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年,砥砺奋进,沧桑巨变。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新疆“五大战略定位”,以电网跨越式发展服务新疆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电网员工扎根天山南北,用坚守与奉献点亮万家灯火。英大传媒集团全媒体联动,策划
70年,砥砺奋进,沧桑巨变。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新疆“五大战略定位”,以电网跨越式发展服务新疆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电网员工扎根天山南北,用坚守与奉献点亮万家灯火。英大传媒集团全媒体联动,策划推出“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采访报道,电网头条推出“走进新疆看变化”系列报道,行进式、多角度展现电力赋能新疆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发源于昆仑山脉乌斯腾格山北坡、总长530千米的克里雅河自南向北流动,如一条亮丽的绸缎飘向沙漠腹地,在河流尾闾孕育出一小片绿洲——达里雅布依。
达里雅布依,意为“河流的岸边”。千百年来,达里雅布依人隐居于沙漠深处,伴河而存,世代靠放牧为生。
但黄沙漫漫,碱水涟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闭塞的交通,使得达里雅布依村的发展相对落后,长期缺电、缺水、缺网络,村民们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
在达里雅布依村出生、成长的云居来·吾不力,对童年生活最深的印象是“苦”。
“在老村,我们住的是用红柳枝和泥巴搭起来的房子,夏天热、冬天冷,过冬只能烧干柴取暖,并不暖和。”云居来·吾不力告诉记者,“老村没有电、没有信号、没有柏油马路,医疗、教育、交通条件都很落后。”
达里雅布依老村。
2017年,当地政府在于田县城北部90多千米处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达里雅布依新村,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青灰色二层小楼和灰顶黄墙砖瓦房,民居全部实现电气化;新建学校、卫生所、休闲广场、超市等便民设施,还修通了从于田县城到新村的沙漠公路。
俯瞰达里雅布依新村。
从于田县城出发,汽车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行驶。起先,路两边栽种着鲜艳的万寿菊,接着能看到成群成片的沙地芦苇,再往前开,只剩胡杨傲然挺立在起伏的沙丘间。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达里雅布依新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在梭梭树的怀抱里,新村的水泥路整洁宽阔,青灰色二层小楼与沙黄色平房错落有致,其中的10号楼就是云居来·吾不力的新家。
供电员工在沙漠中巡线。
2019年,新疆和田供电公司建成投运达里雅布依35千伏输变电工程,在新村安装3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了85.25千米35千伏线路、3.4千米0.4千伏线路,为235户村民装上了电表,保障村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用电。
供电员工为达里雅布依新村架设电力线路。
新村通上“大网电”的这一年,云居来·吾不力一家带着行李,坐着皮卡车,从老村搬进新村的新民居。
走进云居来·吾不力家,新疆特色的装潢风格让人眼前一亮,茶几上摆着诱人的馓子、烤馕、新鲜水果,电视、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搬进新家以后,我们陆续添置了许多电器,还用上了电采暖,方便又暖和。这些都是在老村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云居来·吾不力说。
生活有新变化,云居来·吾不力也有了新身份。2020年,她从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怀揣建设家乡的热情回到达里雅布依村,成为村妇联主任,开展妇女儿童相关工作。
9月17日这天,云居来·吾不力来到村小学,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站在二年级教室后门,她看到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子屏幕播放的教学幻灯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006年,我在老村上小学时,教室里只有黑板和桌椅。”云居来·吾不力说。
记者现场采访云居来·吾不力。
现在,达里雅布依村的教育条件和以前大有不同。2019年,新村的小学建成,校园里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师生们可以共享网络上的海量教学资源。
“学校每间教室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还有供科学课使用的实验设备,每张实验桌都有学生安全电源,学生可以放心操作。有了新技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特别高。”村小学校长艾克然木江·艾尔肯说。
教育播撒希望,希望的种子落在达里雅布依村的土地里。从“木骨泥墙”的老屋到水电暖齐全的新房,从喝苦咸水、点煤油灯到用上自来水、“大网电”,曾经与世隔绝的沙漠孤村实现“一步千年”的跨越。
达里雅布依新村村民在家看电视。
随着村里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负荷持续上升。今年5月,新疆和田供电公司员工立杆、架线,为新村又新安装了1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满足村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
沙漠腹地,蜿蜒流淌的克里雅河滋养着沿岸的胡杨、红柳、芦苇,也滋养着奔向幸福生活的达里雅布依人。达里雅布依新村旁,梭梭树的点点绿意见证着这个“最后的沙漠部落”在新时代的蜕变,也见证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勃勃生机。
来源:国家电网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