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药企市场被美垄断,低价入华抢份额,国产药企亏损近15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8:04 1

摘要:就像吉利德,在全球抗艾药市场份额可观,其产品更是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在各国市场开疆拓土。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在大众认知里,艾滋病或许是一个遥远且神秘的话题,但事实上,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相关统计,全球HIV携带者数以千万计,这是一个庞大且亟待救治的群体。

在抗艾药市场中,我们会发现跨国药企尤其是美国药企,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就像吉利德,在全球抗艾药市场份额可观,其产品更是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在各国市场开疆拓土。

但国内有一家专注抗艾药研发的企业,前沿生物,这家2013年成立,2020年在A股上市的药企,一直在抗艾药领域艰难探索。

它是国内抗艾药研发的先驱之一,在HIV长效治疗及免疫治疗细分领域努力寻求突破。

然而,从财务数据来看,其处境却不容乐观,上市后的前沿生物,始终没能摆脱亏损的阴霾,短短五年半,累计亏损近15亿元。

艾可宁作为其核心产品,几乎承担了公司全部的营收和利润。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款肩负如此重任的药物,却未能让企业实现盈利。

2024年,艾可宁的产能利用率仅约11%,产销率约85%。

虽然在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数据都有所提升,但产能利用率短期内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艾可宁产能利用率如此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国外药企的激烈竞争。

以吉利德为例,其HIV药物在美国的治疗费高达4000美金一个月,然而进入中国医保后,却仅售800元一个月。

这种巨大的价格落差,就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向国产抗艾药市场。

在价格优势面前,很多患者和医疗机构往往会选择进口药,这使得国产药的市场空间被极大压缩。

艾可宁即便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销售收入破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353万元,同比增长20.45%。

但面对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昂的产品商业化开支,单靠它想要实现盈亏平衡,依旧困难重重。

去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开拓费为88万元,而今年上半年直接归零,海外营收更是多年来一直为零。

这对于一家致力于在全球抗艾药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从常理上讲,艾滋病药物的最大市场在欧美国家,那里医疗资源丰富,患者对药物的支付能力也较强。

然而,前沿生物却在欧美市场门前吃了闭门羹因为美国的药品审批制度对国外药企极为严苛。

美国上市药物在中国上市,往往无需再做临床,可中国获批上市的药物,比如艾可宁,若想进入美国市场进行商业化,就必须重新开展一个三期临床。

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以及漫长的研发周期。

对于本就处于亏损状态的前沿生物而言,这样的投入无疑是天文数字,风险巨大。

无奈之下,前沿生物调整策略,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

目前,艾可宁已在厄瓜多尔、柬埔寨、阿塞拜疆、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5个海外国家获得药品注册许可,同时在7个海外国家提交了药品注册申请。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之后,这些海外获批国家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甚至还不如国内市场。

权衡之下,公司不得不将更多精力重新放回国内市场。

不过,前沿生物并非毫无希望,截至9月15日收盘,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60%。

这背后的关键因素,便是市场对其另一款创新药小核酸药物的看好。

近年来,全球小核酸制药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从2016-2022年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95%,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250亿美元。

在这个充满潜力的赛道上,前沿生物也有自己的布局。

公司在小核酸领域推进最快的是三款靶向补体系统的小核酸药物FB7011、FB7013和FB7014。

这三款产品均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其中两款甚至具有全球同类首款的潜力。

目前,FB7013已建立放大工艺并完成GMP批次生产,预计2025年底递交IND申请。

FB7011、FB7014则均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试验周期约7-8年。

从已知的公开信息来看,前沿生物在小核酸领域的管线布局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也正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其关注度极高的重要原因。

但在小核酸药物研发方面,虽然有一定布局,但临床试验周期较长,在这期间,国际药企也在不断推进相关研发工作。

国产药企要突破困境,不仅要在研发上持续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还要在面对国外药企的低价竞争时,要寻找差异化竞争路径。

在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产药企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能够在研发创新、市场策略等方面精准发力,国产药企定能在国际医药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优质、可及的药物。

来源:ho侯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