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份落款为娃哈哈集团的 “关于开展 2026 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 在食品饮料行业圈层迅速传播,文件中 “2026 年新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的表述,不仅让这个陪伴中国消费者 35 年的国民品牌再次站上舆论风口,更将宗馥莉接掌集团后
近日,一份落款为娃哈哈集团的 “关于开展 2026 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 在食品饮料行业圈层迅速传播,文件中 “2026 年新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的表述,不仅让这个陪伴中国消费者 35 年的国民品牌再次站上舆论风口,更将宗馥莉接掌集团后的战略布局推向公众视野焦点。
从 “娃哈哈” 到 “娃小宗”:合规背后的品牌传承与变革
公开资料显示,娃哈哈集团由宗庆后于 1987 年创立,凭借 AD 钙奶、营养快线、爽歪歪等经典产品,一度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 “龙头企业”—— 巅峰时期,其年营收突破 700 亿元,AD 钙奶更是成为几代人的童年记忆,甚至衍生出 “AD 钙奶味口红”“AD 钙奶联名服饰” 等跨界营销热潮,品牌国民度可见一斑。
然而,自 2023 年宗庆后离世后,娃哈哈的品牌运营逐渐面临新课题。此次通知中明确提及 “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虽未详细说明合规问题的具体指向,但业内普遍猜测与商标权属、历史合作协议厘清等遗留问题相关。据企查查数据,目前 “娃小宗” 商标已由宏胜集团完成注册,涵盖饮料、食品、包装等多个品类 —— 而宏胜集团正是宗馥莉一手打造的企业,早年以娃哈哈代工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的饮料全产业链企业,2024 年营收规模突破 200 亿元,与娃哈哈形成 “集团 + 关联企业” 的协同格局。
“从‘娃哈哈’到‘娃小宗’,名称中保留‘娃’字,既延续了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基础,又通过‘小宗’二字强化了与宗氏家族的关联,这是宗馥莉在品牌传承与革新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 “渐进式换标” 可降低消费者认知成本,同时为品牌注入年轻化基因,“毕竟‘娃哈哈’的品牌形象已固化多年,对 Z 世代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经销商焦虑与消费者情怀:新品牌面临双重考验
消息传出后,全国多地娃哈哈经销商陷入观望。“我们从 2000 年就开始做娃哈哈代理,仓库里还囤着价值 50 多万的 AD 钙奶和营养快线库存,现在突然说要换品牌,后续的订货政策、渠道支持、库存消化怎么算?” 一位来自河南的县级经销商向记者坦言,目前已暂停新订单采购,等待集团进一步的政策细则。
类似的焦虑在经销商群体中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娃哈哈在全国拥有超过 3000 家一级经销商、数万家二级经销商,形成了覆盖城乡的 “毛细血管式” 渠道网络 —— 这也是宗庆后时代 “联销体” 模式的核心优势。但近年来,随着元气森林、蜜雪冰城等新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渠道快速崛起,娃哈哈的传统渠道优势逐渐被稀释,此次换标若处理不当,恐加剧经销商流失。
相较于经销商的务实担忧,消费者的反应更多掺杂着情怀与疑虑。在社交平台上,“娃哈哈要改名了?” 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累计阅读量超 2.3 亿。有网友留言 “AD 钙奶要是换了‘娃小宗’的包装,童年记忆就没了”,也有年轻用户表示 “只要味道不变,品牌名改不改无所谓”。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官方尚未公布 “娃小宗” 产品的具体包装设计、口味调整计划,仅在经销商沟通会上提及 “将优先在瓶装水、乳酸菌饮料等主力品类试用新品牌”。
宗馥莉的 “改革答卷”:从管理层换血到品牌迭代
事实上,启用 “娃小宗” 并非宗馥莉接掌后的首次改革。自 2023 年全面负责娃哈哈集团经营以来,她已推动一系列 “破旧立新” 的举措:2024 年初,集团核心管理层迎来 “大换血”,原销售总监、生产总监等多名跟随宗庆后多年的老员工离职,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快消品行业头部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同年年中,娃哈哈对经销商体系进行调整,取消部分业绩不佳的县级代理资格,同时引入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合作伙伴,试图打破 “过度依赖传统经销商” 的格局。
但改革成效尚未完全显现。据第三方数据机构欧睿国际统计,2024 年娃哈哈在国内饮料市场的份额为 6.8%,较 2020 年的 9.2% 下降 2.4 个百分点,而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均呈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娃小宗” 的推出被视为宗馥莉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步。
“宗馥莉的改革思路很清晰:通过换标解决历史遗留的合规问题,同时借新品牌重塑产品形象,吸引年轻消费者。” 长期关注快消行业的投资人张磊分析,“但风险也不容忽视 —— 一方面,‘娃小宗’的品牌认知需要时间培育,短期内可能影响产品销量;另一方面,宏胜集团与娃哈哈的关联关系,可能引发市场对‘利益输送’的质疑,这需要企业通过透明的运营和清晰的战略来化解。”
行业震动:国民品牌换标能否引发 “蝴蝶效应”?
娃哈哈的品牌迭代,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可能对整个饮料行业产生 “蝴蝶效应”。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提升,饮料行业正经历 “品类革新”:无糖茶饮、功能性饮料、植物基饮品等细分赛道快速增长,传统含糖饮料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在此趋势下,老牌企业的品牌焕新已成为常态 —— 此前,农夫山泉推出 “长白雪” 系列瓶装水,康师傅升级 “喝开水” 品牌形象,均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
“娃哈哈作为国民品牌的代表,其换标行为可能会引发更多老牌企业的跟进。” 朱丹蓬预测,“但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换标’与‘焕新’的结合,若只是简单更换品牌名,而不在产品创新、营销模式上突破,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目前,娃哈哈集团已启动全国经销商巡回沟通会,针对 “娃小宗” 的订货政策、市场支持、品牌推广计划等问题进行解答。据参会经销商透露,集团承诺 “2026 年过渡期内,‘娃哈哈’与‘娃小宗’品牌产品同步销售,且对新品牌产品给予额外 5% 的返利”,试图缓解经销商顾虑。
从 “娃哈哈” 到 “娃小宗”,这个陪伴中国消费者走过三十余载的国民品牌,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宗馥莉能否通过此次品牌迭代,带领娃哈哈重回行业巅峰?“娃小宗” 又能否延续 “娃哈哈” 的辉煌,成为新一代的国民品牌?答案或许要等到 2026 年新销售年度开启后,才能逐步揭晓。
来源:闪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