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 | 汴水悠悠 一眼千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14:12 2

摘要:一件件“镇馆之宝”,让游客惊叹宿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埇桥遗址南岸出土的“蕲县界碑”,证实了当时的埇桥是南北陆路和运河的交会点。隋代萧窑白瓷杯、唐代三彩兔枕、宋代定窑刻花瓷碗,再现了千年前“舳舻相衔,千里不绝”的漕运盛景。金代“风花雪月”四系瓶则彰显了古代宿州书法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4月11日,记者走进“运河古城”宿州,循着千年水脉,感受独特的运河文化。

踏入宿州博物馆,仿佛打开了时空折叠之门。这里陈列的运河出土文物,无声讲述着宿州与运河的渊源故事。

驻足长54米、高4米的隋唐大运河遗址剖面,记者顿生一眼千年的既视感。粗糙的泥沙淤积层嵌着瓦砾、陶瓷碎片和动物骨骼,让人仿佛置身大型考古发掘现场。

一件件“镇馆之宝”,让游客惊叹宿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埇桥遗址南岸出土的“蕲县界碑”,证实了当时的埇桥是南北陆路和运河的交会点。隋代萧窑白瓷杯、唐代三彩兔枕、宋代定窑刻花瓷碗,再现了千年前“舳舻相衔,千里不绝”的漕运盛景。金代“风花雪月”四系瓶则彰显了古代宿州书法艺术和酒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宏伟的运河版图上,宿州自古就是扼守南北要冲的重镇。”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宿州市境内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亦称汴河、汴水),开凿于公元605年,是贯通黄河、淮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通道。隋、唐、宋三代,宿州都是最繁华的关津渡口之一,地方经济和文化曾经达到高度繁荣。白居易、皮日休、苏轼等文人墨客都曾乘船到过宿州,并留下许多不朽的名篇。

图为宿州市新汴河景区夜景。(资料照片)程兆 摄

为提升游客体验感,馆内以声光电技术,增加了运河文化展示效果。大运河(宿州段)大事记刻在老船木上,千年漕运史在艺术化场景中渐次展开;唐代石锚错落排布,塑造了埇桥古渡盛景;半景画、金代礌石与抛石机模型组合,再现了宋金大战的震撼场面;全息投影、3D动画还原了唐代诗人高适夜泊埇桥的诗意场景,游客甚至能“听见”汴河涛声与纤夫号子的交响。

走出博物馆的“时光胶囊”,漫步新汴河的“文化长卷”,眼前呈现的是“隋堤烟柳舞婆娑,碧水穿城似江南”的美景。

北岸的“战争史诗长廊”以13个节点广场,展现从陈胜吴广起义到淮海战役的历史风云,演绎着宿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铁血传奇;南岸的“民俗风情长卷”则以古汴遗韵、人杰地灵、艺苑民风三大板块,铺陈宿州2000年多彩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堙废的隋唐大运河河道遗址上,宿州市投资6.51亿元建设大运河遗址公园,通过打造古渡码头、临水长亭、古运飞虹等特色古典建筑,充分展示千年古运河的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

宿州,这座曾以“舟车会聚,九州通衢”闻名的运河古城,正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焕发新的光彩。

记者:何雪峰

来源:安徽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