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鸡主动公开预制菜成行业标杆,餐饮新趋势,信任赢得市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4:04 1

摘要: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最近终于落下帷幕。谁胜谁负,其实已经不是重点。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预制菜到底能不能变得透明,用没用预制菜,怎么用,消费者有没有知情权?

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最近终于落下帷幕。谁胜谁负,其实已经不是重点。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预制菜到底能不能变得透明,用没用预制菜,怎么用,消费者有没有知情权?

这时候,老乡鸡意外成了最大赢家。

去年315晚会,预制菜被推上风口浪尖,许多品牌陷入舆论漩涡。老乡鸡没有回避,反倒直接亮出了底牌。

2023年4月,老乡鸡官网公开了一份《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公开信》,把自家菜品到底是不是预制菜、怎么做的、原料哪来的,全链路梳理得明明白白。

报告详细到什么程度?119道正餐菜品中,现做84道,占70.6%;半预制33道,占27.7%;复热型预制菜只占1.7%。

甚至半预制菜也细分为中央厨房和外采两种,所有流程、供应商、追溯档案一共200多页。谁加工的、用什么调料、怎么加热,全写得清清楚楚。网友甚至把这份报告当成“菜谱”研究。

束从轩自己都说,这份报告根本没经过他本人审阅,是团队“自作主张”,但事实证明,年轻人的“鲁莽”,给品牌赢得了尊重。

不仅如此,老乡鸡还把后厨监控直播搬上了网络,“中央厨房”“后厨”两个直播间,全天候欢迎大众“云监工”。

这一波透明操作,连罗永浩都在直播间给老乡鸡点赞,直言希望所有品牌学一学,“用没用预制菜,标明白了才算公道”。

很多餐饮老板担心,一旦把用不用预制菜、用多少、怎么用全都公开,会不会吓跑顾客?老乡鸡的实践证明,透明化不仅没有损失市场,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

最聪明的地方在于,把选择权交给顾客。你想要快、便宜、标准化,可以点预制菜;你讲究锅气、现炒现做,也有得选。

餐饮业本身就该如此,用什么原料、怎么做,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危机时刻,这份信任资本比什么都值钱。

现实里,预制菜有它的合理性。城市商场、写字楼的门店,明火受限、肉类处理监管严格,中央厨房配送半成品,其实更安全高效。

对商家来说,能控成本、提效率,对顾客来说,上菜更快、体验更稳。

站在行业角度,透明化标签不仅是道德姿态,更是应对政策监管、消费升级、行业内卷的必然选择。

国家层面也在加速推预制菜标准,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信息披露、产品溯源、强制标注,都将成为行业标配。预制菜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透明化之路并不轻松。首先是成本。未来预制菜监管趋严,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等硬要求,都会推高中小工厂的运营成本,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其次是认知鸿沟。许多顾客觉得“中央厨房来的一律叫预制菜”,但行业标准其实有多种类型:半加工、预调理、复热……老乡鸡公开区分细致,实际在消费者心中未必能完全说清。

更深层的,是“预制菜=劣质菜”的刻板印象。很多人看到外卖加热菜包的新闻,就把所有预制菜和低品质画等号。

但食品专家反复强调,预制菜本身只是加工方式,有流水线标准甚至比普通原材料更安全卫生。它是不是“健康”,要看原料、配方、工艺,不能一刀切。

最后,监管和行业自律同样重要。国家有望推动全国统一的预制菜追溯平台,企业原料采购、加工流程、检测报告全部录入,消费者扫码就能查,谁违规谁曝光。

第三方协会评级、消费者监督、商家公示,未来都会成为常态。

消费者从来不是抵制预制菜,大家要的只是知情权和选择权。透明化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行业底线。谁先做到,谁就能赢得信任,抢占先机。

老乡鸡的模式已经证明,诚信比拼,才是餐饮行业下半场的主旋律。当国标落地、行业透明,所有餐饮企业都要适应这场“阳光化革命”。

未来的餐厅,或许都要像老乡鸡一样,敢于“公然”晒出预制菜。这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来源:冷法有情

相关推荐