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火药桶”!塔吉克斯坦无奈“摆烂”,为何还拖中美俄下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18:33 1

摘要:当俄罗斯代表卡布洛夫同塔利班代表团成员握手言欢的那一刻,没人能想到,俄罗斯对塔利班政权的态度是怎么发生这么彻底的转变的?

俄罗斯代表卡布洛夫同塔利班代表团成员握手言欢的那一刻,没人能想到,俄罗斯对塔利班政权的态度是怎么发生这么彻底的转变的?

或许是塔利班如今表现出反对西方的态度,正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考量。

而在俄罗斯之前,塔吉克斯坦政府也曾改变过对塔利班政权的立场。

但与俄罗斯不同的是,塔吉克斯坦拉拢塔利班是想为自己反极端主义、反恐怖主义的行动铺平道路。

先不论“用极端反极端”的操作是否具有可行性,但从中反映出的,却是塔吉克斯坦正面对的现实困境……

扎米尔·卡布洛夫(左)在2021年莫斯科会谈开幕前与塔利班代表团成员握手

“独立”不过“抛弃”

其实单从出身来看,塔吉克斯坦就注定了很难像其他国家一样独立发展。

1924年,塔吉克的共和在名义上确立,不过实际上,塔国还是属于乌兹别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

直到1929年,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并加盟苏联,这才有了初步的独立地位。

由于领土面积过小,塔国不出所料地成为了中亚五国中最需要帮扶的那一个。

二战期间,别国都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唯独塔国是真的没啥东西,因此作为战略后方,塔国的任务就是承接从西部迁来的工厂和疏散安置的儿童。

由于工厂和专家的入驻,带动了本地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开采,塔国的发展也就是从这里才开始步入正轨。

作为内陆高山国,农业自然是不用指望了,好在这里的冰川多,水资源相当丰富,各种金属原料也有着不错的储备

于是,苏联政府为塔国量身定制了一套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即金属开采和电力供应

在五年计划期间,塔国光是建成的大型水力发电站就足有8座,其他的小型水电站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在发电量方面稳居高位,塔国的铀资源储量也是名列前茅,乃至于苏联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来这里取的原料。

塔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边时不时刷着自己的存在感,一边通过苏联的援助默默发展着。

直到“8·19事件”的爆发,在整个体系都发生崩溃之时,塔国作为小国也只能随风摇曳,最终无奈独立。

塔国对苏联的强依赖性,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自立自主并不容易实现。1992年初,塔国刚走出苏联的庇护,转头就陷入了长达5年的内战之中……

“政见”变成“偏见”

独立之前,塔国就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是以塔共为支持的世俗化道路,二是以伊斯兰复兴党为代表的政教合一道路

作为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塔国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宗教影响根深蒂固。

而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宣布解散苏联共产党无疑成为了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没了领头组织,塔吉克共产党立刻陷入了困境,反共势力趁机利用宗教狂热,煽动群众围攻中央大楼,要求改组“旧政权机构”,塔共立刻更名社会党,试图以新的身份继续执政。

然而,反对派并没有买账,代总统阿斯洛诺夫还是下令停止塔共活动,并没收其财产,甚至首都杜尚别的列宁纪念碑也被拆除。

这些决定激怒了塔共支持者,议会驳倒了阿斯洛诺夫,并将前塔共第一书记纳比耶夫任命为代总统,同时决定恢复共产党,而这一举动,让塔国的政治矛盾迅速激化。

1992年,以伊斯兰复兴党、伊斯兰民主党为代表的反对派势力联合起来,成立了“救国阵线”,他们在首都组织数万人示威游行,要求解散议会,改组政府。

在反对派的压力下,政府被迫妥协,纳比耶夫宣布成立“民族和解政府”,伊斯兰复兴党也得以加入政府的重要职位。

然而,妥协并未平息争端,反对派真正想要的可不只是这几个职位,于是,双方的流血冲突持续升级,内战全面爆发。

内战给塔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15万人因此丧命,100多万人沦为难民。

更为离谱的是,塔国的内战不仅搅得自己鸡犬不宁,还把战火烧到了隔壁的邻居身上。

1994年底,拉赫蒙率领新政府重返首都杜尚别,标志着合法政权开始全面掌控局势。然而,反对派并未就此消失,他们只是被政府军驱逐到了阿富汗北部和塔国境内的偏远山区。

反对派的领袖们不甘心失败,纷纷逃亡国外,他们在阿富汗北部成立了一个流亡政府,并以伊斯兰复兴党为核心,发起了伊斯兰复兴运动,成为与塔国合法政权对抗的主要力量。

由于得到了阿富汗政府的支持,反对派不断在塔国和阿富汗的边境挑起武装冲突,甚至还派人潜入塔国境内制造恐怖事件

按说,内战演变为边境冲突,停在塔阿两国之间也就差不多了,可谁知,北边的俄罗斯却坐不住了。

在俄罗斯的动员下,旁边几个被波及到的国家,共同组成了“内战调解团”,战争双方终于有了坐上谈判桌的契机。

1997年,在联合国、俄罗斯和伊朗等国的斡旋下,拉赫蒙总统和联合武装反对派领导人努里开启了谈判,并于6月27日签署了停战协定,内战就此结束。

可战争的终结,并不是塔国和平的起点,由各种矛盾残留引起的常态化局部冲突在这里重复上演,而无辜的邻居甚至“远道而来”的人,都将接连陷入这个泥潭之中……

“摆烂”还是“实惨”

内战结束后,原反对派相继加入了政府重要部门,他们的武装力量也并入了政府军队,但宗教势力的抬头岂是这么简单就能停下的?

