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美国政坛又出“迷惑操作”上了热搜!当地时间9月18日,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放话:“中国不满足稀土要求,就不让中国航司在美及其盟国落地!”
这两天,美国政坛又出“迷惑操作”上了热搜!当地时间9月18日,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放话:“中国不满足稀土要求,就不让中国航司在美及其盟国落地!”
这话一出口,围观群众全是“黑人问号脸”——谁能想到,航班能不能落地,竟成了稀土谈判里“砸桌子”的砝码?而且这不是随口说说,多方消息证实,他确实公开向特朗普团队喊话,把限制中国民航着陆权,直接摆上了稀土博弈的天平,仿佛觉得这张“航空票”能撬动全球供应链。
说白了,这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下飞机”,活脱脱像小孩子“不给糖就捣蛋”。
除此之外,他还加了两条“附加条件”:一是审查对华飞机、零部件及维保服务的出口;二是拉着盟友一起限制中国航空领域的海外投资,算盘打得比机场广播还响。
可航空业这盘棋,哪是他一厢情愿就能拎走的?2023年中美航班就一直在博弈,去年美本土航司和工会联名游说,以“反竞争”为由暂停新增航班审批,现在每周中美往返航班仅48班,连之前获批119班的一半都不到——两国航空产业早绑在一根绳上了。
再说穆勒纳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搞事情”。今年7月,他盯着中国留学生议题不放,还致信多所大学,想搅黄与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合作;之前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他也跳出来反对,怕中国壮大军力和AI实力。
从教育到高科技再到稀土,他这些“高明提案”,说到底都是围着贸易和产业打转。但中美市场互为需求,不管是芯片还是航班,无数企业都离不开对方,“一刀切”真能不割到自己?
美方可说这是释放“明确信号”,可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现实。民航领域牵扯的利益太大了,旅游、产业、就业全挂钩民生。谈稀土时祭这“大杀器”,纯属“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过去三年中美航班因各种原因大减,如今好不容易慢慢恢复,本周三美交通部刚给三家航司批了六个月延长许可,航班刚有点回暖的苗头,这时候喊“停航”,谁先扛不住还不一定。
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这背后是美国藏不住的“稀土焦虑”。稀土是高端制造、军事装备、绿色能源的“血液”,而中国在稀土资源和冶炼领域本就领先。
拿航班着陆权当筹码,根本是缺乏可操作性的“嘴炮”——真要是实施了,航空、旅游还有上万依赖中美互动的企业,全得跟着遭殃。而且盟友和行业买不买账,都是未知数。
这些政客频繁炒作中国议题,活像足球赛里的“假动作”,看似强势,实则自己也怕“断腿”。中美航线牵动的是无数人的出行、企业的生计,国际关系缓和才是全球共赢的正道。
说到底,这类“威胁”不过是出“政坛综艺”,笑笑就好。民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才是世界稳定的“安全带”。你觉得这招能成吗?评论区聊聊!
来源:付贵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