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 第165期】小巷人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6:12 1

摘要:大米,本名王杨,女,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是幻想工场旗下珊瑚文学签约作者,也是一名编剧。她擅长现实题材的创作,文风细腻,以温柔可亲的口吻、轻松抚慰的风格,带领读者追忆时代之蓬勃,品尝人生之百味。其代表作有《小巷人家》《清白之年》。

书名:小巷人家

作者简介)

Part1

大米,本名王杨,女,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是幻想工场旗下珊瑚文学签约作者,也是一名编剧。她擅长现实题材的创作,文风细腻,以温柔可亲的口吻、轻松抚慰的风格,带领读者追忆时代之蓬勃,品尝人生之百味。其代表作有《小巷人家》《清白之年》。

2018年8月2日,大米参与编剧的古装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在中国大陆首播。2024年,她编著的《小巷人家》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28日,她担任编剧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国大陆首播。2025年,大米获得第五届新时代国际电视节斑彩螺奖新时代最佳编剧提名,以及第30届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最佳编剧(改编)提名。

内容简介)

Part2

大米所著《小巷人家》以1977年苏州一条棉纺厂家属区小巷为起点,将庄家、林家、吴家三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轨迹,与1977至1994年间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国企改革、浦东开发等时代浪潮紧密交织。

身为教师的庄超英与纺织女工黄玲,在“望子成龙”的期盼与家庭矛盾中拉扯;压缩机厂工程师林武峰和爽朗的纺织女工宋莹,用相互扶持的温情撑起热闹家宅;还有在时代变革中探索出路的吴家人,三户人家的柴米油盐、悲欢离合,构成了小巷最鲜活的日常——书摊前的小画书、车间里的机器声、灯下备战高考的身影,这些细节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痕迹。

作品以两代人的成长为脉络,从家长们在国企改制、个体经济兴起中的抉择,到孩子们在升学、爱情、择业中的坚守,既展现了大时代下普通人命运的流转,更藏着邻里相助、家庭和睦的永恒温情,让读者在烟火气中读懂一个时代的变迁与人心的力量。

精彩分享)

Part3

一、高考阅卷

1月中,庄超英阅卷结束,他先是挑着扁担回了筒子楼,经邻居指点后,又挑着扁担进了巷子,找到了自家的小院。庄超英从没来过这个新家,不敢肯定这是不是自己家,他小心翼翼地推开院门,往里张望了一眼。

小巷里鸡犬相闻,有人看见庄超英挑着扁担回家了,全巷的人家都知道了。晚饭后,几户邻居挤在庄家听庄超英摆龙门阵,听他讲有关高考的逸闻趣事。

庄超英曾辅导过职工子弟李一鸣准备高考,他家也住小巷。李一鸣高考后第一次见到庄超英,滔滔不绝地向他诉说感慨。

"考场很少,有些县乡没有考点,考生们要坐船坐车,折腾一两天才能到指定的考场。我表叔他们大队的知青就是坐船再坐车来苏州考的。”“很多考生还没摸清状况。我们考场有个女工考着考着中途想离开考场喂奶,她婆婆就抱着新生儿等在考场外。”屋内一片笑声。

李一鸣说着说着动了感情:“我表叔也报名参加了高考。考完后,我想着反正回家没事干,不如送他回乡下大队。我们和其他外地考生一起回乡,船或车每到一个渡口或车站,有同学下船或下车时,其他人就大声唱起送别歌,实在是,实在是……”

林武峰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他听得悠然神往,见李一鸣语塞,替他补充:“青年义气,慷慨激昂。”

庄超英点头,补充讲起他从其他老师那里听到的逸闻:“十年没有高考,据说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父子叔侄一起报名,一起进考场。”

对门邻居吴建国插了一句:“庄老师你别‘据说’了,讲点亲身经历。”

庄超英哑然失笑:“阅卷老师进入招待所后就不能再出去,不能回家,不能上街,缺生活用品了也不能出去购买,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我一小截牙膏省着省着用,才坚持到了现在。”

林栋哲突然激动起来:“招待所肯定有很多牙膏皮,庄叔叔,你带牙膏皮回来了吗?能把你的牙膏皮给我吗?”

