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8000 米深地技术!中国石化顺北油气田发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6:32 1

摘要:而这一世界级的工程,不仅让中国的超深层油气开采技术站到了世界前列,也为国家的能源饭碗端得更稳,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底气。

向下,再向下!

在钻头刺破地下8000米时,每一次转动都是在挑战物理与工程的极限。

而这一世界级的工程,不仅让中国的超深层油气开采技术站到了世界前列,也为国家的能源饭碗端得更稳,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底气。

9月16日,中国石化发布了一份名为《同心筑梦 中国石化在新疆社会责任报告(1978-2025)》的文件,全景式地回顾了它入疆四十多年的历程。

《中国石化在新疆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现场

早在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石化的勘探队伍进入新疆。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先后建成了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

这份报告里的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在新疆已经先后发现并开发了塔河、顺北等17个油气田。

而“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在这个基础上,累计落实了四个亿吨级的油气区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顺北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

除此之外,报告还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化在新疆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经达到21.6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也有3387.03亿立方米。

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区进行大规模油气开采,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冲击。

很多人会担心,企业宣传的“绿色开发”“环保投入”,可能只是为了应对舆论压力的“漂绿”行为,其核心的开采业务,本质上与生态保护是根本对立的。

不过,中国石化的行动,展现的是一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平衡努力。

比如,为了保护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中国石化的西北油田分公司决定,主动在塔里木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清退了105口正在生产的油井

同时,多年来中国石化在新疆累计投入的环保资金高达69.29亿元,实施的生态恢复工程投资也达到8.9亿元,这是系统性投入的直接证明。

再来看企业自身能源结构的转型

报告中提到,2023年,中国石化在新疆库车投资近30亿元建设的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全面投产。

这个项目利用新疆丰富的光照资源发电,再用电解水制取“绿氢”,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碳排放,每年可减少约50万吨的二氧化碳。

那作为央企,中国石化在新疆获取了巨大的能源财富,这些财富是否主要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而对于当地民生的反哺相对有限?

换句话说就是,资源被带走了,但繁荣是否真正留下了?

这种担忧触及了资源型地区发展的核心痛点。

但实际上,中国石化正在努力将能源开发的“经济账”,转化为惠及当地的“民生账”,并且实践的是一种“造血式”的帮扶。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它对口帮扶的岳普湖国家级贫困县。从2013年开始,中国石化就深入到了当地产业。

它投资建设了灰枣加工厂,创立了自有品牌“阳光巴扎”,然后利用其遍布全国的2.8万座易捷便利店的庞大销售网络进行销售,累计帮助销售新疆特色农产品超过1.2亿元。

这种模式打通了“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的全链路,为当地创造了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

此外,企业的责任也不止于经济。

“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曾7次来到新疆,为近7000名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

塔河炼化派出的驻村工作队,进驻库车市乌尊镇博斯坦村7年来,也帮助532名村民实现了稳定就业。

这些具体到人、具体到事的行动,表明其责任实践已深度融入当地社会,让发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而这,或许才是那8000米之下,最宝贵的宝藏。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