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谢孟伟或彻底凉凉!不仅被拘留,导演连夜删其戏份,准备换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5:58 1

摘要:直播镜头前,一条弹幕悄悄飘过,像个小石子,砸进了本就浑水翻滚的一潭池子。

“你穿这身衣服不合适吧?”

直播镜头前,一条弹幕悄悄飘过,像个小石子,砸进了本就浑水翻滚的一潭池子。

谢孟伟抬头,咧嘴一笑,肩膀一抖,脖子一梗:“我们这可是省厅重点项目,公安都得配合!”

一句话,搅起千堆雪。

一句话,把自己从“嘎子哥”送进了拘留所。

9月17日,一纸通报,盖棺定论:拘留七日。

可谁又能想到,这个曾在荧幕上斗鬼子的小英雄,会在直播间里被“充电宝”绊倒,最终因一身警服被送进法网?

2003年,《小兵张嘎》横空出世,一个剃着平头、眼神倔强的孩子,成了无数人童年的回忆。

谢孟伟的好运,从这部剧开始。

他不靠颜值,不靠背景,靠的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那种“嘎”劲儿,硬是在一众童星里杀出重围。

可惜,这股子“嘎”劲儿,他没收住。

长大后的谢孟伟,没能再续童星光辉。演技不上不下,长相也不再讨喜,戏路慢慢变窄,只能靠直播带货重新搏一把热度。

直播间里,他端着“嘎子哥”的人设卖酒、卖手机、甚至卖情怀。

情怀是能透支的,但透支终有还的一天。

说起谢孟伟的带货“黑历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假酒风波手机虚假宣传蹭老艺术家流量诈捐质疑,每一桩,每一件,都曾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2021年,他的直播间曾因卖198元“茅坛”被集体举报。网友发现这酒不仅没茅台味,甚至连酒精味都淡得可怜。

谢孟伟当场泪洒直播间:“我错了,我以后不会再卖假货了!”

可没过多久,他又在镜头前大声叫卖:“这款手机原价8999,我直播间只要1999!”

结果被扒出来,别的平台只卖1880,还包邮。

你说他是被骗了?可一次次“被骗”,怎么总是骗到钱进自己口袋里?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网友更是有脾气的。

9月10日,谢孟伟在云南拍戏间隙,穿着带有明显警用标志的戏服开起了直播。

一边自称省厅重点项目,一边卖着几十块的充电宝,嘴里还不忘加一句:“我们这戏,公安都得配合。”

你说你在拍戏,行。你说你没来得及换衣服,也行。

但你穿着那一身“制服”,往镜头前一站,开口就是“我们这项目”,还边说边带货——这可不是“来不及换”,这是“根本不想换”。

警服是啥?是权威,是信任,是中国老百姓心里最不能碰的那根弦。

你拿它当背景板,拿它当“带货滤镜”,网友怎么可能买账?

9月17日,警方通报来了,拘留七日。

谢孟伟彻底凉了。

这一纸处罚,不只是对谢孟伟个人的打击,更是对他职业生涯的“封印”。

他参演的电影《缉毒风暴》,原本指望借着“嘎子情怀”带点热度。但如今,导演组连夜开会,出品人一句话:“换人重拍。”

剧组演员一个个被召回,投资成本翻倍,谁都不敢再赌他一口气。

与此同时,他在几大平台的账号也陆续被封,原本近千万粉丝,如今只剩“账号异常”四个字。

人没了戏,号没了货,谢孟伟的带货生涯,算是被自己一手终结。

谢孟伟不是没机会。

他有过爆红的起点,有过网友的原谅,有过媒体的宽容。

可惜,他一次次把这些当成理所当然,一次次试探观众的底线。

从“潘嘎之交”到“警服带货”,他始终没明白:靠情怀吃饭可以,但不能吃相难看。

你可以卖货,但不能卖假。你可以拍戏,但不能亵渎。你可以“嘎”,但不能“嘎人”。

就像网友说的:“你不是嘎子,你是‘嘎不起’了。”

谢孟伟不是第一个翻车的明星,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翻车”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他们曾经“飘”过。

以往翻车的明星,哪一个不是因为错把流量当护身符,忘了规矩有多硬、底线有多高?

有人说,谢孟伟不过穿了个戏服,至于吗?

至于。

规矩不立,行业就乱。警服不能成道具,情怀不能成武器。

别再拿“拍戏”做挡箭牌,别再拿“家人们”做韭菜收割机。

童星出道,成名太早,是谢孟伟的幸运,也是他的劫数。

他太早地尝到了被万人追捧的味道,却没学会如何守住这份热爱。

当他一次次在镜头前“表演式”道歉,再次“套路式”翻车,观众的耐心也就被消耗殆尽。

人设可以立,但别用来卖货;情怀可以炒,但别当成遮羞布。

别低估观众的记忆,也别高估你的滤镜。

“嘎子哥”已经不在,“嘎子锅”被他自己端翻了。

剩下的,只是一个活在流量幻觉中的成年人,终于为自己的“戏精人生”买了单。

来源:竹影伴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