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哥哥参加厨综翻车?白切鸡被批肉老,反讽评委引发骂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6:18 3

摘要:节目播出中,他以“奥运冠军哥哥”“村席大厨”的身份登场,他端出自家果园喂养180天的土鸡,做成一道地道的湛江白切鸡,并配上三款蘸料:沙姜、姜蓉和大蒜香菜辣酱。

中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也多有不同,网络上没少因为不同的饮食习惯打“口水战”,就像豆腐脑的“咸甜之争”一样。

而最近一档美食竞技类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播出到中段时,因一道白切鸡也意外引起了这样一场争论。

更别提舆论的中心人物还是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

全进华16 岁入行餐饮,做过 3 年厨师,之后回到家乡广东湛江做种植、养殖行业,如今成了一位帮老乡卖货的‘新农人’‘自媒体博主。

节目播出中,他以“奥运冠军哥哥”“村席大厨”的身份登场,他端出自家果园喂养180天的土鸡,做成一道地道的湛江白切鸡,并配上三款蘸料:沙姜、姜蓉和大蒜香菜辣酱。

这道菜最终遭到两位评委——淮扬菜大师周晓燕和岳云鹏——的否定,周晓燕指出鸡肉“偏老”,缺乏“嫩滑多汁”的口感,岳云鹏则直言“肉太硬”,评审结果很快公布,全进华淘汰。

但真正引发讨论的,是他在节目结束后的回应。

他并未完全接受评委意见,而是表示:“他(周晓燕)说我这个鸡没有他吃的那么嫩,有道理但也没道理,因为他不是我们广东人,在我们这边,要养到一定月份天数的鸡,皮才够脆,肉质才够紧实。”

接着他又给话题添了把火:“可能他喜欢吃那种30天或者60天嫩嫩的童子鸡,那种鸡在我们广东,给我都不要,但凡饭店里用这样的鸡来做白切鸡,你包(肯定)会被投诉的。广东的白切鸡永远是yyds,不懂吃的人,那只能吃30天或60天的鸡了。”

在节目播出后,“广东人吃鸡有多讲究”很快登上热搜,争议双方的分歧,并不在鸡本身,而在于“评判标准”究竟应当依据什么:食材原味,还是大众接受度。

一部分网友站在评委一边,认为比赛看的是厨艺,鸡肉是否“嫩”反映的是火候控制能力。

周晓燕此前长期从事淮扬菜教学,岳云鹏虽非专业厨师,但作为大众口味的代表,其评价并非毫无根据。

许多观众指出:“他的问题不是鸡老,而是没理解比赛要的是什么。”

另一部分网友则为全进华鸣不平,他们认为,湛江白切鸡本就以“老鸡”闻名,180天的走地鸡才有嚼劲,代表的是粤菜讲究“原味”的传统,“嫩鸡一入口就烂,那是饲料鸡才有的口感,不是真正的白切鸡。”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争议的核心并非厨艺本身,而是美食文化中长期存在的“口味正统”问题。

不同地域对于“什么是好吃”的理解本就不同,但在节目这种统一赛制下,差异却被误读为优劣。

事情的进一步升级源于全进华在直播中的一句话:“北方人可能吃不惯我们这种清淡口味。”这句评价再次刺激了不少网友,认为他态度傲慢,甚至带有地域偏见。

从这之后舆论迅速上升到了“谁才懂吃”的讨论,“味道判官”们登场了,有人搬出“正宗广东吃法”,有人反驳“嫩滑才符合现代口感”。

广东网友也开始分裂,有人力挺全进华,说“鸡不够老怎么叫白切鸡”,也有人质疑:“我也是广东人,我就不喜欢太硬的鸡肉,全进华能代表谁?”

这其实点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即便在广东,饮食口味也并不统一,广府、客家、潮汕三大菜系内部对鸡的烹饪方式和口感也有所差异。

这说明“正宗”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更多时候,它只是一种地方经验的投射。

“鸡有鸡味”是粤菜的一种哲学,但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接受它,就像四川的麻辣、东北的炖菜、江苏的甜口,各有千秋,而一旦我们把“我喜欢的”当作“唯一正确的”,就很容易变成偏见。

正宗的海南鸡饭不一定在海南,最好吃的东北炖菜未必在东北,我们吃的不是唯一版本的“标准答案”,而是多样的“地方表达”。

在纪录片《Ugly Delicious》中,主厨David Chang曾提出一个观点:“真正的美食,是产生情感连接的那些食物,而不是被写进菜谱的标准。”这句话,或许比任何“厨艺点评”都更能解释这场争议的根源。

美食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正宗,而在于它能否打动你。正如蔡澜先生说的:“你觉得好吃的,就当它正宗咯。”

来源:龙医生讲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