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最近又被推上风口浪尖,罗永浩那张嘴一开,全网都知道它家预制菜藏得深。可你回头看看老乡鸡,同样是做快餐的,人家厨房玻璃一装,锅铲一响,葱油鸡现炒现卖,连一盘肉多少克都给你标明白。这不是较劲,这是做生意的底气。
罗永浩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这几天,在互联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像极了你家小区门口两个大爷下棋吵急眼。
一个说“我压根没预制”,一个回怼“你那西兰花能放两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围观群众手里的瓜越吃越大。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大战最后赢麻了的,居然是默默无闻的老乡鸡。
西贝最近又被推上风口浪尖,罗永浩那张嘴一开,全网都知道它家预制菜藏得深。可你回头看看老乡鸡,同样是做快餐的,人家厨房玻璃一装,锅铲一响,葱油鸡现炒现卖,连一盘肉多少克都给你标明白。这不是较劲,这是做生意的底气。
再看西贝,罗永浩在一次直播中,谈到了现在餐饮业的一些现象,顺口提了一句,说有的餐厅用的预制菜,比如西兰花,保质期能有好几年。
这本是一句泛泛而谈的评论,但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却认为这是在影射自己的品牌,反应非常激烈。他接连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语气强硬地表示要追究到底,甚至号召公司一万八千名员工一起参与这场“战斗”。
传统中餐的灵魂,在于那份难以言喻的“锅气”,那是厨师技艺与新鲜食材在烈火中碰撞出的独特风味。然而,当人们的好奇心穿透西贝餐厅那标志性的红格子桌布和周到服务,深入到后厨时,却发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里普遍缺少明火烹饪的设备,听不见炒勺与铁锅碰撞的鏗锵声。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安静工作的微波炉、烤箱和电磁炉。员工们最常见的操作,不是切配烹炒,而是熟练地拆开包装、解冻、加热,最后精心摆盘。
支撑起这份“高效”的,是强大的中央厨房体系。鲜嫩的羊肉、海鲈鱼,甚至是一盘茄子,早已在千里之外的工厂被预先处理好。它们以冷冻形态被分发至全国各地的门店,有些产品的保质期甚至长得惊人,可达18个月。
就连菜单上为孩子们准备的南瓜泥,也被指是冷冻品。当消费者发现,自己为一份售价超过二十元的馒头、一份五十元的莜面鱼鱼买单,其背后却是如此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流程时,支撑其高昂定价的价值基础,便开始剧烈动摇。
人们并非不能接受工业化。肯德基和麦当劳,从不讳言自己的标准化生产,价格也足够亲民。廉价西餐厅萨莉亚,更是将预制菜模式运用到极致,但它用极致的低价赢得了市场的谅解。
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错位。西贝的问题在于,它用工业化的成本,去赚取本该属于“手工匠心”的品牌溢价。它用“天然”、“本味”的叙事,去包装一个冰冷的工业化内核,这种矛盾,正是消费者愤怒的根源。
面对罗永浩的犀利质疑和汹涌的舆论,贾国龙的应对方式,更像是给这场大火浇上了一勺油。他强硬表态要追究到底,甚至动员公司近两万名员工加入这场声讨,试图用一种压倒性的声量来控制舆论。
这种家长式的强硬姿态,暴露了一种过时的品牌思维。在今天,消费者早已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上帝”,他们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发声渠道。那种试图“教育用户”、强行灌输品牌理念的营销模式,已经彻底行不通了。
人们对这种品牌PUA式的沟通方式,充满了本能的反感。而后续被曝出的厨师无证上岗、直播中无意间展示“解冻-加热”流程、以及过往的转基因油风波等问题,更让西贝的公关应对显得手足无措,进一步削弱了其品牌信誉。
就在西贝陷入泥潭之际,餐饮品牌老乡鸡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悄然登场。它没有参与任何一方的口水战,既不站队,也不辩解。它选择了一条最难,也最聪明的路——“自曝”。
老乡鸡做了一件让整个行业都为之震动的事:主动公开了一份长达677页、包含二十万字的菜品溯源报告。这份报告详尽到令人发指,从原料产地、供应商信息,到制作流程、所用调料,全部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
这还不算完,老乡...鸡还开启了后厨的实时直播,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监督厨房里的一举一动。这种极端的坦诚,无异于将自己彻底置于公众的审视之下。
在那个充满猜疑和愤怒的舆论场里,老乡鸡的这一系列操作,就像一股清流。它传递的信息非常简单:我没什么好隐藏的,你们想看什么,我就给你们看什么。这种把信息裁决权完全交还给消费者的姿态,是一种高明的权力让渡。
这场争论发展到最后,大家愤怒的焦点已经非常清晰:不是预制菜本身有罪,而是信息不对等带来的欺骗感。消费者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傻子,被剥夺了最基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公众对罗永浩的支持,与其说是支持他个人,不如说是借由他这个出口,宣泄对整个餐饮行业“虚假宣传”乱象的长期不满。大家要的很简单:明明白白消费。
西贝恰恰精准地冒犯了它最核心的客群——那些注重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中产家庭。这个群体对食材的来源和烹饪方式最为敏感,而信息的不透明,恰恰是对他们信任的致命一击。
许多曾经对西贝服务贴心、环境优雅留下良好印象的老顾客,近年来也因其菜品价格上涨速度远超品质提升,而逐渐减少了光顾。信任的基石一旦动摇,商业大厦便岌岌可危。
其实,重建信任的路径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将选择权真正地交还给消费者。
想象一下,一个理想的餐厅菜单,或许应该这样做:在菜品旁边明确标注“后厨猛火现炒”或“中央厨房出品”,并为此设定不同的价格阶梯。想吃锅气,愿意为厨师手艺付费的,可以选择前者。追求效率和性价比的,可以选择后者。
这不仅没有损害生意,反而体现了对消费者的尊重,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最终能将一场信任危机,转化为赢得更多客户的商业机遇。
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争端,最终没有真正的赢家,但它却为整个餐饮行业都上了一堂深刻的公开课。它标志着一个可以依靠模糊的品牌叙事和信息壁垒来获取超额利润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在这场混战中,老乡鸡的意外胜出,更像是一个充满启示的寓言。它证明了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诚实”不再仅仅是一种值得称赞的道德品质,它本身,就是一种最锋利的商业模式,一道最坚固的护城河。
当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来临,“透明度”将不再是品牌的加分项,而是衡量其价值的黄金标准。谁能率先放下身段,真诚地与消费者沟通,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赢得最宝贵的财富——信任。
来源:怎么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