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洛克这个产品,并不是和声力为了做旗舰而做的旗舰,其实早在他们品牌诞生之初就已经立项研发,和声力的老用户和群友们应该知道,这个型号当年在主理人老郭口中的代号叫做“70mm旗舰”,当时他习惯用振膜的尺寸来描述型号,而后来他们把70mm尺寸改为60mm,并且开始正
巴洛克这个产品,并不是和声力为了做旗舰而做的旗舰,其实早在他们品牌诞生之初就已经立项研发,和声力的老用户和群友们应该知道,这个型号当年在主理人老郭口中的代号叫做“70mm旗舰”,当时他习惯用振膜的尺寸来描述型号,而后来他们把70mm尺寸改为60mm,并且开始正式基于这个尺寸进行膜片和技术方案的研发,前前后后打磨三年有余。而且大家不难看出巴洛克是和声力参展次数最多、调音打磨周期也最长的一个型号,因为随着产品线的丰富,老郭很担心自身科班出身的审美和市场喜好有所冲突,并不想做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产品,而且作为国产小品牌而言,巴洛克、以及当年G200的售价虽然很有诚意,但数额本身说低也不低,更容易被严苛地审视,但随着香港CANJAM上那副版本的一锤定音,巴洛克完成了最后的蜕变。
而对于“不丑不是和声力”这一戏谑的说法,这次貌似被巴洛克给打破了,这可能是和声力历史上第一个在大众宏观审美层面称得上“美”的头戴耳机,虽然在配色以及设计方面还是比较偏科技风、硬朗风,而且是纯黑配色,但你会发现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深浅、磨砂与亮面的交织,巴洛克在不同的光线下的视觉观感是非常协调的、深邃但不古板,尤其是正面的金属斜网在受到光照时的那种反射光和头梁处的银色会形成呼应。
而佩戴方面,看到巴洛克的体积比G200小了一圈时我也为它捏了把汗,因为G200的问题在于虽然头梁够宽、但是耳罩的尾端部分不容易贴合面部,而体积小的头戴则更容易夹头、硌耳朵,好在巴洛克经过几次优化以后,几个我介意的点都改善了:一个是耳罩尾端有一个很自然的内收弧度,整个耳罩可以和面部贴住,不会像G200那样尾端有一点漏气;第二个在于它那看似不宽的头梁实际上打开的角度是很足的,不会给侧面部太多的佩戴压力;第三个在于它具备抗菌功能的蛋白皮+足球网纤维声学耳套,不仅对我这种常年有湿疹性皮炎的用户非常友好、而且也足够的透气干爽,尤其是这两天升温,它比纯皮质耳罩要来的舒服太多,而且侧面的蛋白皮还平衡了低频的泄气性与密封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备多重优势的耳罩设计。
“升级线级别的原配线”也一直是和声力的老黄历了,当年宙斯给用户免费送完升级线以后,我就把原线用在各种其他头戴上,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一耳朵升级的程度,而巴洛克的原线采用了国产高纯度无氧铜与德国进口单品铜混编,而且很慷慨的一给就是两根,分别为3.5单端和4.4平衡头,没有能够给到卡农口可能也是因为和声力官方认为巴洛克不是一个非得上大型台机的头戴,而且4.4转卡农较为方便、反之则否,加上和声力作为一个出口海外占大头的品牌,海外市场目前对4.4的呼声也更高。而在驱动性方面,巴洛克的灵敏度较高、但阻抗却很适中,是64欧,可能会有人认为64属于中高阻抗、反而会难推,但其实现在的绝大部分国砖输出功率都是完全冗余的,动辄几百mW绰绰有余,但64欧这种中高阻抗比32、16欧的阻抗对播放器来说都更属于是“低负载”,失真、噪声指标会更佳,也更容易在大动态中具备更好的控制力,比如我和老郭都非常喜欢N63的E203主板驱动下的巴洛克,那个声音几乎已经是完整的框架了、动态和密度都非常优秀。所以,虽然我从来不推荐头戴耳机直推,但如果你手持一个底子有一定声音厚度的、非数码味的国砖设备,我也会把巴洛克作为你的推荐项。
第三代旗舰60MM陶瓷金属膜片,具备极高的刚性、对分割振动有很好的抑制,金属基底的加人在保持高刚性的同时减轻重量,提升振膜的响应速度,改善瞬态表现,在调音的过程中,和声力通过调整陶瓷与金属的比例,可优化内部阻尼,平衡解析力与声音柔和度,并且巴洛克全频段的失真均低于0.2%、甚至大部分都低于0.1%,在动圈头戴中表现相当优秀。而陶瓷这个材料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在于,它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振膜状态波动很小,这个事儿可能是大部分发烧友的知识盲区,其实我之前在做动圈耳塞测量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从南方寄过来的耳塞左右声道(尤其是低频部分)会有明显差异,而在干燥环境下放置几天后又会自行恢复,包括早年的许多生物振膜在几百小时的工况后都会显著损失动态和信息量,而陶瓷振膜则在稳定性、寿命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大家可能也从不同大佬的评价中大概了解过,虽然巴洛克的人声表现也很优秀,但和声力这个品牌的所有产品,除了黑洞这一型号以外,均为古典向的调音、并且以演绎好古典乐为设计目标,另外——“巴洛克”所代表的意义,我相信听古典的发烧友们都是知晓的,而巴洛克这个头戴也确实十分适合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表现,至此我也合理怀疑,可能和声力后续会根据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设计不同风格的调音取向。