庄超英愣了愣,说:“我不记得我带回来没有,好像带回来了,应该就在厨房,栋哲你自己拿。”

宋莹道:“栋哲你要牙膏皮干什么?庄老师,你别理他,继续说。”

庄超英想了想,道:“条件比较艰苦,两人一天一瓶热水,喝的水、洗漱用的水总共就一瓶。”

吴建国兴致勃勃道:“还有其他内幕吗?”

庄超英喝了口热茶,说:“我批阅的卷子上有人题诗,有人写‘全体阅卷老师,辛苦了!’,试卷上各式答案花样百出,答得好的卷子很少,如果一份卷子正确率高,我们一屋子的老师都争着看。”

庄超英颇为感慨:“我们争相传阅,一是替学生高兴,二是开拓解题思路。这次高考太仓促了,教委来不及准备正确答案,阅卷老师们必须自己总结出标准答案。但个人解题方法单一,看到其他的解题思路就赶紧让其他老师也看看,提高阅卷的效率和正确率。”

二、买电视

一台电视机近500元,宋莹每月工资55元,林武峰60元。自从计划买电视机后,宋莹雷打不动每个月存30元--雷打不动的意思是,一拿到工资,宋莹就往银行里存30元,绝不挪用--按她的计划,一年半后就可以添置一台电视了。

宋莹没钱做新衣服了,蔫蔫地把原来衣服的领口、袖口改了改,自欺欺人地当成半件新衣服。

1979年春节前,林武峰的科室得了一张电视机票,为了公平起见,十几位同事围在一起抓阄。抓到电视机票的同事家庭负重重,买不起电视,把电视机票以五十斤粮票的价格卖给了林武峰。

林武峰先斩后奏,宋莹知道后,非常心疼那五十斤粮票,想再次转卖出去。黄玲找到宋莹,说:“你要钱不够,我先借你。宋莹犹豫道:“这多不好。黄玲快言快语:“我和你实话实说,超英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都给了他爸妈,我家平时压根存不下钱。去年是因为两次阅卷拿了点补助,家里多少存了点。这不马上要过年了,爷爷奶奶惦记着呢,这两个月一直叨唠着想买台收音机,你赶紧把钱借走,我谢谢你。”

宋莹心动了,问黄玲道:“你不和庄老师先商量一下,你不怕他怪你?”

黄玲道:“图南开始学英语了,超英学的是俄语,完全辅导不了他那天还在唠叨,电视台每周有两次少儿英语节目,专家辅导语法和发音,我就说为了图南学英语借你钱,你家买了电视,图南能跟着看节目,他不会有意见的。”

黄玲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宋莹高高兴兴应了,四处打听哪家商店有电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排了几次队,从希望到失望后,大年初三,林武峰推着自行车,运回了一台九寸的黑白店有电视。几家人围着电视收看新闻一林家今年买电视,宋莹欠了一屁股债,黄玲趁机取消了三家之间的互派红包活动,三家的过年活动变成在林家看电视了。

推荐理由)

Part4

当代年轻人在格子间与通勤流中奔波,在社交喧嚣与独处静谧间切换,常渴望一份踏实温暖与前行力量。大米所著《小巷人家》,便藏着这样治愈人心的答案。

本书以1977年苏州棉纺厂家属区小巷为舞台,铺展庄家、林家等普通家庭的生活长卷。没有跌宕冲突,只有搪瓷盆饭菜香、巷口吴侬软语、邻里热汤,以及孩童围坐看电视的热闹。庄超英夫妇为子女教育争执、黄玲在邻里鼓励下觉醒自我、宋莹泼辣外表下的热心肠,让文字浸满真实烟火气。

这些日常精准戳中当下年轻人:我们不为粮票发愁,却困于职场压力与选择迷茫;习惯外卖便捷,却怀念邻里默契。宋莹送粮、黄玲照料备考孩子的温情,呼应都市人情感需求,种蛇瓜、看春晚的瞬间更在怀旧中慰藉心灵。

更珍贵的是穿越时代的正能量。恢复高考、国企改革、浦东开发等节点中,人们为目标拼搏的模样,重释“努力就有希望”的真理,庄图南、李佳的成长抉择,亦给年轻人面对挑战的勇气。

若你正感疲惫迷茫,不妨翻开此书。在旧时光文字里会发现:生活真谛藏在柴米油盐的坚守、邻里相助的温暖、全力以赴的韧劲里。平凡日子的烟火与热爱,永远是人生最坚实的底气。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