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做?学生重度抑郁休学在家,多次借钱,老师每次最后都妥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3 10:22 1

摘要:一位因重度抑郁病而被迫休学的学生突然给我发来微信,内容触目惊心:“老师,我在外面,没有钱了,被人扣留了,找你借几百元钱。”这已是该生第二次以如此急切的方式向我借钱。上一次,同样是这般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没有丝毫的迂回与铺垫。

一位因重度抑郁病而被迫休学的学生突然给我发来微信,内容触目惊心:“老师,我在外面,没有钱了,被人扣留了,找你借几百元钱。”这已是该生第二次以如此急切的方式向我借钱。上一次,同样是这般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没有丝毫的迂回与铺垫。

我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立马和家长取得联系。家长的态度坚决且强硬,说道:“别借钱给他,别理他。” 出于对家长意见的尊重,我委婉地拒绝了该生的借钱要求。

然而,仅仅一个小时后,这位学生竟连续发来多条“借钱”微信,其语气愈发急切与焦虑。我坚守着家长的意见——不借钱、不理他。

可该生并未罢休,紧接着给我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主题始终是“借钱”,那强硬的态度,仿佛我欠他钱一般。在我拒绝之后,他依旧不依不饶,又一次打来电话,而且是反复地拨打。

最终,实在经不起他这般反复打电话的纠缠,我心一软,借钱给他了,但仅仅借给他 100 元钱。随后,我赶紧给家长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家长在电话那头无奈地喊我以后不要理他,声称自己已经管不了这个儿子。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中,面对学生,特别是像这样有特殊病情的学生,老师有时确实会感到力不从心,仿佛矮了三分。听着该生那“讨债”般的口气,我的内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有无奈,有担忧,有困惑,更有深深的同情。

网友们针对这一事件各抒己见。有的网友言辞恳切地表示:“搞不清楚对方实际情况最好别借,你不知道对方拿去干啥,万一是离家出走你给钱问题就大发了。”此言论不无道理,毕竟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贸然借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

还有网友心有余悸地说道:“我碰到过很坏很坏的学生,会讹老师,诬陷老师。别当东郭先生,不用搭理他,把他微信,手机号码全部拉黑。”显然,这位网友曾经有过令人不悦的经历,以至于对这类情况充满警惕。

更有网友忧心忡忡地提醒:“人家都叫你不要借钱了,你不听还想人家还钱?万一因为你借的钱害得小孩怎么样了,你信不信家长起诉你?”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因为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纠纷并不鲜见。

对于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学生而言,我们当下的社会支持体系确实存在诸多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由于病情的影响,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和想法。比如,他们可能会突然情绪崩溃,做出自我伤害的举动,或者对周围的人充满敌意和攻击性。

而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时,常常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家长明确表示别借钱给他,要遵循家长的意见;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病情,担心学生因得不到帮助而出现更严重的状况。

如今,面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如何在维护教育秩序的前提下,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有效的帮助,已然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

过去的教育环境相对稳定和封闭,而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信息的快速传播、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都让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我们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社会资源在支持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缺,这也使得学校和老师在应对这类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

来源:蝴蝶花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