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9日,餐饮行业传来一则令人痛惜的消息:知名云南菜连锁品牌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9月18日下午在昆明同仁医院不幸离世,年仅40岁。这一消息经家属讣告、昆明市殡仪馆及多位信源证实,迅速引发餐饮界、创业圈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25年9月19日,餐饮行业传来一则令人痛惜的消息:知名云南菜连锁品牌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9月18日下午在昆明同仁医院不幸离世,年仅40岁。这一消息经家属讣告、昆明市殡仪馆及多位信源证实,迅速引发餐饮界、创业圈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赵晗的创业故事始于2009年。这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毕业生,与堂哥吕志韬、好友朱海琴、户峰阳组成“80后”创业团队,在北京后海银锭桥畔开设了第一家云海肴餐厅。彼时,云南菜在北京尚属小众,但赵晗凭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与商业洞察,将“香茅草烤罗非鱼”“汽锅鸡”等特色菜品推向市场,逐步打造出全国知名的滇菜连锁品牌。
截至2025年,云海肴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拥有157家直营店,并拓展至新加坡市场,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赵晗本人也因推动滇菜文化传播与餐饮标准化管理,成为行业标杆人物。然而,这位曾以“一条道走到黑”为创业信条的奋斗者,却因突发疾病倒在了事业巅峰期。
据盛诺一家创始人蔡强透露,餐饮行业在疫情后承受着巨大压力,而赵晗的离世或与长期高强度工作直接相关。知情人士证实,其死因为心梗——这一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正因创业者的作息紊乱、精神高压而呈现年轻化趋势。
回顾云海肴的发展历程,危机从未缺席:2024年7月,其新加坡分店因供应受污染餐食导致171名字节跳动员工食物中毒,被判罚款7000新元并永久关闭团餐业务。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食品安全管理漏洞,更折射出连锁餐饮品牌在快速扩张中的系统性风险。而赵晗在危机处理中展现的果断(如永久关停涉事门店、重建食品安全体系),也印证了其作为企业家的责任担当。然而,这种“壮士断腕”的决策背后,或许是长期透支健康的代价。
赵晗的离世,为创业群体敲响了警钟。数据显示,中国创业者中,超过60%存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而餐饮行业从业者因工作性质,健康风险尤为突出。结合行业案例与专家建议,创业者需从以下三方面重构健康管理逻辑:
时间管理的“刚性原则”
云海肴早期团队曾通过“潜伏”其他餐厅学习管理经验,这种务实精神值得肯定,但创业者更需建立“健康红线”。例如,每日强制休息1小时、每周固定运动3次、每年全面体检2次等规则,应像对待客户会议一样严格执行。
压力释放的“柔性机制”
餐饮行业具有“高周转、低毛利”特性,创业者易陷入焦虑循环。可借鉴云海肴“文化兴企”理念,将兴趣爱好融入工作——如通过烹饪研发、团队团建等方式释放压力,而非单纯依赖加班解决问题。
组织健康的“系统保障”
企业需建立“创始人健康备份机制”,包括培养核心管理团队、完善决策流程、设置AB角制度等。云海肴在赵晗离世后仍能维持正常运营,得益于其已形成的职业经理人体系,但创始人健康风险仍需纳入企业战略考量。
赵晗的悲剧并非孤例。近年来,多位知名企业家因健康问题英年早逝,引发社会对“过劳文化”的批判。餐饮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更需警惕“用健康换规模”的短视逻辑。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正通过《劳动法》修订、灵活用工制度推广等措施保障劳动者权益;从行业层面看,海底捞“师徒制”、西贝“合伙人制”等模式,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减轻创始人负担;从个体层面看,创业者需意识到:健康不仅是个人资产,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唯有保持身体与精神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赵晗的微信签名曾写着:“今天的劳累,是为了明天的自由。”这位将云南菜带向世界的创业者,用生命诠释了奋斗的意义,也以猝然离世警示后人:在创业这场马拉松中,速度与耐力同样重要。当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或许我们更需要重新定义成功——它不仅是财富的积累与品牌的扩张,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守护。
愿这位年轻的餐饮拓荒者安息,也愿所有创业者都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听见身体发出的警报声。
来源:经观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