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寇不投降,会发生什么?人民日报:那就让他彻底灭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5:56 3

摘要:空中,美军“李梅火攻”持续肆虐,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群昼夜穿梭,东京、大阪等工业城市接连被焚,仅东京大轰炸就致10万人丧生,工业产能暴跌90%。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二战终告落幕。

但回望那个夏天,日本军国主义仍在负隅顽抗,若其拒绝投降,历史会走向何方?

人民日报早已给出答案:如果日寇不投降,就让他彻底灭亡!

1945年7月,日本已陷入盟军的立体战略封锁,亡国征兆随处可见。

空中,美军“李梅火攻”持续肆虐,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群昼夜穿梭,东京、大阪等工业城市接连被焚,仅东京大轰炸就致10万人丧生,工业产能暴跌90%。

海上,美国潜艇部队实施“狼群战术”,在太平洋航线展开无差别猎杀,日本商船沉没率高达80%,南洋输入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近乎断绝。

本土燃油储备仅存40万吨,不足支撑海军舰队1个月作战,多数战机沦为“地面摆设”。

地面上,粮食配给体系彻底崩溃,东京市民每日口粮降至290克杂粮,大阪出现大规模饥荒。

黑市中,1公斤大米售价相当于普通工人3个月薪资,树皮、草根成为平民主食,饿殍街头屡见不鲜。

此时的日本,已如风中残烛,却仍在酝酿最后的疯狂。

日本军部制定“决号作战”计划,摆出“本土决战”架势,妄图以“一亿玉碎”拖延败局。

兵力部署上,日军将关东军主力14个师团内调九州,使当地驻军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2个营。

同时在长野县构筑地下要塞,可容纳天皇及内阁成员,计划在东京陷落后继续指挥抵抗,。

全民动员层面,日军组建2800万“国民挺身队”,涵盖老人、妇女甚至儿童。

青壮年配发老旧三八式步枪,妇女儿童仅装备竹枪与陶土爆竹,接受“刺腹杀敌”的自杀式训练。

海军则残余1000架战机组建神风特攻队,配套2000艘“震洋”自杀快艇、300枚“回天”人操鱼雷。

其作战手册明确写道:“以肉体冲撞敌舰,达成一机换一舰之目标”,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盟军对此早有预案,“没落行动”作战计划已箭在弦上。

1945年8月9日,日本迎来最致命的一天——苏联对日宣战,“八月风暴行动”骤然打响。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率领150万苏军,携5000辆坦克、2.8万门火炮,分三路突破满洲防线。

关东军虽号称70万精锐,但装备陈旧、补给匮乏,在苏军装甲集群冲击下迅速溃败。

仅7天,苏军即解放沈阳、长春等东北重镇,歼灭关东军主力47万人。

与此同时,苏军在朝鲜半岛登陆,3天内控制平壤;对库页岛发起猛攻,切断日本北方退路。

苏联的参战绝非偶然,斯大林早于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承诺对日作战,核心目标直指远东不冻港。

据解密档案,苏联还计划对日本本土实施“焦土政策”:布放水雷封锁港口,撒播落叶剂摧毁农田。

甚至有预案提出轰炸富士山口引发火山喷发,虽未证实却足见其战略野心。

日本最后的外交幻想彻底破灭,败局已无可逆转。

就在苏联宣战前3天,8月6日,人类历史上首次核打击在广岛上演,美军B-29轰炸机“艾诺拉·盖”号投下铀弹“小男孩”,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

核爆瞬间产生5000℃高温,广岛市中心2公里内建筑尽数气化,8.8万人当场死亡,幸存者遭受急性辐射病折磨,皮肤溃烂、器官衰竭,后续死亡人数超14万。

美国随即空投传单警告:“若不投降,更多毁灭之弹将至”,但日本军部仍存侥幸,他们判断美国仅有1枚原子弹,下令封锁消息,坚持“本土决战”计划。

3天后,8月9日,钚弹“胖子”在长崎爆炸,当量2.2万吨TNT,致7.4万人伤亡,此时日本高层终于认清现实:美国已掌握核威慑能力,抵抗等于全员覆灭。

杜鲁门后来在回忆录中坦言,使用原子弹是为避免“没落行动”的巨大伤亡——该计划预计美军伤亡超100万。

日本投降消息传至中国,受降权博弈随即展开,蒋介石下令日伪军“维持治安”,严禁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甚至准许其“武力自卫”。

中共立即反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朱德总司令连发7道命令,部署全面反攻。

1945年12月19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发起高邮战役,目标直指拒降的日伪军,战役采用“武力强攻+心战劝降”策略,7天内歼灭日军1100余人、伪军5000余人。

此战创下我军单次战役歼敌纪录,被史学界誉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高邮战役全体战斗英雄模范合影

但仍有日军残余势力负隅顽抗,阎锡山为反共,收编2447名日军组建“暂编独立第十总队”,该部以“复兴皇国”为纲领,1948年晋中战役中被解放军重创,总队长元泉馨重伤自尽。

1949年4月太原解放,中国大陆彻底肃清日军残余,印证了“拒不投降必遭覆灭”的铁律。

复盘历史,若日本1945年拒不投降,结局将是灾难性的。

军事上,“没落行动”将如期实施:1945年10月“奥林匹克行动”登陆九州,1946年“王冠行动”攻关东平原,美军计划投入600万兵力、2700艘战舰,火力强度是诺曼底登陆的3倍。

盟军预估,日本将付出1000万平民、300万军人伤亡的代价,3000万人濒临饿死。

地缘政治上,苏联必然抢占北海道及本州北部,日本或沦为“第二个德国”,陷入南北分裂。

经济上,美英3万架轰炸机将实施“无差别轰炸”,工业基础彻底摧毁,国家退回到农业时代。

从这个角度看,原子弹虽造成巨大伤亡,却意外终止了更大规模的屠杀,正如丘吉尔所言:“原子弹挽救了千万日本人和百万盟军士兵的生命”。

而日本在投降后,在美国庇护下保留天皇制,部分战犯未受清算,为日后军国主义复苏埋下隐患。

七十余年过去,历史的警示仍振聋发聩,军国主义曾将日本推向毁灭边缘,如今若再敢冒进,必将重蹈覆辙。

人民日报“彻底灭亡”的论断,不是威胁,而是对历史规律的精准概括。

1945年的夏天,日本在战略封锁、核打击、苏军进攻的三重压力下,终于放下了武器。

天皇的终战诏书,本质是对“灭亡”命运的妥协,若再晚一步,日本或将从地图上消失,这段历史清晰昭示:侵略必然招致反抗,顽抗只会加速覆灭。

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

愿日本铭记1945年的教训,愿世界永远远离战争阴霾——毕竟,正义的铁锤,从不给侵略者第二次机会。

来源:盛世守护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