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剧《女神的战争》以职场甄嬛传和小时代的即视感立马吊足了网友们讨论职场的胃口。本剧以每集三分钟的日播模式,讲述了90后职场菜鸟七月,带着成为广告策划人的梦想来到梦寐以求的广告公司。然而广告圈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波谲云诡是她始料未及的。围绕着胜利和地位,一场没
网络剧《女神的战争》以职场甄嬛传和小时代的即视感立马吊足了网友们讨论职场的胃口。本剧以每集三分钟的日播模式,讲述了90后职场菜鸟七月,带着成为广告策划人的梦想来到梦寐以求的广告公司。然而广告圈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波谲云诡是她始料未及的。围绕着胜利和地位,一场没有硝烟的女性职场战争拉开序幕。
其中有一集就讨论了职场加班潜规则的话题,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什么是职场加班潜规则?简单的理解,就是从理想“朝九晚五”变成了“朝九晚无”。下班老板不走,员工都不敢走,久而久之,大家都形成了加班的默契。无论是在领导面前表现还是作秀,越来越多的白领深受“加班潜规则”的潜移默化,从难以抗拒到自然融入……
在传统忠效文化和现代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市场逻辑思维模式下,人们总是将工时长短与贡献度、忠诚度绑在一起,过度加班的氛围在职场中渐渐弥漫。
乐意加班心甘情愿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经常获得褒奖赞美;而准时下班抗拒超时工作的人,则被嫌弃。上有“严苛”的企业制度高悬,身边有“先进”的工作榜样,身在职场为了保住难得的工作机会,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加之来自企业、社会舆论的对于刻苦工作的褒扬的共同作用之下,促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
我们可以看看哪些是职场人经常遇到的“加班潜规则”的情形:
中高层快到下班时间了,故意不走,自己做好表率,下面的员工就不好意思提前走了;
快到下班时间,领导故意检查你今天的工作情况,如果做完了,就会挑一些错,让你再干上半小时到几个小时的;如果没有做完,领导表态,干完再走;
一定要保持即时通讯在晚上或周末在线,如果不在线,把你打上工作投入度不高的标签,找你谈话,逼你乖乖就范;定一个任务量超出正常工作量的任务,提前约定好跟你在某一时间内完成,于是你不得不自主加班。
以上情形都属于“加班潜规则”,而且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这样的加班不但没有加班费,而且如果不加班,会影响你的绩效和升迁。这也是很多职场人对“加班潜规则”的无奈之处,渐渐从难以抗拒到自然融入。
身在一家私有企业的胡小姐,说起“加班潜规则”流露着满脸的无奈:“下班时间到了,老板没走,上司没走,你敢先走吗?如果你不愿意加班,自然会有别人加班,领导都看在眼里,怎么可能不影响绩效和升迁?”
在创业公司工作的高远说:“我觉得公司加班最多的应该是老板,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团队更加如此。老板不断的思考、策划、改变,然后前进,他就是整个团队的大脑,就好像你在睡觉,可是你的大脑还是在转。而普通员工,就算疯狂加班又有什么效率呢?项目应该落实到个人,责任也应该落实到个人。真正留下加班的人,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加班是一种潜规则,而是要把任务完成并且完成得更好。公司每天工作八小时,这是职业操守,而多过八小时的,就是大家共同的付出而付出就期待一份回报。当然人在江湖有众多无奈,但加班始终不应该算是职场中的潜规则。”
而银行职员陈利奔认为应该辩证看待“加班潜规则”。他说,“加班不一定就伤害了我们个人的利益,比如休息时间减少、工作任务加重。作为一名金融机构的基层员工,服务着广大客户群体。有时候自己已经到下班的时候了,但外面客户还是人满为患,这时我就主动加班,急客户所急,帮助客户办理业务,随后看着客户满意而归,自己感到很欣慰。”
“又比如领导会让你做一些小事,我们不应该单单只想着把事情做好就好了,还要从中去琢磨,有时候领导让你打个电话给客户,间接地锻炼了你的交际能力,有时候领导会让你整理文档,我们可以看看作者的用词表达方法,间接地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总之,我们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潜规则加班,从中所获得的要远远比我们所付出的多,甚至会终身受益。”陈利奔说。
谁都知道好产品的产出永远是和投入成比例的,企业总是不断强调绩效,职场总是强调忠诚,员工一方面“竭力”地榨干脑袋里的智慧,另一方面,在一点一点挤出精华的同时也在透支着身体的健康。当一个销售人员再也不能让企业的产品再多卖一点,当一个设计人员的创意被认为越来越没有新意时,被老板“谋杀”时间是成了无情的市场规律,更是个人的悲剧。
瑞士的一家钟表公司,他们的管理非常人性化。企业的门口、老板桌前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钟表,早晨来了,大家把昨天的工作一总结,就立即投入一天的工作。下午下班了,老板会出来催促你赶紧走,老板认为,你不走,肯定是你一天工作安排不合理,是你的能力有问题,加班不但会加大他的办公成本,而且还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
这家企业的老板认为,只知道上班拼命,下班睡觉的员工是工作机器,更会与丰富、有益的社会生活隔绝。连续加班会影响生产效率,不仅消磨身体,还会导致员工步入思维和文化的真空。工作之外的不断充电的职员,才使他的企业保持了新鲜的思想,向上的动力!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企业也不是跑百米赛,员工在家庭与职场之间、人生与事业当中不能失去身体和智慧的主控权,即便老板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高额的团体保险、昂贵的健康检查补助,却还是弥补不了智力枯竭和健康丢失的遗憾。
来源:半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