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躺在病床上的那几天,他回忆起身边几个“活得挺久”的老邻居,惊讶地发现,他们早在五六十岁就开始自律,不喝酒、不熬夜、不油腻,生活清清淡淡,精神头却一个比一个好。
55岁的大爷是一名典型的“老烟民”,应酬多、酒不离口,再加上高油高盐饮食,体检查出高血脂后也没太当回事。
可就在一次晨练时突发胸闷、头晕,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已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医生判定为血栓高危人群。
躺在病床上的那几天,他回忆起身边几个“活得挺久”的老邻居,惊讶地发现,他们早在五六十岁就开始自律,不喝酒、不熬夜、不油腻,生活清清淡淡,精神头却一个比一个好。
医生对此也给出一个颇具警示的结论,那些即使属于血栓高危但活过80岁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在55岁前后,果断戒掉了4种日常行为。
这4件事看似普通,却对血管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老年人而言,若能及时止损,不仅能有效预防脑梗、心梗、肺栓塞等致命问题,还能让后半生过得更轻松、更长久。
第一件事,是戒掉“高盐高油”的重口味饮食。很多人到了中年依旧难舍那一口“香辣油炸”,殊不知这类食物正是动脉硬化的“催化剂”。
长期摄入高油高盐会加重血脂异常、血压升高,促使血管内皮损伤,诱发斑块形成。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我国成年人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9.3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标准。
同时,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加速血栓形成。
第二件事,是戒掉“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久坐4小时以上,血流速度显著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
一项涵盖12个国家、超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罹患静脉血栓的风险是活动者的3.2倍。而活动量大的老年人,其血管弹性更强、心肺功能更好、血液循环更加通畅。
那些80岁仍健步如飞的老人,几乎都不爱“葛优躺”,哪怕只是散步、做操,也比整天窝在沙发上健康得多。
第三件事,是戒掉“长期熬夜”。睡眠是修复身体和自我净化的关键时期,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紊乱,造成血压波动和内皮功能受损,为血栓埋下隐患。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升38%。特别是老年人进入自然衰老阶段后,自身排毒能力下降,更应顺应自然节律,做到早睡早起。
第四件事,是戒掉“情绪积压”或“暴怒习惯”。不少人把情绪问题当成小事,但其实情绪大起大落,尤其是愤怒、焦虑、压抑这些状态,都会刺激交感神经,升高心率和血压,造成血管壁受损。
法国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在发怒两小时内,心梗风险会增加5倍,卒中风险则增加3倍。
活到80岁的老人,往往早就明白“心宽”是最好的保养品。他们不纠结、不争抢、知足常乐,这份心理调节力本身,就是对抗血栓最有力的武器。
反观那些年纪轻轻就罹患心梗、脑梗的人,往往正是“四件事全中”的群体。有位仅58岁便突发脑梗的男性,平时生活就是“三高一怒”:高油、高盐、高压,情绪易激动。
虽然工作风生水起,但身体却早已透支。医生反复强调:不是年纪大了才出问题,而是几十年“微伤害”在累积。
等症状出现时,往往已经是血管堵到70%以上,甚至已经形成不稳定斑块,稍有诱因就可能脱落形成致命血栓。
很多人对“血栓”这个词没什么概念,认为那是少数人才会得的疾病。实际上,血栓是一种“全人群潜在风险”,它可以出现在动脉、静脉、肺部、心脏、脑部等多个部位。
表现也五花八门,从腿肿、胸闷到昏迷、猝死都可能。中国卒中学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40万人因血栓相关疾病致死,占心脑血管病死亡的80%以上。而多数病人发病前,几乎没有明显征兆。
更可怕的是,血栓常被称为“沉默杀手”。斑块形成的过程缓慢隐匿,哪怕血管堵了50%,很多人都感觉不到异常。
但一旦血栓脱落、卡在脑血管或冠状动脉,可能几分钟内就导致生命垂危。因此,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等出事后抢救,而是从根源上“断掉血栓生长的土壤”。
所以,那些真正高寿的血栓高危者,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早早就做出明智决策。他们或许也曾嗜油如命、工作熬夜、性格火爆,但在55岁前后,当体检红灯亮起、身体状态下滑时,果断刹车。
开始清淡饮食、坚持运动、规律作息、情绪疏导。正是这份及时的“自我更新”,让他们的血管得以重新修复,免于堵塞、梗死的悲剧。
那我们该如何参考这些经验,科学地进行调整?首先,从饮食做起,建议坚持“三低一高”原则:低盐、低油、低糖,高膳食纤维。
多吃新鲜蔬果、少吃红肉、油炸、咸菜、腊肠等高胆固醇高钠食物。适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抗凝与保护血管。
其次,运动推荐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太极、骑车。若条件允许,结合力量训练和拉伸运动,对改善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尤为有益。
再者,睡眠与情绪管理不能忽视。设定固定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睡眠环境,避免睡前情绪刺激。心理方面,建议学会倾诉、冥想、书写情绪日记等方法疏导压力,保持内心平和。
最后,建议中老年人每年体检一次,重点监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四项、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健康永远不嫌晚,只怕从不开始。现在就是你调整的最好时机,哪怕已经60岁,改掉这4件事,血管也还有机会重生。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与风险因子不同,具体调理方案还需因人而异。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心血管科或老年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健康计划,切勿盲目听信偏方或自行停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血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基于XGBoost联合SHAP构建非瓣膜性心房动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显影的风险预测及可解释分析 网络首发刘冰;郑楠;刘静;李凤鹏;张军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09-19
来源:奎奎健康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