,或者正在琢磨入行有声行业,评论区咱唠唠,互相给点底气!

来源:小富即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