随着反对派的政治诉求逐渐被消解,伊斯兰复兴党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复兴运动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选择了与世俗社会妥协,追求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平衡;而另一部分人则在激进思想的蛊惑下,逐渐滑向了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散兵游勇的恐怖主义有了统一信仰的加持,恐怖活动也开始冠上了“圣战”的旗号,本来应该毫不相关的二者就这样被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本还指望借助宗教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并稳定政权,但在看见这种势头之后,拉赫蒙果断采取了强制措施,想要遏制狼狈为奸的“极恐”。

可国内的经济由于内战已经变得一团糟,民众不满的情绪和极度贫困的社会环境反而成了恐怖主义滋长的温床

为了筹措资金和扩大规模,恐怖主义开始在塔国境内发起大规模的走私与贩毒

短短几年时间,塔国的犯罪率便直线飙升,甚至就连官员贩毒的情况都时有发生,据塔国毒品监控局数据统计,累计缴获的毒品数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可谓“独霸榜首”

紧随而来的,便是各种恐怖活动的肆虐。2001年,塔国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总统外事顾问、文化部部长等政界高层相继遇刺身亡。

暗杀、绑架及爆炸等恶性事件更是成为了高频事件,普通居民常年生活在恐怖主义笼罩的氛围之中。

拉赫蒙虽然采取了打击毒品和犯罪的措施,但由于国力有限,打击力度也不大,恶性事件不仅没有得到遏止,反而继续呈上升趋势。

恐怖主义更是不断蔓延,将势力渗透到了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都更为尖锐的费尔干纳盆地,企图在这片动荡的地区建立起类似于“塔利班”的组织基地。

本来能力就有限,这帮人还偏往最薄弱处下刀,面对这样的局面,管是已经管不住了,然后,塔国就果断“摆烂”了……

常道是:塔国着急的时候,别人不会着急,可万一哪天塔国突然不急了,那其他人可就坐不住了。

从“9·11事件”开始,美国就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在阿富汗及其周边投入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中亚这些离战场最近的国家,自然也就成为了美国设立军事基地的不二之选。

可当发现了阿富汗的恐怖组织不仅没有就此灭绝,还在周边地区不断发展壮大,乃至于自己的驻军都将面临威胁的时候,美国是不能不管了。

这时候不妨猜一猜,谁第二个坐不住了?美军部队是美国派来的,塔国的军事基地却是苏联时期就留下来的,俄罗斯就是那个提供基地的“房东”。

先不论有没有和美国争夺区域霸权的心思,单就恐怖主义对俄罗斯的利益也造成了威胁,它就不得不选择和美国站在一边。

而恐怖组织还借助和中塔两国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新疆开展恐怖主义活动

而要说,最着急的,还得是西边的伊朗。

虽说“伊斯兰革命”“伊斯兰化”中亚的野心是早就存在了,可那帮恐怖组织偏偏打着伊斯兰的名义去搞恐怖活动。

于是,周边国家就在各自的切身利害中织就了反对恐怖主义的包围网,塔国也终于找到了能够共担压力的反恐“战友们”……

尽管国际反恐联盟的介入暂时压制了“极恐”势力的猖獗,但经济凋敝与政治裂痕的阴影仍未消散。

塔国的命运,就像其丰富的冰川一样,多量却又脆弱,在内外交困的热浪中艰难维系着平衡,或许就是这个高山之国现阶段最好的出路了吧……

参考文献

[1]《列国志-塔吉克斯坦》[M]刘启芸 编著

[2]《当前中亚反极端形势分析》[J]张宁 著

[3]《“一带一路”国别概览-塔吉克斯坦》[M]祖雪晴、冀蕊、闫瑾 编;左学良 审定

[4]《“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研究》[D]王晓石 著

[5]《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影响研究》[D]张继丹 著

[6]《中间地带视角下的塔吉克斯坦的内政外交》[D]李思凡 著

[7]《“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亚极端势力成因及其风险防范》[J]刘勇、姜彦杨 著

[8]《国家构建与社会发展——塔吉克斯坦安全问题研究》[J]邓新 著

[9]https://chinese.aljazeera.net/news/political/2024/10/6/俄罗斯为何决定将塔利班从恐怖组织中除名

来源:微趣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