首先,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音乐被视为一种"音响建筑"(Klangarchitektur),其核心在于复调对位法(Kontrapunkt)、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修辞学结构(Musikalische Rhetorik),分别对应了声部间严格的数学关系(例如多个声部同时进行,四部和声等)构建立体空间感、低音线条作为"地基"(专业术语为和弦根音),支撑上方声部的装饰性旋律、以及类似于演讲结构的“起承转合”,如"主题-展开-再现"对应修辞学的"命题-论证-结论"。
而如果转化到涉及HIFI调音与声音特性的角度里来说的话,要想演绎好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对于三频的流畅感、层次感是极为重要的,或者说声音一定不能够过于的一板一眼、生硬发紧,低频对下潜的要求极高、但是不能够有过多的残响修饰,中频需要一定的厚实感以体现巴洛克时期很多古乐器的形体感,比如羽管键琴(古钢琴)、鲁特琴、维奥尔琴(柔音提琴),因为中频是大部分器乐的基音频段,很多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古乐器都需要一定的声像厚度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而高频的部分,如果看过我之前评测的用户可能会有印象,一些声音富有光泽度、但并不拔亮频段、也没有什么攻击性的那种鲜活型高频,我经常会描述为“适合巴洛克的古典乐”,所以在这里,顺滑度高、晶莹剔透的高频,比所谓的线条感、华丽感更为重要。
至此,其实巴洛克这个耳机整体的声音风格已经呼之欲出了:全频段都非常的宽松、两端延展充沛且中频的部分不论是器乐还是人声都有很好的厚度,但整体并不会强调密度与线条感,低频下潜很深的同时注重极低频本身的细节与健康的回弹速度,而非死命地去做落地感或者通过残响与Delay的方式来添加“氛围”,甚至,巴洛克在低频质量如此高、细节如此充沛的前提下,它本身的低频量感其实是略少的,比G200和同为动圈的宙斯Elite都要少。而高频的部分,这里对于“亮度”的表达,我想通过两个方向去描述,首先是高频的氛围,巴洛克的整体音色其实完全不亮、高频的氛围是比较适中甚至偏暗的,在听流行乐的时候这个特性比较明显,但如果是听钢琴、弦乐等器乐演奏的时候,它本身的结像又足够的精致平滑、有适度的光泽感,这种光泽感其实和亮度并不是一码事,是由器乐的尾韵特性和泛音自然形成的,而非像一些女毒耳机、或者偏数码味的耳机那样把整个中高频的音色提亮来营造出通透明亮的器乐听感,二者在听古典时会有本质的区别。
比起高频的那种平顺润泽,我认为和声力这次处理的最好的部分依然是低频,尤其是倒数第二、第三版的时候,展会的评价已经非常好,但我始终觉得,它作为一个古典向的头戴,极低频的部分差了口气,而我过去和许多品牌的工程师的交流中他们都表示,极低频的充分释放对于低频的纯净度、瞬态、细节表现是会存在负面影响的,但当我把这个想法递交给老郭以后,他在工厂捣鼓了一两个晚上居然把事情给完成了——即便是在一些便携播放器的驱动下,巴洛克在演绎低音提琴时的那种琴腔共鸣、演绎现代电影原声时的那种低频震颤感都非常充分,而对其它方面我没有听出任何可闻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之前差口气的那个版本太像是“头戴版小4”了,有极低频的头戴才能够有如此鲜明的乐感。而好的低频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撑开更好的空间感,尤其是低频声浪可以向纵深的位置铺开、声场下方的位置会显得更深邃,不过和声力过去的产品我一直都吐槽过于弱化横向声场的打磨了,即便旗舰G200也是如此,到了宙斯Elite这一代有所改善,而巴洛克则算是和声力所有头戴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把横向给“拉开”的产品,虽然没有G200那么明显的球状,不过已经是一个XYZ轴都非常充沛的空间表现,并且便携设备上也可以撑出个七七八八。
人声方面,巴洛克的表现其实和宙斯Elite是有着很高的审美相似度的,我甚至可以搬用当年评测里的结论套在巴洛克的身上。它人声没有太明显的倾向性,基本上会跟着前端的风格带有一定的变化,齿音控制良好、气息细节丰富,是有一定厚度、口型清晰但不怼脸,符合大部分人对于“人声近”的需求、但是不会破坏声场的立体感表现、尤其是纵深保留的很完整。和平板旗舰G200相比,巴洛克的人声会显得有些“毛茸茸”的,人声的气息很绵密,而G200则会雕琢一下人声喉音中的颗粒感、尤其是在听港台老歌和爵士的时候要比巴洛克来的更有味道一些。总体而言,我认为巴洛克的人声还是好听的、只是绝对称不上多么“毒”,或者说毒这个字也向来和和声力这个牌子没搭过边,韵味和染色还是需要靠前端去互补,比如我会选择序曲Pro或者UD-701N金色限量版来强化一些巴洛克抒情人声的表现,但无论如何,比起它极为优秀的古典乐感而言,人声真不算它的强项。
其实原本想像写之前的Audivina那样写一篇短平快的“说明文”式的评测来赶一下文章进度,但和老郭聊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越聊越起劲(后来证实这其实也恰恰是他的调音思路、设计目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了这篇评测,而换句话说,如果你喜欢听浪漫主义时期的马勒、瓦克纳、老柴,以及更喜欢大编制、复杂类型的古典乐,那巴洛克可能是一个听起来不够“带劲”的型号,得上非常强力的A类大功率耳放才能演绎好、并且密度和大动态的感染力确实不如自家的G200,而如果你更追求声音极致的宽松平顺、听音较为杂食,以及喜欢“典型动圈”的那种音色表达的话,这副4K不到的巴洛克,是今年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头戴产品。
来源:科学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